晋末长剑孤独麦客
谈下攻城伤亡
小
大
很多人对攻城根本没概念啊。
我记得前文写围安平死伤那么多,就一堆人感觉惊讶。
什么一场大战才死那么点人,攻个城伤亡是几倍……
等等,各种言论。
对,你们说得没错,攻城就是比野战伤亡高,而且高很多。
正常来说,如果攻守双方战力、装备差不多,且守方不愿投降,那么平均1:5的伤亡是难免的,即进攻方死五个人,守城方死一个人。
平均1:5,但略有波动,下限是1:3,上限1:7。
那么,能不能降低攻城伤亡呢?
可以。
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比如城墙型制(越大越不好守)、守军实力、粮草武器储备、地形、守军意志、城内人心等等。
在攻城时,不要再扯什么伤亡5%、10%、30%就攻不动了,这可不一定,那只适用于野战。
高欢攻城死八万人,正常野战哪能死那么多?早全军崩溃了。但攻城不一样,比如第一波炮灰上去,攻不下,崩溃下来了,外围压阵的精锐部队收容炮灰,重新编组,过几天接着进攻。
是,攻城战就是这么残酷。
一万敌军,野战时你可能死個千把人就把对面击败了,但攻城死了三万人,都不一定能攻下,差距就是这么大。
再回到之前的话题,什么情况下攻城伤亡会比较低呢?
一、守军士气低落,战意不足。
二、粮草器械不足。
三、敌军不强攻急袭,不用人命强攻,而是慢慢找漏洞、找破绽,花大量时间攻打,即用时间换人命。
四、收买内应。
五、守军野战连连失败,灰心丧气,不太想守城,随时准备跑路。
六、守军都很菜,被人冲到城下贴面射箭,就崩溃了。
七、有人想投降,人心不齐。
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
如果没有以上这些有利条件,那伤亡就得在1:3-1:7之间波动,遇到守军特别顽强的,如玉璧城不过几千守军,高欢死八万人都没攻下;
睢阳也只有几千守军,安史叛军伤亡12万人;
石堡城吐蕃以千为单位的守军,唐军死几万人(这个略有争议,有人说包括阻援的伤亡)。
怎么觉得攻城那么容易?
我二十年前看网文时,当时作者写的攻城伤亡,进攻方三倍伤亡都算低的了,一般是四五倍,怎么到了现在,一个个都觉得付出一点点伤亡就能拿下?
那要看天时地利人和的,无伤攻城也不是没有,比如晚唐义成镇就被朱温趁夜偷袭,很轻微的伤亡就拿下了。
古人很早就知道十则围之这个道理。
大部分坞堡没有城池那么离谱,不需要1:5的伤亡,我上一章基本是按1:2来算的,死四千人已经是开金手指了。如果还要再开,那不如写个偷袭拿下或有内应开门。
但偷袭不可能每次都行,也不是每次都有人开门,更不是每次都是一攻就溃散的垃圾,总有需要硬啃的。
都在想什么?
写到现在,主角是什么心思想必都很清楚。
他是不想彻底压服士族,让他们变成狗吗?不是,他想这么做,但没有能力做到。
合着南北朝的人都是傻子是吧?连石虎都大力拉拢士族豪强。他是什么人,恐虐啊,他都要和士族妥协,顶多拉一派打一派,石虎不想全部杀光吗?我看他不介意,但他做不到啊。
我仔细想了想,原因大概是读者们觉得主角很牛逼,士族很垃圾,骤然看到强攻一个硬茬子坞堡,伤亡很大,就接受不了,认为这样就打不赢士族了。
我说,看到现在还没明白吗?主角对士族一直是又打又拉、分化瓦解的手段,整体是先礼后兵。
他这种不在乎杀人、死人的武夫都这么客气了,什么原因不知道吗?
还有人扯什么不消灭士族就是又一个大晋朝。
这我又要说了,有些人好高骛远,只喜欢“质变”,不喜欢“量变”,也看不起量变,觉得量变没有意义。
我上本书说过一句话,五十步就是可以笑百步,甚至可以笑五十一步。
人类政治,从古至今,一步到位的质变很少,绝大部分是渐进式量变。
主角已经有这么多实控地盘了,注定比大晋朝先进,这就是量变。
每多一个郡哪怕一个县的实控地盘,都是进步,没必要嘲笑,因为多这一个郡都不容易。
西晋末年,本来就是逆天而行。士族力量强于南北朝,这不是主角的锅,刘秀为了快速夺取天下,不负责任地妥协了太多,他种下的种子,东汉开始成长,三国魏晋发育壮大。
如果只想建立一个大晋朝,主角连实控地盘都不需要有,反正他当盟主就行了,他这一代爽完了应该都没事,子孙还账罢了。
我记得前文写围安平死伤那么多,就一堆人感觉惊讶。
什么一场大战才死那么点人,攻个城伤亡是几倍……
等等,各种言论。
对,你们说得没错,攻城就是比野战伤亡高,而且高很多。
正常来说,如果攻守双方战力、装备差不多,且守方不愿投降,那么平均1:5的伤亡是难免的,即进攻方死五个人,守城方死一个人。
平均1:5,但略有波动,下限是1:3,上限1:7。
那么,能不能降低攻城伤亡呢?
