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大明农业研究院,追封陈振龙
小
大
“我放肆?”
陈经纶彻底的豁出去了:“那你说说,有什么办法解决陛下所提问题?”
“只要你能,我收回刚刚的话,认打认罚,若是不能,那就请考虑一下陛下的提议!”
好家伙!
群臣也被陈经纶的这番骚操作给整的震惊了。
一个百姓怒骂一位当朝三品大员,简直就是头铁的不能再铁了。
而且,直接说先种植个20万顷,还要修改一下税法,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但他们静下心来细想一下,觉得陈经纶的提议是很有道理的。
“你……”
“咳……”
冯僧桐正欲反驳,崇祯轻轻咳嗽了一声,朝堂立刻安静了下来。
“陈经纶,有话好好说,别动怒!”
崇祯说完,立刻道:“诸位爱卿,可以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看法,今日所言,朕都不会计较!”
一番操作,偏袒之意甚是明显。
“臣同意陈经纶的看法!”
“臣也同意,穷则变,变则通,虽然困难点,一点点解决就是了!”
“对,此刻的局势不容许我们墨守成规了,开春了先试种一部分,一点点的增加种植面积,这个过程中再解决其他的问题。”
“臣等请陛下大力推广,以解我大明粮食困境!”
内阁四人和六部尚书都跪了下来,请崇祯下旨大力推广。
他们这会儿也反应过来了,中间站着宋应星三人,这不是明摆着的嘛。
结合刚开始皇帝的话,今天谁阻止都没用,推广土豆和番薯,已经成定局了。
看内阁和六部尚书都同意了,众人也只能跟着同意了。
崇祯自然是知道反对的那部分是怎么想的,无非是怕推广番薯和土豆,这种高产量的作物会让百姓自足,不会再从士绅手中借贷。
他们自然也无法再去收更多的租子了,影响到了自己的利益,当然是要反对的。
番薯传入福建,随后在福建和广东种植,三十年都没有推广到南京,除了交通、通讯落后阻止了番薯向北传播。
士绅官吏的阻拦也是相当大一部分的原因。
徐光启曾经上书建议过内阁推广这些作物,但到大明灭亡都没有等来朝廷的反应。
这种情况要么是皇帝不重视,要么就是内阁扣押了,崇祯估计后者可能性居多。
最重要的一点是,大明缺少像徐光启这种有长远眼光及技术的官员,大部分官员只会谈孔孟之道,忙于党争,不干实事。
他既然知道大明已经有了土豆和番薯,那就必须的推广,谁阻止都不行。
“既然诸位爱卿都同意了,朕想重新设立一个部院,名为大明农业研究院,
专职负责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通过研究农作物的特性,改良种植方法,最终提高产量。
同时负责教导农业技术,以后州县负责农业的劝农官都必须从大明农业研究院出!
设院长一名、左右监院、院丞各一名,设博士、教授、助教若干名!”
ps:博士、教授、助教等古代就有了,是国子监的官职。
“陛下圣明!”
户部尚书郭允厚眼睛一亮,立刻道:“虽然短期不好说,但长期看,一定是有效果的,即便是亩产提升一石,那都是天大的功绩。”
“郭大人说的有理,陛下圣明!”
待群臣恭贺完后,崇祯继续道:“孙爱卿,你主持廷议,商议大明农业研究院品秩该如何定!”
“臣遵旨!”
孙承宗沉思了起来,大明农业研究院不同于大明军纪监察院和大明国土资源管理局,这两者都参与到了实际的管理当中。
特别是大明军纪监察院,那可是和六部一个品秩,连内阁都不能过问其中的事情。
对军队将领的任免、处罚、考核等等有着绝对的权威。
但大明农业研究院按照皇帝所说,只是负责农业技术的研究,不参与朝廷运转,那就无所谓了。
“诸位都说说自己的意见吧!”
