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再次错过基因编辑农业么?(中)
依然卡在了政策上
阻碍我国基因编辑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依然是其“暧昧”的政策。
2022年的1月24日,国家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安全评价指南(试行)》,规定未引入外源基因的基因编辑植物将按照本指南开展安全评价,不再参照《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指南》;对于目标性状不增加环境安全和食用安全风险的基因编辑植物,经中间试验后,可直接申请生产应用安全证书。
然而对于这一规定,业内的反应有喜有忧:
喜的是,中国终于迈出了第一步,似乎不打算照搬之前的转基因管理法规来管理新的基因编辑作物;忧的是,中国也没有迹象完全摆脱之前的转基因管理模式和框架,对不含外源基因的基因编辑作物施行“免监管”。这里“免监管”的含义是等同于普通的农作物。
“这个基因编辑管理办法最大的问题还是,办法有了,但没有细则。比如说你不能含外源dnA,但是没有告诉你,它接受一个什么样的检测方法,让你证实没有外源dnA;它说你要保证对食品是安全的,对环境是没有影响的,但是它又没有告诉你,要做什么样的实验来证实。”一位基因编辑领域的研究者告诉《知识分子》。
缺乏细则让申请基因编辑作物安全证书充满了变数。
即使是在美国已经上市的高油酸大豆,在舜丰于去年3月份递交了申请后,一切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在这期间,他们三番五次被要求提交更多的材料给第三方检测机构,测基因组、测表达、测蛋白、测氨基酸、测水分,测各种营养成分、测各种生长的表现 …… 可花了几十万,好几个月后,却一直没个结果。
繁琐的审批流程,几乎看不出有任何的简化。
“基因编辑作物这事,在民众的层面,我没有见到有任何的反对。这个没有外源基因引入,就是这个植物它自己基因的改变,而且是非常精确的改变。我们所需要的就是能够真正基于科学,在监管上能够区别对待,最好是做到免监管。” 一位基因编辑领域的资深专家说。
在他看来,理想的情况下,最好是跳出转基因管理的框架,这么做的理由有两个方面:一是,鉴于转基因在中国已经被严重妖魔化,只要是跟转基因沾上边,对于基因编辑的发展就不利;另一方面,最终,“安全证书解决不了基因编辑的管理问题”。
“安全证书对于转基因是管用的,比如用抗虫的基因做转基因玉米,一个转基因事件通过回交转育到各个玉米品种上就行了,就需要一个转基因安全证书就行了,但基因编辑不行。基因编辑有时候涉及的编辑位点特别多,而且都是在各个品种上直接做,好不容易做成一个,不可能再和其他品种回交。最后那么多性状,那么多作物,是不是得有上百万、千万的安全证书?现在这个框架等于是完全不适应现在新的技术发展,”上述专家告诉《知识分子》。
从2018年算起来,济南的这个植物基因编辑产业基地项目已经走过了近五年。在这五年中,基地自主研发了基因编辑的底层核心工具(Crispr Cas sf01和Crispr Cas sf02),打破了国外对基因编辑核心技术的垄断,取得了一系列“卡脖子”技术的关键性突破。首批的基因编辑产品,如高油酸大豆、香味玉米、高vC生菜也早在2021年就已经创制成功。可以说,目前所有的阻碍因素都不存在或者不那么主要,他们最需要的是一个合乎科学的、宽松的政策。但正在在这一点上,也是让他们最感无力的。
鉴于政策上的不确定,资本市场也持观望态度。本来,在当初给济南市政府的承诺中,五年后第一家基因编辑农产品公司要上市,现在看来也达不成了。“因为投资者看到,政策还不确定,他们不放心。” 上述资深专家有些无奈。
日本、美国:和普通农作物一样监管
对待基因工程植物,之前各国的态度差异明显,如美国最为开明,欧洲最为保守。
这次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到来,欧盟继续其一贯的保守,可也有另外一些国家不再“死脑经”,如脱欧后的英国;还有一些国家,如日本,甚至“画风突变”,转而开始大力支持基因编辑农业。
促使他们转变的关键一点是,这次基因编辑的产品,不含有外源基因,也就是本质上不属于转基因产品。前文介绍的基因编辑的高油酸大豆,高gABA的番茄,都是如此。
这里,我们就简单介绍下日本的高gABA番茄是如何产生的。
此前科学家已经知道,gABA(?-氨基丁酸)这种物质有降血压、使人放松的功效。普通的番茄中就有一定量的gABA,但问题是,量实在太少。那怎么才能提高番茄里面gABA的含量呢?
科学家首先搞清楚了番茄中gABA累积的机理,确定了影响积累的关键基因,然后做实验表明,删除这个基因的一小段后(自身抑制结构域)就可以提高gABA的量。用新型的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来做这个工作,自然是手到擒来。由于只是敲除了基因,最终基因编辑过的番茄产品没有引入任何的外源基因。
这个番茄在实验室研发成功后,筑波大学就成立了一家初创公司sanatech seed,全力以赴将这一产品推向市场。他们先是收集了实验数据给到一些部门,这个阶段称之为咨询。部门委任的专家确定其是否是基因修饰的植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在安全性方面是否可以供人食用等。这个咨询过程不是必要的,只是可选的选项。
在批准商业化后,该公司还特意建了一个网站,收集第一批种植户的意见,得到很多正面的反馈后,该公司开始在一些合作的农场大规模种植,此后正式向市场售卖高gABA番茄。
像gABA番茄这样的基因编辑农产品在日本是属于免监管。其实,不仅是日本,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只要是最终的基因编辑产品不含外源基因都是免监管。
遗憾的是,在地球另一端的欧盟,在2018年的7月,欧洲法院(Cjeu) 裁定基因编辑作物应作为转基因生物进行监管,这也意味着欧洲今后几乎不会再批准任何基因编辑作物。
欧洲此举令一些国家的感到愤懑。
仅仅过了一个月,美国农业部部长就批评欧盟的做法是“落伍”的、是“开倒车”。确实,欧洲法院作出这个裁决所依据的法案已有25年,四分之一世纪之久。紧接着三个月后,阿根廷、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等13个国家共同签署一份声明,主要目标是“协调努力,确保包括基因编辑在内的这些技术的监管方法以科学为基础并在国际上得到协调。”[3]这一联合声明被看作是直接针对欧盟而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