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解决卤味生意的原材料问题

正像王长友对自己的评价一般。

供销社负责人官不大,权力大得吓人。

这里说的权利,指的不是管理权,行政权。

而是对于各种生活物资的控制权。

在这个商业经济一片空白的年代。

供销社,百货商店,副食商品,菜店等国有销售点,成为老百姓购物的唯一选择。

越往下,权力越大。

到了公社一级。

供销社几乎包办了所有的商品销售和买卖。

城市居民有副食本,每月除了工资,还会得到一些票卷。

商店种类较为丰富,购买商品的渠道也相对较多。

到了看天吃饭的乡村地区,供销社包办一切。

想要将卤味生意做起来,首先要解决原材料问题。

用来烹制卤味的肉,可以通过上山狩猎获得。

虽然野兽肉和家畜肉口感有些差异,但是在这个人人嗷嗷待哺的年代,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忽略的。

最开始。

陆远拜托王大鹏去肉联厂购买猪下水和猪头,仅仅是为了测试,野猪肉和家猪肉卤煮之后的味道差异。

试验证明,差距不小。

不过可以通过用卤汤长时间卤煮进行解决。

肉的问题解决了。

剩下的就是调味料了。

卤肉卤肉,没有卤岂有肉。

香料和调味料属于限量供应。

纵然是城里,每人每月也只能买到几两白糖。

听了陆远的想法,王长友点燃一支烟,琢磨起这件事情值不值得干。

陆远这边靠山吃山。

通过狩猎解决了家里的吃肉问题。

又因为家里女眷较多,剩下的肉若是不能及时处理,很快就会发臭变味。

有鉴于此,陆远想到了赵大爷的秘方。

将狩猎带回来的肉一边留作家里使用,另外的肉通过秘方进行卤制,给自己和家里换一些生活费。

陆远目前已经和前进煤矿拉上了关系,部分卤肉可以卖给他们。

至于另外一半。

陆远的意思是交给供销社,进行以物换物。

用卤肉换取卤制这些肉的香料,调味料,以及一些生活用品。

由于农村地区没有副食本,也不发粮票,肉票,布票等一系列的生活用票,公社供销社还接受以物易物。

收入粮食,蔬菜,棉花,肉蛋等农村剩余物资,兑换等价的商品。

而这,又是下面供销社最大的一块进项。

怎么换,还多少,都是供销社说的算。

一斤鸡蛋是换三两糖,还是换半斤。

都要看供销社主任的一句话。

“小陆,这两天把你做的卤味拿来一些,我和同志们先尝尝,如果没问题的话,一切都好说。”

寻思了十来分钟,王长友决定先尝尝看。

要是味道好。

后面的合作也就没啥问题了。

“王哥,我后天就给你带一些过来,保证同志们吃完赞不绝口。”

事情有了眉目,陆远立刻起身告辞。

只要打通供销社这边的渠道,卤味生意也算正式开张了。

纵然当前依旧属于计划经济时期,个人做生意属于被严厉打击的投机倒把行为。

但是说话说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只要擦边球打得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群。

任谁都挑不出陆远的毛病。

更何况天高皇帝远。

只要公社不和陆远翻脸,陆远跑到公社大集上摆摊,都不会有人说三道四。

回到陆家庄,陆远首先找到赵大爷。

老爷子和中草药打了半辈子交道,不但懂得开方子下药。

药膳食补,也是中医必备能力之一。

通过香料,调味料,部分中草药盖住兽肉特有的腥膻味,增加卤肉的香气,成了陆远和赵大爷共同研究的内容。

野猪肉,狍子肉,山鸡肉,鹿肉……

总而言之。

山中飞禽走兽皆可卤。

这么一来,不但能够提高家里的收入,还能解决没有冰箱,兽肉难以存放的问题。

两锅卤汤放了整整大半个月,味道绝对够浓。

隔天,陆远烧火添柴将最后一点香料放进卤汤。

在媳妇和妹妹的帮助下,陆远做了整整五十斤卤狍子肉。

“没想到除了牛肉,其他肉也能卤着吃,味道非常好。”

供销社仓库中间,放着一张四四方方的木头桌子。

上面摆放着陆远带来卤狍子肉,过年剩下的一些猪下水。

王长友左手端着酒杯,右手拿着筷子,一口狍子肉,一口猪头肉,吃得满嘴流油不亦乐乎。

两旁的供销社职工个个笑逐颜开。

谁能想到吃肉这种司空见惯的事情,会被陆远搞出这么多花样。

猪头肉肥而不腻,狍子肉香而不柴。

吃进嘴里

,口齿之间处处留香。

听陆远说吃卤肉需要配酒,王长友马上从仓库里取来一瓶老白干。

别说。

卤肉陪酒,好吃得不得了。

一口酒,一口肉,给个神仙都不换。

“远哥,你说你是怎么琢磨着,经过这么一卤,肉的味道也太特么香了。”

“好吃!我这辈子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肉,鲜香味美,又解馋又解饿。”

“如果将卤肉摆在咱们供销社的柜台上,我看不出三天,就会被一抢而空。”

“三天?小马,你埋汰谁呢?都不用别人,就公社那些领导和家属,一天就能给你买空了。”

男女售货员们对于桌上的卤肉赞不绝口。

要问整个公社谁是吃过见过的主,答案绝对不是公社领导。

而是这些捧着银饭碗的供销社工作人员。

能让这些人有口皆碑。

卤味的口感已经无需多言。

王长友放下酒杯,哈哈大笑道:“同志们说得没错,这么好的东西,肯定是不愁卖。”

“大家吃了陆远同志送来的美味佳肴,还不敬他一杯。”

听到这话。

不论男女纷纷找来酒杯,一人一杯给陆远敬酒。

陆远来者不拒,笑容满面地和众人把酒言欢。

小小的供销社,里面的门道大了去了。

成为工人是端上铁饭碗。

而能在供销社上班,等于端上了比铁饭碗更加珍贵的银饭碗。

到了几年后。

成为高考大学生将成为谁也砸不坏的金饭碗。

能够进到供销社上班的男男女女,没有一个是普通人。

说不准谁家亲戚在县里上班。

谁的叔叔伯伯是市里的干部。

庙小菩萨多,人人都有靠山和背景。

当晚。

陆远赶过来的马车上,多了大量的麻袋和木箱。

王长友一口气将供销社一半库存的白糖,盐,酱油等主要调味料暂时赊借给陆远。

至于这么做会不会物资短缺。

根本不在王长友的考虑范围之内。

供销社“缺货”,又不是一天两天。

有什么好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