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任平生有点想来一句……
金阳挥洒,鹰扬虎视的中尉军在铠甲的铿锵声中取代巧工城的城门卫,接管城门防务。城门外官道两侧等的不耐烦,窃窃私语的黔首们望着令人生畏的中尉军,瞬间噤声,低头,不敢妄言。
一时间,嘈杂的城门处无比静谧,唯有清风摇动树枝,格外喧嚣。
忽然,清脆的马蹄声踏破城门的静谧。
有人悄悄地扭头看去,只见在视线的尽头,旌旗招展,高大威武的骑士策马缓行,豪奢的金灿战车相随,鼓声震天,气势如虹,每一下仿若都捶进众人的心灵深处,迫使人下意识的更加低头,大气都不敢喘。
“武安君!阿母是武安君,我看到武安君了。”
骤然响起的稚嫩叫喊声划破压抑的静默,不少人应声抬头,想要看到孩童口中的武安君,其中包括下意识捂住孩子嘴的母亲。
“噤声!”
冷酷的呵斥声,压得偷瞄、偷看的人们又一次低下头,不过紧接着响起的温和话语,又让所有人纷纷抬头。
“你们好!”
寻声而去,众人看到武安君坐在一辆风格迥异、造型奇特,不用牛马就能移动的车的前端,面带笑容的朝他们挥手。
“秦王万年。”
有些躁动的人群中不知何人高声大喊一声,彻底喊碎威严銮驾带来的压抑静默,两旁不断有人高呼秦王万年,神色或亢奋、或激动、或竭力踮脚、或将孩子抱上肩头,完全没有适才垂首静默,不敢妄言妄动的模样。
坐在副驾驶上的任平生见众人这么热情,一边面带笑容的继续挥手,一边让开车的任巧打开天窗。
任巧瞥了眼主控台上的开关,问:“哪个是开天窗的?”
任平生没有回答任巧,直接伸手按下打开天窗的开关。旋即,任平生解开安全带,在后座南韵、月冬的注视下站起来,左手扶着窗框,继续笑容满面的跟两旁的百姓挥手打招呼。
百姓们愈发激昂的喊着秦王万年,任平生听得都想回一句“同袍们辛苦了。”
銮驾经过城门,任平生接着跟城门道路两旁的百姓打了会招呼,坐下来,关上天窗。
“巧工城的百姓可真热情。”
任巧闻言,欲言又止的瞥了后视镜里阅览巧工坊一早交上来的各坊主的建言。
她想跟任平生说,巧工城的百姓之所以会如此热情,是因这些百姓多是巧工坊匠人的家眷、亲属。他们在这里定居前,不是朝不保夕的流民、就是生活困顿、拮据的农户。
他们如今能够安居乐业,暖衣饱食全都仰赖任平生,自然会无比感激任平生。再者,匠人心思单纯,巧工令王清对任平生又忠心的有些谄媚,巧工坊的政思教育在王清的影响下,远非齐升学院可比。
这便是百姓们明知是皇帝銮驾,却只喊“秦王万年”,无视皇帝的原因。
在他们心中皇帝算什么?
秦王才是他们的天!
同样,这也是任巧欲言又止的原因。
当然,从这些日子阿嫂和阿兄的相处来看,任巧认为阿嫂应该不会介意巧工城的百姓只认阿兄,不认她,但任巧觉得她不能因为阿嫂不介意,就在阿嫂面前,公然跟阿兄说巧工城百姓对阿兄这么热情的原因。
这些事情心知肚明就行,没必要摆在明面上说。
毕竟,文帝时的周太尉就因治军太甚,离山大营的将士只听将令,不尊皇令,文帝当时也是不以为意,然后没过两年,周太尉因人诬告藏甲谋反,被文帝褫爵圈禁,惊惧而死。
有这样的血淋淋事例在前,容不得任巧不谨慎些。
任平生自然不知任巧心里的顾虑。他看着任巧开车的模样,笑说:“巧儿还是挺厉害的,第一次开车上路,就能开的这么稳。我刚刚站起来时,还有点担心你开的不稳,会让我摔倒,在他们面前丢丑。”
任巧轻哼道:“我就该让你摔倒,在他们面前丢丑,让你不相信我。”
“我哪里不相信你,我只是没想到你学的这么快,这才几天功夫就学会了。驾驶模拟器在那边,只是给初学者熟络开车步骤,减少初学时畏惧的辅助工具。熟络后,一般人还需要用真车至少练习半个月,才能算是学会开车。”
“你也说了是一般人,我是一般人?”任巧面露得色。
任平生笑说:“是是,巧儿多聪明。”
从宫里出来去任府接任巧时,任平生没打算让任巧开车,是任巧非要试试,任平生不同意,任巧还耍起小孩子脾气,不肯上车,任平生没办法,这才让南韵、月冬下车,舍命陪君子的让任巧试试。
结果没想到任巧不是任性,真的学会了开车。任平生当即没有二话,将驾驶座让给任巧。
和任巧说完,任平生回头跟南韵说:“韵儿看得怎样?有能拿出来在会上讨论的建言吗?”
“尚无看到值得讨论之言,都是些老生常谈。”
“行吧,韵儿辛苦了。”
任平生是在和南韵用膳时,收到巧工令王清派人交上来的各坊主的建言。
以巧工和栎阳的距离和栎阳城城门关闭的时间来看,王清显然是对他的命令进行加码,要求各坊主最迟在酉时前交上建言。因为只有在酉时前交齐,王清派的人才能在栎阳城关城门前进入栎阳,才能今日一早就将建言送进宫里。
漫不说王清的加码,是否会降低各坊主建言的质量,就是这个加码的行为,让任平生不禁有些感慨。
王清还真如任巧交给他的相关资料上描述的一致,对他忠心的有些谄媚。换做颜寿山收到他让老师写建言的命令,定然不会擅自缩短时间,就为能将建言提前交给他。
王清这样的行为,任平生虽然觉得有点不好,但不会因此对王清生厌。
他手下的人不可能人人都如颜寿山、江无恙那般,必然会有王清、蓝虎这类的人。
话又说回来,王清的种种行为固然会让任巧认为其忠心的有些谄媚,但任平生清楚,巧工坊在惊雷之变后,没有出江无恙这类人,必然是和王清有关。还有,巧工城的百姓对他的热情远盛齐升城的百姓,也必然是和王清有关。
单冲这两点,任平生对王清的印象就差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