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灶安院外,老婆有灾

天刚朦朦亮,我就起了床,打开院门。突然发现门外的石凳上坐着一个人,我本能地退后一步,仔细一瞧,原来是于林。

“于林兄弟,你怎么一大早就坐在这儿?不怕着凉吗?”

“万哥,我找你有事儿。”

“有事敲门就行了,在这坐多久了?石凳多凉啊。”

“我早就来了,见大门紧闭,心想你们肯定还在睡觉,就没敲门,一直坐到现在。”于林心灰意冷地说道。

“怎么了,兄弟?你遇到什么事儿了吗?”

这时,我才仔细地打量了一下于林,只见他两腮深陷,脸色发黑,两眼无光,眼眶上明显有两个黑眼圈儿,胡子拉碴,不像是昨天晚上喝酒时,精神振奋,容光焕发的模样。”

我吃了一惊,连忙问:“你这是怎么了,兄弟?怎么一下子老了好几岁。”

不问不要紧,这一问,于林的眼泪刷得一下子就流下来了,万分委屈的样子。我一看情况不对,赶紧拉着他进了院子,站在石榴树下,于林详细地讲述了昨天晚上发生的伤心事。

说完,于林站着发呆,我也替他难过。我俩都站着不动,好长一会儿,于林才悠悠地说:“万哥,你帮我看一看,我家里哪个地方不对?才会出现这种事儿,怎么破解。另外,如果可能的话,我还有一个请求,就是拜你为师,学得真本领,把问题化解在萌芽之中。”

“这个,”我迟疑了一下说,“要说帮你看看房子,这倒不成问题,至于拜师嘛,我再考虑考虑吧。我本不想收徒,但今年还是收了陆林和长山两个徒弟,到现在还没怎么教他们。你的这个要求,以后再说吧。”

“那行,以后时机成熟了,拜师也不迟。”

“不说这事儿了,走,去你家看看。”

大街上寂静得很,人们大多数没有起床,很少有人上街。偶尔遇到几个上街的,都是挑着浑水,低着头,行色匆匆地往菜园方向去的。我俩一前一后,一会儿就来到了村南头。还没走到于林的家,我就发现,他家门前的大树下,不知道什么时候安了一个简易的不锈钢灶台,不禁眉头一皱。

“这个灶台是什么时候在这里的?我怎么以前没注意呢?”

“万哥,这个灶台搬过来快三个月了。本来,这个不锈钢灶在牛场上用,有时候懒得回家,或者有什么事耽误回家了,就自己做点饭吃。今年,上级强调不让在野外私自用火,就把灶台搬回家了,没处放,就放在杏树底下。还别说,有了这个灶台,方便多了,蒸个馒头,炖个排骨,烀个鸡,烧个鱼什么的,用着挺方便的。”

“你家我以前去过,今天就不进去了。要说问题的根源,我看还是出在这个灶台上。你赶紧的,把这个灶台搬走,找个地方收拾好,不能再放在这里了。”

“那行,万哥,我马上把灶台收拾一下,搬厢房里放着。这么说,以后这个灶台就用不着了。”

“也不是不能用,你要用的话,可以搬出来,用完了,当天就收起来保存好。本着一点,就是不能长时间放在院子外面,一天也不行。”

“是是是,这,这就完了?问题就出在这个灶台上?”显然,于林觉得这个办法过于简单,心里疑惑。

“对,本来就是很简单的一件事。问题,就出在这个灶台上!”

“这是什么原因呢?”

“至于为什么,这是一宅门的独特断法,你就别问了。”

“把灶台移走,就破解了?太神奇了!”

“对,找到问题的症结后,化解的方法很简单,只要符合易理,一根稻草也有效果,不符合易理,拿根金条也化解不了。”

“万哥,这么有把握,以后有合适的时机,我高低要拜年为师。”

“看你这么执着,我就说几句吧。你记住,灶台安在门外,或者厨房设在门外,这家的女主人就很容易出轨,很容易被人拐跑。”

“哦,我记住了。”

此时,天已大亮,大街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于林拉了我一把说:“万哥,屋里说话。”

进了屋,坐下。于林拿过来几个苹果,又拿了一把水果刀,要削苹果给我吃,我连连摆手:“不吃了,一大早的吃苹果,容易伤胃,你就别忙了。”

于林住了手,叹口气说:“万哥,你好人做到底,说实话,我不想和美丽离婚,她心里还有我,我心里也有她。你再给出个办法,怎么样能让她离开宋福,重新回到这个家里。”

我微微一笑,说:“办法是现成的,许多人也试过,挺灵验的。现在,我就教你一个见效快的法子。如果三个月不见效的话,咱再采取另外一套方案。”

于林的眼一下子瞪大了,有了精神:“万哥,你快说,什么办法?”

“这个办法其实挺简单的,也挺考验耐性的。你找一双她经常穿的鞋,越旧越好,把她的姓名、生辰八字写在一张纸上,塞进鞋子里,每天子时,也就是夜里十一点到第二天凌晨一点时间,用绳子栓着鞋子在院子里拖着走,一边拖一边喊‘美丽,你回来吧,你快点回来吧’,一连三个月,天天如此。”

“两只鞋子,只塞一只鞋子,还是都塞?”

“你就写两张纸吧,每个鞋子里塞一张。”

“我把她的照片贴在纸上行不行?”

我一愣,飞快地看了于林一眼,说:“你脑子反应挺快呀,我正要说呢,就被你抢着说了。对,你找一张她的照片,最好是你俩的合影,贴在纸上,效果更明显。”

“这好办,我俩的照片都在手机里,我找一张出来,马上到镇照相馆洗出来,今晚就用上。”

“那就这样吧,照我说的办,三个月不见效的话,咱再想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