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灵儿神弓报前仇,范修入顺天学院

只见燕灵儿一手秉弓一手拉筋,玉指捏石,一眸开一眸闭,视准苹果,须臾,发出。不期然,彼处痛呼声大起:“哎呦喂,痛煞我也,你准些可好?”这一击不偏不倚,正中范修胸膛处,饶是苹果安然无恙。

燕灵儿嫣然一笑,说道:“再来,再来。”

范修一愣,忙一摆手:“不来了,不来了,你自己玩吧。”

燕灵儿娇嗔嗔哼了一声,噘樱桃小口,气呼呼道:“你若不依,我就告知世父,言你欺负我,届时世父他老人家非打你不可。”说完,转身欲走。

范修大惊,由此可断,这事十有八九常有之,也难怪乎范修会为之惊恐。当下急忙说道:“哎,且慢。”燕灵儿回眸一笑,似成竹在胸,知他必当乖乖就范,乃是欲去还留,时下轻启朱唇,笑盈盈道:“怎样,依还是不依?”

范修无奈一叹:“不消说,小可依了就是,但你定要准些才好,不然又要吃痛了。”

灵儿甜美一笑,便道:“那是自然,我的弓法你是知道的。”后者道声:“唉,不敢恭维。”灵儿忽道:“你说什么?”范修恍然一惊,忙寻托词遮掩:“啊,没,没什么,我是说不敢不依。”

燕灵儿白了他一眼,并道:“亮你也不敢。”

范修拭汗,又番如前,便头顶苹果,身立当处,一时未敢稍微妄动,只是腿兀自不听使唤,抖得如筛糠一般,双手捂脸,微微露出一条缝隙,眼看神弓一发,急忙五指并拢。但听痛呼声响彻范府后园。

如是者,弹弓但使一发,即闻痛呼,乃是声声不绝于耳。然是不管怎般,那苹果却始终无恙,只苦了范修。一众园丁目观此景,无不偷乐,也当是燕灵儿替其等报了这一弓之仇。

一日易过,目下已近黄昏,燕良携女就便打道回府。临行时分,公明夫妇携子相送门前,灵儿乖巧道别,又对范修嫣笑道:“修哥哥,改日我再同爹爹前来。”

范修“啊”了一声,极不情愿挥手道别,也道这一日于他来说,真如噩梦。不多时,父女方是上了马轿,车夫扬鞭一喝,即然驶去,继而渐行渐远,没于古道之上。

时下范母言曰:“灵儿这丫头真然乖巧懂事,亦不知我家修儿几世修来福分,能娶此女为妻,若待两家结下朱陈之好,岂为美事乎。”范公明也自点头称许。

唯范修不然,当下便道:“谁说孩儿要娶她为妻,孩儿便是娶了阿猫阿狗,也决计不从。”

此话一出,夫妻登时色变,其父忽怒道:“放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岂容汝肆意妄为,我看汝便是皮痒讨打。”

范公明一怒之威,岂同儿戏,平素当能严加管束,尚且如此,常有不听从时节,定以杖责之。范修何尝知父性情,但使言不听计不从,便要挨打,早已视父如虎,更然噤若寒蝉。当下负气离去。

王嫣对夫言道:“育子岂在朝夕,却也急不得,修儿是放纵了些,待到弱冠年华,想必也能知礼明德,夫君不消这般恼怒。”

范公明叹罢,也道:“夫人所言甚善,有道是:子不教父之过;我已为修儿择一书院,让其入内读些圣贤书,以知礼明仪,克己修身,纵不能知行合一,当能善人善事,如此而已,不日便往。”

王嫣称善,公明又道:“我闻院中先生乃一名儒,通晓古今之书,凡达官显贵子嗣,无不受教,此番修儿若能从中获益,也不枉我一番苦心。”王嫣道:“只要修儿好,全凭夫君作主便了。”

鄱阳城有书院者,其名:顺天书院。该院设于繁华闹市之中,而人才辈出。话说顺天书院有一名儒,名唤:苏墨,其人饱读四书五经,更晓易中哲理,为人师表,却不在话下。

顺天书院学子云云,皆为显贵之后,有一心向学者也,亦有不学无术的朽木之辈。先生庄墨则是有教无类,其人教学因人而异,力求让每位学子都能明了,可谓贤能之士。

几日后,范府马轿驶停于学院门前,但见门庭之上,‘顺天学院’四个大字赫然入目。此际范修撩帘步下,人本俊俏,周身透着一股灵气,尤其眉如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一袭华衣,更显出尘。

范修潇洒不羁,一入院中,乃是左顾右盼。而观周遭建筑朴实无华,不落窠臼,尽为一派书香气息,十分肃寂,最能令学子安心研读诗书。

顺天学院虽然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设有书斋、学堂。先生教书则在学堂,闲暇十分,学子可书斋借阅古籍研读。

这时范修已至堂前,人还未入,但听内中之乎者也,诸般学子正然摇头晃脑诵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书堂内,人人朗诵,句句经典,真个是不亦乐乎。

堂内约莫三四十人,大家书意正酣时节,即见门处探出一人头,眉目如画,生得极是俊俏,无外乎范修是也。他这一番举动,顿使堂内鸦雀无声,而见当中正端坐一老者,慈眉善目,须发花白,显平易近人。

老者忽闻声止,不由愕然,目光一扫,正瞧见在门前顾盼的范修,时下缓起,望与此子,拂髯便道:“尔可是范修?”

范修间时一礼,然道:“小可范修,拜见先生。”

话说老者非是旁人,正乃儒士庄墨,他初见此子便觉惊奇,当下未然多语,而缓缓点头,道:“寻一处坐下听讲。”范修素日虽放浪形骸,但并非不明礼数,当下左顾又看,终找到一空位,就便坐下。

这时便听一学子问曰:“有道是:‘百善孝为先。’敢问先生,如何才算孝子?”

庄墨端坐正中,拂髯笑曰:“问得好。”望其便道:“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学子又说:“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