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工业流水线,标准化作业

  “这种情况,老夫自然是有考虑的。”

  王徵说完,又开始动手拆器械,片刻之后,上面的扇叶部分就拆除了。

  又在器械上架了根横木,推了水来,浴桶中的水也跟着被带了出来。

  “没有风,那就用驴、马、牛、骡子来推动,一上午也就一捆草,

  实在没有,那就用人力推,比用脚踩的翻车省力的多,也节省一个人。

  而且这里面的盛水斗大小可以根据使用的人和风力大小自由更换,风力大就换大水斗,风力小或者人力小,就换小水斗。

  这座取水车再在下面加一个水轮,也能用在河边,以水流带动取水,zbzw.ζa

  一座取水车,可以用在不同环境,免得要造很多种的,减少浪费。”

  王徵一遍说着,一遍操作取水车,将几种情况都演示了一遍。

  这一刻所有人眼神再次变了,从刚开始的惊奇到赞许,再到现在的期待。

  他们自然是能看出这种多功能多场景取水车的价值。

  “妙呀,不仅陕西可以用,全国都可以用,有些地方风很大的,用这个正合适。”

  袁可立拍了拍手:“这……取水车与我们修建的水库相结合,相得益彰呀,

  臣前段时间还在想怎么灌溉,原来陛下早就考虑到了,陛下深谋远虑,臣等不及!”

  “这都得归功王爱卿!”

  崇祯摆了摆手:“如果不是王爱卿研究能力比较强,朕就是再深谋远虑也没用!”

  说完后,又看向王徵:“王爱卿,北京城那边,朕已经让内阁着工部选址,准备建设工业研究院了,

  你如果有想法,等会可以提出来,朕看完了差人加急送回去加以修改。

  但这几日,你先留在西安城,找一些工匠,教会他们做这个取水车,然后再回北京,

  郑爱卿,你是陕西布政使,你负责协调,速度要快,一应所需全力满足!”

  王徵和郑崇俭两人同时回应,对郑崇俭而言,这简直就是白捡的一个大政绩。

  想了想,崇祯又道:“王爱卿,为了加快制造速度,朕倒是有个建议,你可以参考一下!”

  崇祯走到风轮推力取水车前:“你不用把所有工匠都教会一个完整的取水车,可以将取水车分成若干个部分,

  例如水斗、铰关、带齿木轴、大立齿轮、卧齿轮、水簸箕、套杆等等,都单独由一个工匠负责,

  而且这些还可以再细分,例如这个水斗是有多块木板拼成的,你只需要固定好尺寸,

  一个人做木板,一个人做榫卯、一个人负责拼接,每个人只负责人自己的一部分,做多了就能熟能生巧,

  等每个模块做好了,再由负责组装的人来组装就可以了,

  而且组装也不用组装一整个,按照组装流程,各自负责自己一块的组装就行了,

  这样速度快,又能减少工艺的泄露!”

  众人眉头紧皱,似乎在思考着皇帝所说的可行性,王徵则是眼睛一亮。

  “各自负责、互不干扰,汇聚成型,如流水,源源不断,妙、妙呀!”

  “陛下此法可有名字?”

  “既然你说了如流水源源不断,那就叫流水线吧!”

  ps:据考证,流水线的原型可能在秦朝就已经出现了,在宋朝的时候,王安石变法负责兵器制造时有分工和专业人指导,类似现在的流水线,但我觉得那时叫标准化更合适一些!

  “好名字!”

  众人很是认同,大俗即大雅,工业上的东西没必要搞的那么高大上。

  “王爱卿,取水车根据当地,可大可小,你可以根据环境固定成几个尺寸,

  每个尺寸的取水车的各部件尺寸要规定好,免得到最后拼装不了,这个过程朕称之为零部件标准化。”

  “同时核算一下每个零部件的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加一点利润,作为百姓购买水车的售价,

  以后工业研究院研究出来的器械都可以这么做,这样你们有一定的利润,朝廷再有少许的补贴,工业研究院就能运转下去了!

  甚至说,你们研发出了某种百姓家家都能用的器械,你们赚的多了,工业研究院的工匠们都能拿到百两、千两的分红!”

  众人眼前一亮,但郑崇俭眉头轻皱:“陛下,即便可以卖,但工业研究院又能做多少台呢?总不能养数千上万工匠吧。

  研究院的主要职责是研究,而不是制造!

  而且陛下刚刚说的流水线制造虽然能防泄密,效果虽然有,但有些能工巧匠看几遍就能做出来,或者百姓买回去拆掉慢慢研究也能做出来。”

  “你们是不是都有这个疑惑?”

  “恕臣等愚笨,请陛下解惑!”

  崇祯轻笑了一声,而后脸色严肃道:“朕问你们,为什么工业或者说各种器械、工艺技术发展的很慢?”

  “研究时间长、容易被其他人盗用!”

  “没有利益或者说获利少,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

  “百姓不需要,没有研究的动力!”

  “懂技术的少,虽然大明对工匠有些保护措施,挣的也还行,但依旧是最底层的,被人瞧不起!”

  “门派之间,技术失传,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

  众人你一句我一句,王徵听的眼神有些暗淡。

  工匠地位低,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是有历史渊源的。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工匠地位不低,鲁班、墨子等著名技术大咖。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工匠社会地位大倒退;

  隋唐科举制度的兴起,工匠群体边缘化;

  到了大明,太祖对工匠制度做了改革,改将作司为营缮所,令全国匠人都要轮流去营缮所值服役。

  时候,只要你真是技术大牛,都可能做官。

  徐杲,木工出生,官至兵部尚书,蒯祥、蒯义、蒯钢、蔡信、郭文英等等都是以木工官至工部左右侍郎。

  但这些毕竟是极少数的几个,相对整个群体而言,可以忽略不计。

  听着众人的发言,崇祯沉声道:“你们说的都没错,朕总结为没有工业环境和赖以研发的土壤,

  说的直白一些,就是付出和利益不成正比,给的钱不到位。”

  “王爱卿,朕做个假设,你换位思考,如实回答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