可以。
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比如城墙型制(越大越不好守)、守军实力、粮草武器储备、地形、守军意志、城内人心等等。
在攻城时,不要再扯什么伤亡5%、10%、30%就攻不动了,这可不一定,那只适用于野战。
高欢攻城死八万人,正常野战哪能死那么多?早全军崩溃了。但攻城不一样,比如第一波炮灰上去,攻不下,崩溃下来了,外围压阵的精锐部队收容炮灰,重新编组,过几天接着进攻。
是,攻城战就是这么残酷。
一万敌军,野战时你可能死個千把人就把对面击败了,但攻城死了三万人,都不一定能攻下,差距就是这么大。
再回到之前的话题,什么情况下攻城伤亡会比较低呢?
一、守军士气低落,战意不足。
二、粮草器械不足。
三、敌军不强攻急袭,不用人命强攻,而是慢慢找漏洞、找破绽,花大量时间攻打,即用时间换人命。
四、收买内应。
五、守军野战连连失败,灰心丧气,不太想守城,随时准备跑路。
六、守军都很菜,被人冲到城下贴面射箭,就崩溃了。
七、有人想投降,人心不齐。
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
如果没有以上这些有利条件,那伤亡就得在1:3-1:7之间波动,遇到守军特别顽强的,如玉璧城不过几千守军,高欢死八万人都没攻下;
睢阳也只有几千守军,安史叛军伤亡12万人;
石堡城吐蕃以千为单位的守军,唐军死几万人(这个略有争议,有人说包括阻援的伤亡)。
怎么觉得攻城那么容易?
我二十年前看网文时,当时作者写的攻城伤亡,进攻方三倍伤亡都算低的了,一般是四五倍,怎么到了现在,一个个都觉得付出一点点伤亡就能拿下?
那要看天时地利人和的,无伤攻城也不是没有,比如晚唐义成镇就被朱温趁夜偷袭,很轻微的伤亡就拿下了。
古人很早就知道十则围之这个道理。
大部分坞堡没有城池那么离谱,不需要1:5的伤亡,我上一章基本是按1:2来算的,死四千人已经是开金手指了。如果还要再开,那不如写个偷袭拿下或有内应开门。
但偷袭不可能每次都行,也不是每次都有人开门,更不是每次都是一攻就溃散的垃圾,总有需要硬啃的。
都在想什么?
写到现在,主角是什么心思想必都很清楚。
他是不想彻底压服士族,让他们变成狗吗?不是,他想这么做,但没有能力做到。
合着南北朝的人都是傻子是吧?连石虎都大力拉拢士族豪强。他是什么人,恐虐啊,他都要和士族妥协,顶多拉一派打一派,石虎不想全部杀光吗?我看他不介意,但他做不到啊。
我仔细想了想,原因大概是读者们觉得主角很牛逼,士族很垃圾,骤然看到强攻一个硬茬子坞堡,伤亡很大,就接受不了,认为这样就打不赢士族了。
我说,看到现在还没明白吗?主角对士族一直是又打又拉、分化瓦解的手段,整体是先礼后兵。
他这种不在乎杀人、死人的武夫都这么客气了,什么原因不知道吗?
还有人扯什么不消灭士族就是又一个大晋朝。
这我又要说了,有些人好高骛远,只喜欢“质变”,不喜欢“量变”,也看不起量变,觉得量变没有意义。
我上本书说过一句话,五十步就是可以笑百步,甚至可以笑五十一步。
人类政治,从古至今,一步到位的质变很少,绝大部分是渐进式量变。
主角已经有这么多实控地盘了,注定比大晋朝先进,这就是量变。
每多一个郡哪怕一个县的实控地盘,都是进步,没必要嘲笑,因为多这一个郡都不容易。
西晋末年,本来就是逆天而行。士族力量强于南北朝,这不是主角的锅,刘秀为了快速夺取天下,不负责任地妥协了太多,他种下的种子,东汉开始成长,三国魏晋发育壮大。
如果只想建立一个大晋朝,主角连实控地盘都不需要有,反正他当盟主就行了,他这一代爽完了应该都没事,子孙还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