群臣纷纷发表着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是按照民间书院设置,有人提出按照国子监的设置,还有提出按内廷四局设置。
商议了足足两刻钟,最后才定了下来。
孙承宗出班:“陛下,臣等商议已有结果,大明农业研究院只负责技术研究,品秩定和大理寺平齐。
院长为正三品,监院、院丞为正四品,博士正五品、教授正六品、助教正七品。
这样技能体现朝廷的重视,又能让百姓绝觉得权威性,便于后期的推广,且独立于内阁六部九卿之外,
除了陛下,任何人都不得干涉,让他们专心研究。”
崇祯对孙承宗的提议很是满意:“继续道,既然诸位爱卿都同意了,那大明农业研究院第一任院长由宋应星担任,左院监由陈经纶担任,首席博士由陈川桂担任!
另外,为表彰陈经纶之父陈振龙冒死引进番薯,活人无数,追封为长乐伯,着福州府各县建造报功祠,专祀陈振龙,诸位以为如何?”
群臣自然是没有意见的,无论谁担任都不会对他们的权力造成威胁,哪怕定为正一品都无妨,至于是谁担任,那更无所谓了。
至于说追封陈振龙为长乐伯,番薯产量已经在福建得到了印证,如此功劳,追封也不为过。
看着有些错愕的三人,李邦华低喝道:“宋应星、陈经纶、陈川桂,还不谢恩!”
惊醒的三人立刻跪了下去:“臣叩谢陛下天恩!”
“起来吧!”
崇祯继续道:“工部负责在城外选址,建一座大明农业研究院,先做好图纸,送给朕审查;另外,农业研究院所需农具等一并提供。”
“户部,将查抄陈德润、客印月、魏忠贤等余犯在京及周边县的田地全部移交给农业研究院!并拨十万两银子作为研究院启动资金。”
“吏部,负责抽调北直隶等地的劝农官回京入农业研究院!”
“五城巡城司派人轮番值守大明农业研究院,非农业研究院人,未经申请,不得入内,违者即刻拿下,按细作罪论处!”
“臣等遵旨!”
工部尚书范景文、吏部尚书房壮丽、户部尚书郭允厚、五城巡城司提督李邦华齐齐回应。
见四人回应,崇祯看向了宋应星。
“宋应星,北京城周边的田地你先用着,朕另外给你准备了四十万亩田地。”
崇祯此话一出,群臣顿时有些错愕。
四十万亩,折合四千顷,放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不小的数目,皇帝从哪里弄到的?
陈经纶彻底的豁出去了:“那你说说,有什么办法解决陛下所提问题?”
“只要你能,我收回刚刚的话,认打认罚,若是不能,那就请考虑一下陛下的提议!”
好家伙!
群臣也被陈经纶的这番骚操作给整的震惊了。
一个百姓怒骂一位当朝三品大员,简直就是头铁的不能再铁了。
而且,直接说先种植个20万顷,还要修改一下税法,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但他们静下心来细想一下,觉得陈经纶的提议是很有道理的。
“你……”
“咳……”
冯僧桐正欲反驳,崇祯轻轻咳嗽了一声,朝堂立刻安静了下来。
“陈经纶,有话好好说,别动怒!”
崇祯说完,立刻道:“诸位爱卿,可以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看法,今日所言,朕都不会计较!”
一番操作,偏袒之意甚是明显。
“臣同意陈经纶的看法!”
“臣也同意,穷则变,变则通,虽然困难点,一点点解决就是了!”
“对,此刻的局势不容许我们墨守成规了,开春了先试种一部分,一点点的增加种植面积,这个过程中再解决其他的问题。”
“臣等请陛下大力推广,以解我大明粮食困境!”
内阁四人和六部尚书都跪了下来,请崇祯下旨大力推广。
他们这会儿也反应过来了,中间站着宋应星三人,这不是明摆着的嘛。
结合刚开始皇帝的话,今天谁阻止都没用,推广土豆和番薯,已经成定局了。
看内阁和六部尚书都同意了,众人也只能跟着同意了。
崇祯自然是知道反对的那部分是怎么想的,无非是怕推广番薯和土豆,这种高产量的作物会让百姓自足,不会再从士绅手中借贷。
他们自然也无法再去收更多的租子了,影响到了自己的利益,当然是要反对的。
番薯传入福建,随后在福建和广东种植,三十年都没有推广到南京,除了交通、通讯落后阻止了番薯向北传播。
士绅官吏的阻拦也是相当大一部分的原因。
徐光启曾经上书建议过内阁推广这些作物,但到大明灭亡都没有等来朝廷的反应。
这种情况要么是皇帝不重视,要么就是内阁扣押了,崇祯估计后者可能性居多。
最重要的一点是,大明缺少像徐光启这种有长远眼光及技术的官员,大部分官员只会谈孔孟之道,忙于党争,不干实事。
他既然知道大明已经有了土豆和番薯,那就必须的推广,谁阻止都不行。
“既然诸位爱卿都同意了,朕想重新设立一个部院,名为大明农业研究院,
专职负责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通过研究农作物的特性,改良种植方法,最终提高产量。
同时负责教导农业技术,以后州县负责农业的劝农官都必须从大明农业研究院出!
