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卖田,分期付款

  “孙爱卿,你是内阁首辅,你说说秦王府有多少田地?”

  孙承宗眉头轻皱,犹豫了片刻:“陛下,臣以为秦王府至少有一万顷左右。”

  说完后,又道:“臣记得在万历八年张居正在清丈全国田地时,秦王府田地为八千七百余顷,如今过去了这么多年了,想必又会增加不少。”

  众人心中一惊,户部尚书郭允泰则是暗自点头。

  “陛下,秦王是太祖分封的第一王,至今已经有两百五十多年了,皇室封赏了几次,历代秦王又讨封了几次,加上袁大人信中所说巧取豪夺等,臣同意孙阁老的估算。”

  “臣年轻的时候去过西安,看过秦王府。”

  李邦华出声了:“王府有两道城墙,外城墙用夯土做成,称之为萧墙,内城墙用青砖做成,称之为砖城,有各类房屋近九百间,大小城楼46座。”

  “秦王府最多时有15位郡王,遍布永兴、保安、渭南、宜川、临潼等地,若是土地少了,怎么养活这么多郡王?福王都有两万顷,这种存在了两百多年的王府怎么可能少?”

  “民间对秦王府的评价是富甲天下,拥赀数百万,所以,臣估算秦王府至少有两万顷。”

  众臣又是一惊,齐呼好家伙,一转眼又多出一万顷。

  众臣又是探讨了一会儿,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大概在两万顷左右。

  “郭爱卿,陕西人均多少亩耕地?”

  “陛下恕罪,这个户部并未有准确的统计!”

  户部尚书郭允厚行礼后,又道:“不过可以从一些数据中推测出一些大概,

  陕西每年田赋约占大明一成五以及两税制算,陕西交税田地约为43万顷,按照800万人口算,人均约为5亩左右,这只是鱼鳞册登记的。”

  “5亩吗?”

  崇祯轻声重复了一声,随即就沉默不语,但那双眼开合之间的精光,露出了他在快速的思考着。

  5亩看似很多,但实则并不不多,要知道明朝的田地产出差点的在一石多,多的三石,平均两石,约为300斤左右。

  5亩地产出约为1500斤,这还只是带壳的。

  如果是租士绅地主家的佃户,地主还需要收取三到五成的租子,黑心的就要交出八成,按五成算,那就只剩下750斤了。

  壮劳力吃饱,一天得三升(带壳),一月得90升,约为0.9石,一年则是10.8石,折合1620斤。

  给地主交完租子剩下的,都不够吃饱,即便是每天减半,才勉强能度过一年。

  即便是哪年大丰收,地主也会提高收租的比例。

  在收租子上,地主都给佃户算的死死的。

  因为只有你勉强度过,你才能继续租他们的田地,他们才能继续收租,农民就永远无法逃脱地主的剥削。

  想要让百姓好好活下去,那就得让百姓有自己的田地。

  想到这里,崇祯脸色一肃,问道:“郭爱卿,秦王府封地有多少百姓?”

  “回陛下约为120万。”

  “土地多少银子一亩?”

  “回陛下,下田约为5两,上田约为8两。”

  郭允厚回应完后,脑海中闪过一道亮光,似乎是明白了崇祯的想法,其他大臣这会儿也琢磨出了崇祯接下来的想法。

  “如果将秦王府的田地永久的卖给百姓,诸位觉得如何?”

  崇祯说完,立刻开始算账:“两万顷就是两百万亩,如果这120万百姓中有三成有自己的田地,那就是只有80万人没有自己的田地,

  算下来人均两亩半,基本能吃饱了,也不用看地主眼色过日子了。”

  众臣面面相觑,随后皆是叹息一声,沉默不语。

  看着众人的表现,崇祯很是无语道:“你们这是什么表情?好还是不好,总得有个说吧。”

  听见崇祯问了,孙承宗才出声:“陛下,方法是好方法,但不现实,陕西如今大灾,百姓逃亡,

  秦王府的田地都是上田,一亩八两银子,百姓哪能有银子买地?若是他们有银子,也就不至于逃亡了。”

  “这个问题,朕有办法解决!”

  “请陛下示下!”

  孙承宗只是一愣,瞬间就跪了下来,眼中满是惊喜。

  “孙爱卿请起!”

  崇祯看着众人:“诸位知道汉灵帝卖官鬻爵的典故吧!”

  众人眼中满是疑惑,唯有户部尚书郭允泰恍然大悟:“陛下是想效仿汉灵帝的做法?先把地给百姓,等他们种出粮食后再交钱?”

  “对!”

  崇祯对郭允厚的反应很是欣慰:“朕将这种方法称之为分期付款。”

  后世的分期付款玩的贼溜,但却不知分期付款早在汉朝就有了。

  汉灵帝卖官鬻爵,允许讨价还价,还能分期付款,如果买官的钱不够可以付了首付后去做官,在任上向老百姓收刮钱财后补足余款。

  这种方法最后交给皇帝的钱是正常买官的两倍左右。

  这不就是现代的分期付款、利息嘛,古人智慧实在是不可想象。

  “朕是这么设想的,将秦王府的田地卖给百姓,在卖的时候,以鱼鳞册为准,只允许五亩以下的买,6两一亩,人均上限5亩;

  第二,买地的钱可以分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四个档次还给朝廷,每个档次的是有代价的,分别多收取零成、一成、两成、三成的举(利息),

  例如某人买了5亩地,折合30两银子,选择十年期还完,一成举,总共需还33两银子,折合每年还三两三钱,五亩地产出10石,三成给朝廷问题不大吧,朕还免了他们的田赋。”

  “第三,选择分期付款的百姓,在还清买田钱之前,地契由官府保存,什么时间还完了,什么时间归还地契;

  最后则是由此种方法买的田地,不得转租、不得私自买卖,只能卖给官府,以当时买地价回收。”

  “妙、妙呀!”

  崇祯话音刚落,户部尚书郭允后就鼓起掌来。

  他是搞财务的自然知道崇祯的这个设想是多么的有创意,刚刚认为不可行的,现在也可行了。

  两万顷地,按照六两一亩,总共就是1200万两,但现在的灾民可没钱,估计都会选择20年还清。

  因为按照皇帝的算法,每年只需要还不到二两,压力比五年的小太多了。

  如果这么算,两万顷最终卖出的价格约为1560万两,比一次性卖出去,多了360万两。zbzw.ζa

  朝廷多收了钱,百姓也得到了田,双方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呢?

  更多的是,百姓买了朝廷的田,地主家的田就没人租或租的少了。

  为了能收取租子,他们要么降低租子,要么卖掉,因为不管你种不种,朝廷都得收税。

  “陛下,经您这么一说,臣倒是有个想法,不知道可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