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苦命的三虎
朱元璋一开口,所有人都惊呆了。免费看书就搜:书群小说网 他们没想到上一秒还十分和蔼可亲的朱元璋,下一秒就雷霆大怒,要置人于死地。哪怕是隋二,也没反应过来。
“朕问你话呢!你有几颗脑袋够砍?”
“一……一颗!”隋二虽然是个老犟种,天不怕地不怕。但是面对朱元璋的帝王之威,他还是慌了。
“父皇,您听我说,隋二先生虽然脾气古怪,但是心地善良啊,是儿臣的左膀右臂,而且在路上还救过儿臣妃子的命,以及许多灾民,还希望父皇网开一面啊!”
“你闭嘴!朕没有让你说话!”
朱元璋粗暴地打断了他,然后恶狠狠地看向隋二。
“你为人桀骜不驯,居然连朕也不放在眼里,朕要是不收拾你,实在是难消这口恶气。朕问你,朕罚你你认不认?”
隋二抬起了头,一副无所畏惧,看淡生死的模样。
“小民的罪行是皇上给小民平反的,也是皇上和周王给了小民第二次生命。小民确实不知道您就是皇上,但是也出言顶撞,冒犯了皇上。您要杀要剐,我都没有一句怨言!”
“好好好!还真是一条汉子!朕果然没看错你!”
朱元璋忍不住拍手叫好。
“那朕就罚你……先点个菜吧!”
全场所有人再次愣住了,包括隋二在内。
“皇上,您说什么?”
“朕罚你先点个菜,挑你爱吃的点!”
朱橚这时候才回过神来,看向朱元璋说道。
“父皇,原来您是吓唬他啊!”
朱元璋兴奋地搓了搓手。
“这隋二的为人,朕已经听你在信里说过了。为人刚正不阿,而且不会拐弯。朕之前还不信,这次见到他确实是信了。天下间竟有如此固执的人。不过这也是好事嘛!天下间正直的人多一些,大明就少一些阴暗和苟且。你不会以为朕只是凭着你一句话就赦免了他的罪吧?朕是不甘愿让一个好人蒙受不白之冤。他积德行善之事,朕都知道了,所以才奖赏他点个菜嘛!”
隋二已经完全呆滞了,还是一旁的隋大推了推他,他才反应过来。
“皇上……那我想点一只八宝鸭,缠这口好久了……”
“哈哈哈哈哈!朕准了,你们别人想吃什么也尽管说,你们帮着周王编书,就是大明的功臣,朕自当款待,等周王的这本书编好了,朕还有封赏!”
众人也都会心一笑,没想到这位开国皇帝,竟然如此爱闹,在吃饭的时候还闹出了小插曲,确实把隋二吓得不轻。直到八宝鸭上桌了,他的脸色才有好转。
“老五,你在这边还适应么?编书有没有什么困难。若是银两不够用,那朕回去就让你大哥给你送来。”
朱元璋看着朱橚狼吞虎咽,就知道这小子确实受了不少苦。毕竟这云南可比不上开封繁华,而他在这里,也没有了藩王的待遇。就算是跟朱元璋叫苦,他也能理解。可是他没想到,朱橚咽下口中的食物,却摇摇头然后说道。
“父皇,儿臣在这里一切都好,吃得好睡得好,最重要的是,儿臣找到了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至于金银嘛,父皇现在拨给儿臣的已经够日常编书所用,每月还有结余,儿臣便带着诸位也去喝酒吃肉。只是不能吃这么好的罢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满是欣慰。作为一个父亲,他其实也没想要儿子们有多大的出息,只是希望他们学做个好人,做一些好事罢了。而朱橚此时不只是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还长大了,这怎么能不让他欣慰呢?
众人大口朵颐,把酒言欢的时候,房门突然被人敲响。一名锦衣卫开门,就看到小二满脸堆笑地站在门口说道。
“诸位爷,楼下有一个客人要找你们。”
“找我们?会是谁呢?先把他带过来吧!”
随着朱元璋一声令下,小二便带进来一个饱经风霜的中年人。他皮肤黝黑,衣衫褴褛,胡子拉碴,头发更是凌乱的不成样子。朱元璋等人看了好久都没有认出他是谁,还是他主动开口说道。
“老爷,三虎回来了!带回来您想要的东西了!”
“三虎?”
“你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蒋瓛急忙将店小二打发了,然后关上了房门,三虎才开始讲述。
“我这一路,一点时间都没敢耽搁,连一个好觉,一顿好饭也没吃过。骑死了四匹马,终于赶了来。”
朱元璋掐指一算。
“好家伙,昆明到应天的往返,你只用了二十一天,三虎啊,真是委屈你了。”
三虎摇了摇头,但是眼中却有晶莹的泪花闪烁。
“没事,只要能把消息带回来,我这趟就值了!皇上,您要的东西在这里。”
三虎递给了朱元璋一个皱巴巴的信封,很明显,他拿到消息之后,便揣在怀里,生怕丢失了。毕竟这东西要是丢了,他这一趟可就白跑了。看着众人和桌上的美食,三虎忍不住地咽口水,但是还是保持着最后的理智问道。
“皇上,这几位是什么人啊?”
