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石碑的神秘
相比于外人讨论的热火朝天,黄线里面的工作人员却是有条不紊,动作更是一丝不苟,负责带队的正是市研究所的戴教授。
他从业多年,带出了不少学生都是好手,本人在业界里面也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热衷研究于黄帝的生平,为郑兴市的历史文化工作有做出了杰出贡献。
乍一听到关于石碑的消息,顿时非常感兴趣,所以亲自率队赶过来,不然的话,像这样似是而非的事情还不用他亲自出马。
工作人员也听到了周围村民的讨论,毕竟他们的距离并不远。
“要我说这根本就是人为的,想要制造噱头,夺取眼球,怎么可能是神仙所为呢。”
“可不是,这些村民神神道道,也不知是从哪里听来的。”
“估计是有人重新在石碑上刻了字吧,这年头为了流量,什么事情都能够做出来,真的是太无聊了。”
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并不相信什么神仙之流的说法,更倾向于用科学来解释这一切。
到底是有人故弄玄虚,还是其他,自然会见分明,然而随着不断研究,众人心中的困惑却是越来越大。
通过比对周边的土壤痕迹,可以确定这块石碑并没有被人移动过,所以暂时排除有人偷梁换柱的可能性。
至于从石碑本身的材质来看,似乎有些年代感了,具体年代因为器材还有场地限制暂时无法得到仔细答案。
上面的字迹是篆刻而成的,并不像是新刻上去的,这就有些奇怪了。
工作人员脸上神情也从一开始不以为然,变得有些古怪起来。
郑兴市可以说是黄帝故里,他们主攻方向自然也是和黄帝息息相关的,但凡和黄帝有关联的东西都被妥善保管,要么是在研究所,要么就是在博物馆里面。
这块石碑他们也曾听说过,据说是黄帝亲手所立,但是由于一直没有证据,再加上石碑上面的字迹磨损的完全看不见,根本没有任何研究价值,也没有人太过关注。
总不能随随便便来个人指着某样东西,说是和黄帝有关,他们就相信跑过去调查,那估计都要累死了。
所以他们也没有仔细深入调查,如今收到上面莫名出现字迹的消息,由于事情闹的太大了,上面派他们过来查看一番。
这一看却是让众人有些懵了。
几个工作人员面面相觑,“你们觉不觉得这个字迹有些熟悉啊。”
黄帝也给后世留下了不少书籍还有手札,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他的笔迹戴教授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熟悉,现在所里面还有几本他们正在研究。
可如今眼前石碑上的字迹,竟然给他们一种无比熟悉的感觉,和所里面几本古籍上的一模一样。
原本众人有些不太确定的,可是仔细对比一番过后,发现真的相差无几,就算是有人模仿也不可能真的这么像。
戴教授的目光顿时变得深沉起来,身为这个行业的领军人物,对于黄帝的字迹他并不陌生,甚至还曾经临摹过。
只有他知道,想要模仿的如此惟妙惟肖,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是本人还差不多。
但是从当地人口中可以得知,这块石碑上面的字迹早就已经磨损,这么多人没必要一起说谎。
如今突然出现疑似黄帝的笔迹,总不可能是黄帝复活再次重新提字吧,总而言之,这一切都显得矛盾重重。
眼看时间也不早了,最终的结果还没有出来,戴教授决定让人把这块石碑给带回去仔细研究。
周围的工作人员立马开始行动起来,拿起了铁铲还等工具。
围观群众看着这幕场景顿时目瞪口呆,“看他们这架势,研究所这是要把石碑带走?难不成石碑上真的有什么秘密不成。”
原本众人都在等待一个结果,无非不就是这块石碑上面的字是有人重新刻上去的,可如今的话却有些扑朔迷离了。
村民们更是张大嘴巴,石碑在这里已经很多年,突然被搬走还有点不太习惯,但是他们也不能阻挡工作人员。
如果只是普通石碑,放在这里自然也没什么。
但问题是现在研究所要带走石碑,无形中不就表示了这块石碑的重要性,虽然研究所的人什么也没说,这番举动却是留给众人无尽的遐想。
很快石碑便被工作人员小心翼翼的抬到了车上,随着石碑的转移,黄色警戒线也被撤走了,看着褐色土地上只留下一个不深不浅的坑洞。
村民们面面相觑。
“这就被搬走了?”
