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春秋的开端

洛邑的新王宫在初晨的日光下显得庄严肃穆,金色的光辉洒在宫墙与飞檐之上,似是要为这个新生却又沧桑的王朝镀上一层希望的薄纱。我,作为这历史的隐形执笔者,站在角落里,望着这一切,心潮难平。

今日,周平王将在此举行定都仪式,宣告一个时代的更迭。宫门外,诸侯的旗帜林立,风中猎猎作响,似在低语着即将到来的风云变幻。平王身着冕服,十二旒冕前后垂下,冕旒上的玉珠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润的光,身着绣着日月星辰等章纹的玄衣纁裳,腰间束带,佩玉锵锵,面色凝重却又透着几分无奈与期许,稳步走向祭台。左右公卿相随,衣袂飘飘,却掩不住那弥漫在空气中的不安气息。

司礼官高声唱喏:“吉时已到,仪式伊始!”刹那间,钟磬齐鸣,悠扬的金石之音交织回荡在王宫上空,似在向天地神明昭告这庄重的时刻。

首先是迎神之礼,太宰手捧祭牲之首,那是一只毛色纯黑的公牛犊,角被绸布精心包裹,象征着对神明的尊崇与敬畏。太宰稳步前行,身后跟着一列身着祭服的侍者,他们手捧各类祭器,内盛五谷、果蔬、美酒等祭品,整齐有序地排列在祭台之下。太宰将祭牲之首置于祭台上,随后跪地,行叩首之礼,口中念念有词:“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周室蒙难,幸得新基。今平王率臣民于洛邑定都,祈愿神明庇佑,保我大周昌盛,社稷安宁……”

平王在祭台前立定,接过侍者递上的三炷清香,庄重地举过头顶,向天地四方各拜三次,香烟袅袅升腾而起,带着王室的祈愿飘散于空中。

“天王,此乃洛邑新宫,虽不及镐京旧都繁华,然亦为我周室新基,望天王重振王纲,再兴周室。”太宰依规上前,轻声进言,声音在这空旷的王宫前殿中回荡。

平王微微颔首,目光扫过阶下诸侯,只见他们神色各异,有的恭敬,有的淡漠,有的暗藏野心。“诸卿,今朕以洛邑为都,实乃无奈之举。然周室之兴,尚赖诸侯之忠,望尔等共扶王室,保我大周天下。”平王的声音沉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天王,臣等定当效命。只是如今镐京已破,戎狄猖獗,我等封地亦多受侵扰,还望天王示下应对之策。”一位诸侯上前一步,拱手说道,眼神中虽有恭敬,但也难掩忧虑。

“卿之所言,予一人已知悉。当务之急,乃固我王畿,整饬军备。诸卿封地亦需加强防御,互通有无,共御外敌。”平王神色严肃地回应。

接着是奠玉帛之礼,司礼官将精心准备的玉璧、丝帛等物一一陈列于祭台上,这些玉璧温润通透,丝帛洁白如雪,皆是各地进献的珍品,象征着周室对神明的虔诚奉献。

随后是进俎之礼,侍者们抬上整只的牛羊猪等牺牲,置于俎案之上,这些牺牲皆已被处理得干净整齐,毛色光亮,摆放的位置与朝向都严格遵循着礼制。

在祭礼的过程中,钟磬之声不绝于耳,每一次敲击都仿佛敲在众人的心弦之上。乐工们演奏着庄重的雅乐,琴瑟和鸣,笙箫悠扬,与仪式的进程相得益彰。

行初献礼时,太宰手捧酒爵,缓缓走向祭台,将爵中的美酒洒于地,以祭告天地神灵。平王再次跪地,向神明敬酒,祈求庇佑。此时,阳光透过云层,洒下一道明亮的光柱,正好落在祭台上,众人皆惊,以为是神明降福之兆,一时间,拜倒在地者不计其数,口中高呼“天佑大周”。

亚献礼、终献礼依次进行,仪式的庄严氛围愈发浓厚。

祭台下,有几位诸侯轻声交谈。“哼,周室衰微,如今这洛邑新都,不过是个空架子罢了。我等封地之民富国强兵,何必再仰仗这王室虚名?”一位南方诸侯悄声对身旁人说道,眼神中满是自负与不羁。

“慎言!毕竟王威尚在,不可轻举妄动。”另一位较为谨慎的诸侯连忙劝阻,目光却也不时地扫向那高高在上的王座,似在权衡着利弊。

仪式接近尾声,司礼官宣读祭文,那祭文洋洋洒洒数百言,历数周室往昔的辉煌,感叹如今的艰难,祈愿未来的复兴,字字句句皆含着对周室命运的关切与期望。

最后,平王率领群臣行拜谢之礼,仪式至此圆满结束。平王退回内殿,公卿诸侯们也各自散去,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拖得很长很长,仿佛预示着这个时代即将被拖入漫长的纷争与动荡之中。

我望着那沉重的殿门缓缓关闭,心中明白,春秋的大幕已在这看似平静的仪式中悄然拉开。各国诸侯在这权力的旋涡边缘徘徊已久,此刻,随着周室东迁,那禁锢的力量渐弱,他们即将踏上逐鹿天下的征程。

洛邑的街巷之中,百姓们依旧忙碌着生计,对于这宫廷中的风云变幻,他们似懂非懂。街边的酒肆里,传来阵阵吟诗之声:“周道衰微烽火连,洛邑新都启新篇。诸侯纷起争雄日,王纲解纽乱云间。”这诗句,像是一句预言,在这古老的城池上空飘荡,诉说着一个时代的迷茫与挣扎。

从此,周朝往昔的权威如同西沉的落日,虽有余晖,却已无力普照大地。各国诸侯在自己的封地秣马厉兵,明争暗斗,或为土地,或为人口,或为那至高无上的霸主之名。而我,将继续隐身于这历史的长河之畔,用手中之笔,记录下这乱世春秋的每一个悲欢离合、兴衰荣辱,见证着一个旧秩序的崩塌与新秩序的孕育,在这历史的旋涡中,探寻着人性与命运的轨迹,不知这滔滔岁月,将把天下苍生带往何方……

喜欢历史的执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