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我可不是点读姬
“国子监丞?”朱标注意力在职位上。
“文儒之资?”老朱注意了则在某个形容词上。
宋濂也是早就想到了三人反应应当都会很大……但是也没想到朱安宁能直接站起来,一副想打人的模样。
果然……是加授官阶太低,惹这小伙子不开心了吧。
但是,国子监丞,官阶虽低,却是进入礼部相当重要的一个官职。
而且,国子监也好,甚至是御史台,翰林院,基本都没有太高的官阶。
安然那御史大夫,已经是品级最高的存在了。
宋濂今天是下定决心了,无论如何,都要把朱安宁往文官系统里塞。
詹事府占着个文官首的名号,实际上出任詹事的人,除了朱安宁外,基本都是勋贵。算不得是正儿八经的文官。
宋濂是伏在那里,久久没有起身。
他看得很清楚,现在洪武朝的大势就是,抑文重武。
他退了,李善长退了,刘伯温退了……自己好友王祎死节了……诺大一个朝堂,现在就安然站在高位,六部里,也就剩下个赵集还能被叫做尚书,其他都是降了职。
加之前段时间,一个胡惟庸案,一个郭桓案,虽说很多人是死有余辜,死得好!
但是重创了文官集团,也是事实。
元人时期出任文官的人,虽然还有不少留在朝堂中,或者是地方官,他们年事已高……这也是事实。
换言之,宋濂觉得,这读书人里,是时候出点新人了!
距离上次科举已经多久了啊……没有科举,读书人没有出头之日,来去都是推举上去的门阀,以前的官家……
他最开始也不觉得朱安宁会是一个好的选择。
最初他对朱安宁的印象是特别……还有点不喜。
毕竟,他是因为朱安宁和方孝孺的赌约,才知道朱安宁。
特别之处是,这人特别喜欢折腾农家的事情,对文人多少有点不屑一顾的感觉。
结果最后赌约来看……人家就还真就愣是能教好学生……
然后从郭桓案,到案后如何处理那些算不上大罪的众官等事。
一直在应天府的宋濂,都是知道的。
人不在朝堂,但是作为曾经的大佬,友人说与他听,那在正常不过。
更别说,他孙子还跟着朱安宁。
对于朱安宁,宋慎是说得很明白,朱先生做的都是实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人都知道,却不是人人都能带人做到。
而昨日,朱安宁过来与他那一次长谈,是直接就让他下定了决心。
这朱安宁,值得栽培,否则长此以往,文脉凋零,国将不国。
大儒们普遍都有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宋濂更是如此。
“正是,国子监内取士,是我大明之重事,需要朱大人这种有识之人,而国子监丞,本就是学内掌赏罚的要职,自年中以来,一直空缺至今,祭酒孙大人,也已经年事已高,正是需要朱大人这种能臣去……”
宋濂是越说越快。
直接就是把老朱都给说懵了。
“宋师,你这也不是加授……不是那种加授啊……”
朱元璋算是听出来了,宋濂想给朱安宁谋的,不是寄禄官,那是真的官!
朱标也是如此。
而朱安宁更是头皮发麻。
加授不加授他现在都不想管了。
这宋老儿想把自己捞去全是读书郎的地方干嘛?自己又不是点读姬。
而且自己有几斤几两,他是再清楚不过。
最主要的是,他接受的是现代教育。
就算他当过兼职,也教的是现代教育!
小规模去推行,如果听的人听得进去,他也能教。
比如朱橚,朱棣,刘家兄弟李景隆他们,都可以。
但是!牛魔的,把他丢去国子监,那里可以说是四书五经的大本营,只能说幸好儒家没有异端裁决,不然人左脚进门,可能就被打死。
这事决不能成。
朱安宁是管不了那么多,直接也是站了起来。
“宋师此言差矣啊,我这学问,那是万万比不上真正的讲经学士的!我去了国子监,那不是给陛下丢人么!”他开口就是直抒胸臆,只求老朱前往不要信了宋老头的邪……
“况且,臣现在事务,那是相当繁忙啊!”他赶紧又加了个理由,是真的怕老朱一时想不开,铸成大错。
本来老朱也是觉得宋濂这想法过于奇怪的。
但是一听朱安宁说自己忙,那是直接就气乐在了那里。
“忙着干嘛,带詹事府的人耕地?”
“陛下,那不是未来明年开春好种下咱大明的基业么!”
“行了,咱不和你贫,至于宋师,这国子监丞,位虽不高,权却不小,还是让我想想先罢,今儿这事,你和朱安宁啊,都有功,那还请你受累,这些日子,去把这书,给修了先吧。”
朱元璋摇了摇头,没有同意宋濂的说法,却也没有明确反对。
让朱安宁是松了口气。
宋濂,他却也没有觉得意外。
毕竟,这个提议是相当唐突的,他也没想过一次就能经过老朱的同意。
只不过,这个种子已经埋下。
希望,未来,可以生根发芽吧。
于是,宋濂是赶紧开始谢恩。
“定当竭尽全力。”
宋濂,拜了拜,领下了修书的任务。
关于君权如何合法的问题,总是彻底解决。
朱元璋长长地舒了口气。
————————————————————
“司铁申,一天到晚长吁短叹,倒不如精进一下自己的学识。”
苟由泰发出了一声讥笑。
明朝,官员是有考核的。
而文官的考核,那向来主观。
占据了有利人脉的苟由泰,一向是评优的那种。
而像司铁申这类,每一轮捞个正常,那就是正常的事情。
所以,根据评优得来的散官品阶,苟由泰的地位是要高于其他人的。
这也是他能在此趾高气扬的原因之一。
他的讥笑,被屋内的讲学们,是听得明明白白,却也是只能无奈。
看来,都是已经习以为常。
而令苟由泰没想到的是。
那司铁申居然没有理他,而是继续在那,看着手中的文章,继续长吁短叹。
“如此多的文风,居然能出自一人之手,实在是个妙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