设院长一名、左右监院、院丞各一名,设博士、教授、助教若干名!”
ps:博士、教授、助教等古代就有了,是国子监的官职。
“陛下圣明!”
户部尚书郭允厚眼睛一亮,立刻道:“虽然短期不好说,但长期看,一定是有效果的,即便是亩产提升一石,那都是天大的功绩。”
“郭大人说的有理,陛下圣明!”
待群臣恭贺完后,崇祯继续道:“孙爱卿,你主持廷议,商议大明农业研究院品秩该如何定!”
“臣遵旨!”
孙承宗沉思了起来,大明农业研究院不同于大明军纪监察院和大明国土资源管理局,这两者都参与到了实际的管理当中。
特别是大明军纪监察院,那可是和六部一个品秩,连内阁都不能过问其中的事情。
对军队将领的任免、处罚、考核等等有着绝对的权威。
但大明农业研究院按照皇帝所说,只是负责农业技术的研究,不参与朝廷运转,那就无所谓了。
“诸位都说说自己的意见吧!”
群臣纷纷发表着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是按照民间书院设置,有人提出按照国子监的设置,还有提出按内廷四局设置。
商议了足足两刻钟,最后才定了下来。
孙承宗出班:“陛下,臣等商议已有结果,大明农业研究院只负责技术研究,品秩定和大理寺平齐。
院长为正三品,监院、院丞为正四品,博士正五品、教授正六品、助教正七品。
这样技能体现朝廷的重视,又能让百姓绝觉得权威性,便于后期的推广,且独立于内阁六部九卿之外,
除了陛下,任何人都不得干涉,让他们专心研究。”
崇祯对孙承宗的提议很是满意:“继续道,既然诸位爱卿都同意了,那大明农业研究院第一任院长由宋应星担任,左院监由陈经纶担任,首席博士由陈川桂担任!
另外,为表彰陈经纶之父陈振龙冒死引进番薯,活人无数,追封为长乐伯,着福州府各县建造报功祠,专祀陈振龙,诸位以为如何?”
群臣自然是没有意见的,无论谁担任都不会对他们的权力造成威胁,哪怕定为正一品都无妨,至于是谁担任,那更无所谓了。
至于说追封陈振龙为长乐伯,番薯产量已经在福建得到了印证,如此功劳,追封也不为过。
看着有些错愕的三人,李邦华低喝道:“宋应星、陈经纶、陈川桂,还不谢恩!”
惊醒的三人立刻跪了下去:“臣叩谢陛下天恩!”
“起来吧!”
崇祯继续道:“工部负责在城外选址,建一座大明农业研究院,先做好图纸,送给朕审查;另外,农业研究院所需农具等一并提供。”
“户部,将查抄陈德润、客印月、魏忠贤等余犯在京及周边县的田地全部移交给农业研究院!并拨十万两银子作为研究院启动资金。”
“吏部,负责抽调北直隶等地的劝农官回京入农业研究院!”
“五城巡城司派人轮番值守大明农业研究院,非农业研究院人,未经申请,不得入内,违者即刻拿下,按细作罪论处!”
“臣等遵旨!”
工部尚书范景文、吏部尚书房壮丽、户部尚书郭允厚、五城巡城司提督李邦华齐齐回应。
见四人回应,崇祯看向了宋应星。
“宋应星,北京城周边的田地你先用着,朕另外给你准备了四十万亩田地。”
崇祯此话一出,群臣顿时有些错愕。
四十万亩,折合四千顷,放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不小的数目,皇帝从哪里弄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