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4章 1103王府
第二天一早朱文聪没有等来两宫太后的邀约,而是收到了来自恭王府的请帖、诚邀沙俄帝国米哈伊尔陛下做客王府。
朱文聪看着中的请帖愣了片刻,此时的恭王府主人是奕?、他可是旗人最后的希望、清廷唯一的牌面。
曾经在咸丰帝驾崩时联手两宫太后发动宫变,铲除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让两宫太后得以垂帘听政、他也获得议政王的奖励。
可惜后面奕?在与西太后斗法的过程中败下阵下来,手中的权力尽数被两宫太后收回。
奕?虽然不再是议政王、但依旧统领着总理衙门,属于两宫太后是总统、奕?是总理。
奕?不擅长权谋的斗争、他是务实的一个人,所以他选择以退为进、更好的主导洋务运动。
这干活的人永远将永远是干活的人,西太后不会因为奕?的退让而放弃穷追猛打、他是个合格的背锅侠。
“陛下!”奕?带着一群人在正门迎接着朱文聪的到来。
朱文聪看了一眼奕?身后的众人、从他们的穿着打扮来看、应该是旗人的身份。
奕?与朱文聪紧紧握手,自己有点没想到朱文聪比传闻中的还要年轻一些、但看上去非常的成熟。
听到朱文聪对东方的洋务运动非常的感兴趣、并且还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奕?就知道朱文聪和自己是一类人。
只有实业才能拯救清廷、可惜许多人都不认可实业,他们还活在过去的辉煌时期。
“陛下!听闻曾部堂安排李部堂负责对接九鼎的工作,准备推动工业与农业一同发展。
我有点不太理解为什么工农业可以一同发展,清廷根本拿不出足够的资金去推动。
曾部堂一直向我汇报江南制造局的工作,这也多亏了陛下的资金支持、否则我们的战舰不可能那么快下水。
洋人一直说资本能撬动一切、可我对资本实在是不太了解,完全不敢相信西方国度是商人群体说了算。”奕?说着自己的问题。
朱文聪看了一眼奕?,他倒是把自己的行程调查的清清楚楚、不愧是做实事的人。
奕?是授权洋务运动、曾部堂是负责推动、李部堂则是实施,故此许多旗人攻击奕?和汉人走的太近。
有苦说不出的奕?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旗人又不愿意学习洋务、自己只能重用汉人。
奕?自从败给西太后之后、他就变成了一个悲催的人物,可以用一句话形容、做的越多错的越多。
“资金方面的问题就不麻烦总理衙门,曾部堂和我谈妥了、决定引西方资本加入。
现在的农业占据了太多的人力,明明是人多地少的情况、却还要让无数人待在乡镇。
这些没有地又没有稳定收益的农户,你觉得他们会做什么?那肯定是落草为寇、占山为王!
我是希望朝廷能出面、让地方官署与当地的地主沟通,让他们释放出一部分农户。
针对他们的劳动力缺乏的问题,九鼎农业可以为他们提供优质的种子、耕牛、农业机器等。
如果他们没有钱购买的话、九鼎联合当地的钱庄为他们提供分期付款的购买方式。”朱文聪详细说道。
奕?连忙点头,心想朱文聪果然不平凡、这一开口就知道了他的成功不可复制。
朱文聪能如此的重视农业的发展、想必九鼎一定是一家农业公司,不是外界谣传的资本或者工业公司。
对此奕?无比好奇九鼎这家公司,听说朱文聪是在美利坚创业、最初的股东是闽商以及苏商。
沿海商人的所作所为朝廷一直管不了,闽地自古以来就是三不管地带、毕竟那地方是穷山恶水。
“这项工作非常的困难!陛下你离开东方许久时间,可能不太理解东方的社会情况。
自从雍正爷推行了摊丁入亩、那可是得罪了天下的乡绅地主,要不是八旗军压着、他们早就反了。
摊丁入亩的前身也就是一条鞭法,张居正想通过一人之力改变现状、这注定变法会走向失败的结局。
清廷推行摊丁入亩一百多年来、那些乡绅地主早已有了应对之策,所以说朝廷对他们的约束并不强。”奕?坐在石凳上。
奕?接过侍女递送的茶杯,东方的情况极其复杂、远远不是西方那种比较单一的社会。
或者说东方人非常的复杂、善于钻研,很快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摊丁入亩推行之后,确实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人口增长、那个时候朝廷的国力处于鼎盛时期。
后来江南地主们开始阳奉阴违、不仅隐瞒了户口以及田地亩数,同时他们还买通了地方官员造假。
即使朝廷加大核查的力度、最终税收的成本会均摊在佃农的头上,根本无法让那些地主缴税。
尤其是近些年来的战争、导致国内的白银不断外流,朝廷目前的状况是非常的艰难。”奕?长叹一口气。
朱文聪耐心听着奕?的诉说,像他这种位高权重之人、身边是很难有一位知心好友。
奕?不仅熟悉洋务、同样也熟悉政务,他非常清楚清廷的问题所在、可他就是无力改变。
毕竟八旗子弟中就他一个人有上进心、一个人想要拯救清廷,但凡多几个人清廷也不至于完蛋那么快。
不过他们这些有志之士很快就会成为变法的罪魁祸首,一场场对外战争的失败、终究需要有人买单。
“如果工作全部由九鼎推动与完成,那么朝廷能授予九鼎多大的自主权?”朱文聪知道他们是不想出钱出人。
“不知陛下想要多大的权柄?”奕?反问道,自己完全可以把农业版块交给九鼎、但这会显得很廉价。
朱文聪思索片刻答道:“当然是越大越好!为了避免一些麻烦事情,九鼎会以美利坚的身份出面。
简单来说官督商办!不需要全天下的地主配合九鼎完成农业升级,只需要部分地主推动就行了。
这些地主越是成功越是最好的榜样,其余地主不用我们强调、他们会主动学习与靠拢。
我准备拿江南、浙地做试点,正好那边不是在推动纺织工业、我们需要用少量的土地创造更多的产量。”
奕?立刻敬了朱文聪一杯茶,自己本想着将试点放在东北、没想到朱文聪选择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