朱元璋把信封放在桌子上,然后喝了口茶。
“这位就是朕的五儿子,周王朱橚,这些都是他手下负责编书的人。”
三虎点了点头。
“哦,周王朱橚,难怪我没见过,不过这名字倒是挺耳熟的……”
十秒钟之后,回过神来的三虎一口老血喷了出来,当场晕倒。
……
“大夫!快叫大夫!”
隋二和鬼医老李一起站了出来,异口同声地说道。
“皇上,我就是大夫!”
洪武年间,大明的江山在朱元璋的铁血统治下逐步走向稳固,然而这位雄主心中的忧虑却从未消散。为了深入考察各地的治理情况,也为了审视藩王们的动向,朱元璋决定开启一场巡查之旅,首站便是燕王朱棣的封地——北平。
朱元璋率领着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向北平进发。队伍中有忠诚的禁卫、经验丰富的大臣,还有负责记录巡查情况的文员。他坐在宽敞的马车里,车窗外的景色不断变换,从繁华的中原大地逐渐过渡到北方略显粗犷的山河。朱元璋的眼神深邃而复杂,他深知这次巡查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对朱棣封地的视察,更是对整个大明藩王体系的一种考量。
当朱元璋一行抵达北平城外时,朱棣早已率领着王府的官员、将领以及大批士兵在城外恭迎圣驾。朱棣身着华丽的王袍,骑在高头大马上,他的表情庄重而肃穆,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与紧张。见到朱元璋的车驾,朱棣迅速下马,快步向前,单膝跪地,高呼:“儿臣朱棣参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朱元璋在侍从的搀扶下走下马车,他的目光扫过眼前的一切,最后落在朱棣身上,微微点头:“起来吧。”
进入北平城,朱元璋便感受到了一股蓬勃的生机。城中的街道虽然不如京城那般宽阔笔直,但却十分整洁,两旁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其中,有挑着担子的小贩,有牵着孩子的妇女,还有行色匆匆的商人。朱元璋心中暗自点头,这北平城的繁荣景象表明朱棣在治理地方上是下了功夫的。
朱棣恭敬地陪着朱元璋,一边走一边介绍:“父皇,儿臣到北平之后,深感责任重大。北平乃北方重镇,是抵御蒙古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商业贸易的重要枢纽。儿臣首先注重民生,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如今,北平的农田产量逐年提高,百姓们衣食无忧。”朱元璋听着,说道:“民以食为天,你重视农业,这是正确之举。但也要防止土地兼并,莫让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接着,他们来到了集市。集市上热闹非凡,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朱棣继续说道:“父皇,儿臣还大力扶持商业。降低了商税,规范了市场秩序,使得各地的商人都愿意来此经商。您看,这集市上的货物来自天南地北,百姓们也能买到更多物美价廉的东西。”朱元璋微微点头:“商业繁荣可带动经济发展,但也要注意物价的稳定,不可让奸商操纵市场。”
随后,他们前往军营视察。军营中士兵们整齐地排列着,个个精神抖擞,目光坚定。朱棣骄傲地介绍:“父皇,儿臣时刻不敢忘记边防之责。这些士兵每日刻苦训练,儿臣还请了各地的名师来教导他们军事策略。并且,儿臣注重兵器的改良,招募能工巧匠打造精良的武器装备。”朱元璋走进士兵队伍,仔细查看士兵的装备和训练情况,满意地说:“蒙古人虽暂时退去,但仍有卷土重来之心。你
作为燕王,必须确保北方边境的安全。”
在巡查的过程中,朱元璋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朱棣的一举一动。他发现朱棣在士兵和百姓中的威望颇高。朱棣为人豪爽,对待下属赏罚分明,对待百姓也较为宽厚。这让朱元璋心中既欣慰又有些担忧。他深知一个藩王威望过高,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下可能会引发诸多问题。
夜晚,朱元璋在王府中单独召见了朱棣。房间里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气氛,烛光摇曳不定。朱元璋表情严肃地说:“棣儿,朕今日看了北平的情况,你确实做得不错。但朕要提醒你,你虽为藩王,却不可有非分之想。朕的江山不容许任何人觊觎。”朱棣赶忙恭敬地回答:“父皇,儿臣绝无此意。儿臣对父皇忠心耿耿,只想为大明守卫北方边境。”朱元璋盯着朱棣的眼睛:“朕希望你能心口如一。朕的儿子众多,每个藩王都有自己的职责。你要记住,你的一切都是朕赐予的,要懂得感恩和知足。”朱棣低头说道:“儿臣明白,儿臣定当谨遵父皇教诲。”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朱元璋继续深入视察北平的各个角落。他查看了北平的城墙,只见城墙高大厚实,城墙上的防御设施完备。朱元璋抚摸着城墙的砖石,对朱棣说:“这城墙是北平的重要屏障,要定期修缮,加强防御。”朱棣应道:“儿臣已经安排专人负责,定不会让父皇失望。”
朱元璋又去视察了学校。学校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学子们正在认真诵读经典。朱棣介绍说:“父皇,儿臣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在北平大力兴办学校,聘请有学问的先生来教导学子,希望能为大明培养更多的人才。”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教育乃立国之本,你做得很好。”
然而,朱元璋也察觉到了一些潜在的问题。他发现朱棣在北平招揽了不少文人谋士和能征善战的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