“石碑不见了,还有点看不习惯勒。”
“该不会那上面的字真是黄帝写的吧,我看这些研究所的人脸色有点古怪。”
研究所将石碑带走,不仅没有让这件事平复下来,还引发了更多人的讨论,甚至还延伸出了多个版本,引得外界纷纷揣测。
不过最为离谱的,当然还是以张叔为首,当地村民所说的那些,这石碑上面的字迹是黄帝显灵,重新刻画而成的。
由于这样的说法太过玄乎,所以其他群众不是特别相信,还是倾向于有其他的原因,毕竟神仙显灵的说法太扯了。
郑兴市为黄帝故里,和黄帝有关的事物太多,以前怎么没见黄帝显灵,偏偏在这个名气不怎么大的石碑上显现出来。
不过托这次事件的福,轩辕河一度人流量暴涨,都快成为热门景区的打卡点,虽然石碑已经被研究所的人挪走,但是并不妨碍他们过来看一眼热闹。
相比于外界的风云,研究所的人的注意力全部都在石碑上面,碑上面的内容正是被后世广泛流传的《黄帝阴符经》。
戴教授等人赶回去,便马不停蹄进行更细致的研究工作,他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着上面的内容,甚至笔画之间的转折点都不曾放过。
不知道是不是注视的时间久了,总感觉上面的字像是活过来了一样,宛如蝌蚪不停的游动着,千变万化组成了不同的图案还有符号。
戴教授忍不住揉了揉眼睛,定睛一看,内容没有任何变化,似乎刚才看到的全部都是他的错觉。
他忍不住喃喃自语道:“是我看花眼了么。”
戴教授下意识伸手摩挲着石碑,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古老的气息迎面而来,一下子就将他包裹在其中。
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奇妙了,周围一下子变得安静到了极点,嘈杂的人声全部都消失不见,好像天地之间就只有他一人存在。
石碑上的字都开始泛着淡淡的金光,像是拥有某种神奇的力量,一下子就让戴教授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
冥冥中响起一道恢弘的声音,恍若大道之音,在他耳边不停的念诵,他的心也变得前所未有的宁静,整个人都像是被洗涤一空。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对于《黄帝阴符经》的内容戴教授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滚瓜烂熟,但是这一次,却有种前所未有的体验。
他似乎在这些经文当中又读懂了更深层次的东西,和之前读起来的感觉并不同。
一扇全新世界的大门在戴教授面前缓缓敞开,从中遗漏出来的气息似乎包含了整个世界的真理,让人情不自禁的想要探寻。
戴教授也是如此,跟随着大道之音缓缓念诵起来,周身的气息也仿佛和天地之间都融为一体,再也不分伯仲。
在外人来看,戴教授就像是在发呆一样,站在石碑旁边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嘴巴却在莫名的蠕动,因为声音太小,也不知在念诵什么,看起来实在是有些古怪。
喊了好几声都没有反应,直到工作人员拍了拍戴教授的肩膀,他这才回过神来。
“戴教授你刚刚怎么了?”
先前那种玄而又玄的感觉如同潮水般尽数褪去,像是一下子从云端坠落到了人间,戴教授神情还略有几分茫然。
看着身边工作人员疑惑的脸庞,戴教授有些失神的摇了摇头,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
回想起刚刚所见所闻,印象却是变得有些模糊起来,似乎有层神秘的雾气遮挡住了一切。
一时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刚才的感觉,“没什么。”
他看着石碑上的字迹,表情逐渐变得古怪,看了看自己的手掌心,再一次覆盖到了石碑上面,希望能够回到刚才的那种状态。
只是这一次,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心里的气息却是有些乱,似乎怎么都无法平息下来,也没有办法聚精会神。
戴教授不断把手拿开又放上去,一系列的古怪举动,看的周围工作人员莫名其妙,却也不好多问。
可惜的是,一连试了好几次都没有任何反应,
不知为何戴教授莫名有些怅然若失,总感觉自己好像错过了某种重要的东西,他叹了口气。
再次去看石碑上面的字迹,戴教授的目光多了几分深沉,他心中隐隐有种预感,说不定这上面的字,真的是黄帝篆刻而成。
通过多番对比各类文献,包括黄帝手书,甚至连博物馆的藏书他们都借了过来,开始详细的比对。
终于可以确定,石碑上面的字迹是黄帝本人所为,不止戴教授一个人这么认为,研究所其他德高望重,专业知识过硬的专家也是同样的看法。
即便这个答案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但排除所有不可能的,也就只有这个是事实了。
研究所等人心中掀起了哗然大波。
“怎么可能,这上面的字迹真的是黄帝所刻画的!”
关于石碑的来历他们早已经清楚,之前上面的字迹全部都是磨损看不清的状态,一夜之间,上面布满字迹,还是黄帝亲手刻画。
难道真的是神仙显灵不成?
“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石碑经过特殊化的处理,覆盖了层特殊的物质,所以表面看上去字迹磨损,随后那层物质脱落以后,露出下面被覆盖的内容,也就是黄帝的真迹。”
不过这个说法也是他们的猜测,目前还没有其他的证据能够证明,因为他们并未在石碑上面检测到特殊的元素,相关结构给出的答案也是没有。
但总比什么黄帝显灵来的比较靠谱。
很快研究所将这个消息公示出去,可以确定石碑上的内容为黄帝所写,而且不日将会移交给郑兴市博物馆进行展出。
先前的热度没有结束,这个消息的公布再一次将石碑推向了高潮。
“好家伙,竟然真的出自黄帝手笔,那之前怎么说这块石碑上字迹磨损的厉害啊。”
“好像是原本石碑上还有表层,遮盖了原本的字迹,造成一种磨损的假象,后面表层脱落,所以里面的内容也就出现了吧。”
“另一个版本可不是这么说的,我听轩辕和那边的村民讲,是黄帝显灵,后面重新题字上去的。”
“真的假的啊,那我可要去看看这块传说中黄帝显灵的石碑了,是不是真的有这么神奇。”
之前的事情给这块石碑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导致展出那天,人员爆满,不止是本地人,甚至还有不少外地人都闻讯而来,想要看看这神奇的石碑。
博物馆的门槛都差点被他们给踩烂,后面不得不进行限流,情况这才好了许多。
可能是为了蹭流量,又或者其他原因,每个看到石碑的人都有不同的感受。
有人说好像看到了黄帝的影子,人说看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有人说自己似乎出现了幻听,时不时会响起经文念诵的声音,还有人说看到石碑一下子就顿悟了。
这些说法都很夸张,也有可能是有人为了跟风,但不管怎样,都将这块石碑的名气推得更上一层楼,以至于这段时间,整个郑兴市都游客饱满,走哪都是摩肩接踵的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