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古烁今梅菜不蒸

第254章 冲突

虽然克服了心底的恐惧,但胆怯还是免不了的。

这么点大的孩子,在这么多人中,如何能很快的就放开手脚?

刚才叫卖的声音虽大,但也只是对他个人来说。

话音未落,他的声音就已经淹没在了一楼的嘈杂声中。

原本一楼就是鱼龙混杂之地,什么人都有,那环境自然谈不上什么安静风雅。

一个少年的叫卖声,除了吸引了几个他附近人的目光,什么浪花都没激起来。

二楼,李放看着下面的少年,开口说道:“这孩子胆子算是大的了,要给我丢下去,我怕是张不开嘴。”

这年头,真正的社交恐怖分子还是少数的。

赵祯回道:“且看看再说,他若真能打开局面,回头倒是可以培养一番。”

就凭那少年敢第一个走进来这份勇气,出于树立榜样的目的,也值得培养了。

二人再度把目光转移到楼下,少年此时仿佛是解开了心结似的。

发现喊了之后没有人注意他,更没人搭理他,反而让他越发的放得开了。

迈开步子,他开始吆喝了起来。

随着吆喝的次数越来越多,他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很容易就吸引了到了别人的注意。

毕竟在樊楼里往来奔走买东西的小贩,这还是头一次。

以往都是楼内小二私下里卖些小零碎,当个外快什么的,像卖报纸这么堂而皇之的还是头一次。

“那娃娃,你且过来。”

很快,有人叫住了那少年。

他紧赶两步迎了过去,脸上堆起笑容:“这位官人,您要买报纸吗?”

那人看了眼所谓的报纸,没有接话茬,而是好奇的问道:“你是这樊楼的人?”

少年老实的回答了问题。

“那就奇怪了。”那人跟身旁的同伴讨论了几句,都感到十分稀奇。

旁边另一人问道:“你这报纸又是什么?还朝廷动向,汴梁新闻,口气这般之大?”

少年神秘兮兮的将之前培训的话说了出来:“这可是我们主编耗费心力创办的新型产业,据说,背后可是有宫里的关系呢!”

“宫里的关系?就你?”

一群人哄笑了起来。

谁也不相信他的话。

皇宫里的那些贵人,怎么可能会跟一个街头的小小少年扯上关系呢?

“来,来,来!给我来上一份。”

说着,那人递上了十文钱。

能来樊楼玩耍的人,哪怕只是坐在一楼,区区十文钱也不算事儿。

“我倒要看看,你这上面写的什么。”

总算是开张了,那少年喜出望外,连连鞠躬。

“多谢官人!官人福寿康宁!官人财源广进!官人寿比南山!”

一堆吉祥话之后,他赶忙拿出了一份报纸递了过去,那人给了他十文钱。

再次道谢过后,成功开张的少年越发的有自信了。

挥舞着手里的报纸,再次扯开嗓子喊了起来,这回可就不像上次那么瑟缩了。

除了成功卖出东西的自信,还有就是他发现了,那些个樊楼里的下人小厮、小二侍女什么的,是真的没一个人来拦他的。

这不由得助长了他的信心。

出身社会底层的这些孤儿,只知道收养他们的是一个叫皇城司的组织,可这个组织是干什么,具体在汴京有什么地位,就不是他们能了解的了。

本身北宋的特务政治氛围也不浓厚,普通百姓没有感知度也属正常。

可别看他们不清楚皇城司,但对樊楼的地位可是一清二楚的。

平常这种大型的酒楼,连倒的泔水,都不是他们这些孤儿能染指的,心中自然担心上面的吩咐。

这要是弄不好,被打死都没人管的。

所以先前那些孤儿才畏畏缩缩的不敢进来。

可事实却告诉了这个少年,他背后的势力,可是远比这个樊楼要厉害的多了。

任由他一个小儿在店内叫卖,却无一人阻拦,分明是上上下下都得到了消息,打过了招呼。

这种实力,自然助长了他内心的自信。

“报纸!报纸!”少年昂声叫喊着,“大宋旬报嘞!”

少年灵巧的身影穿梭在一楼,叫卖声回响在楼内。

小孩子的声音偏尖细,本就穿透力强,再加上那少年的自信,声音更是传播的远。

而此时的樊楼以外,剩余的几个年龄偏小的小孩儿,也在军士的催促下,探头探脑的进来了。

当听到里面那极具穿透力的声音后,几个小孩儿胆子也大起来了。

紧随其后,进入楼内。

而这一切,二楼的赵祯和李放都看得一清二楚。

赵祯面带微笑,为事情的进展顺利而高兴。

而李放则回过头去,去看那桌第一个拦下那少年买报的客人,想看看他们的反应。

一切看似都在向好处发展。

可世事哪里会都那么顺利的?

一楼那么多人,有人满不在意,那就自然有人看不惯那些卖报的报童,觉得他们聒噪。

樊楼不小,五座高楼相连,再加上周围招待散客的建筑,占地面积巨大。

第一个吃螃蟹的少年转悠着叫卖,一路上也卖出了数份。

可当他路过一桌客人时,一声巨响传来,顿时就吓住了他。

“砰!”

一个满脸横肉的壮汉,将手中的酒碗砸在了桌子上。

“老子在这里喝酒喝的正痛快呢,你这小崽子在老子耳边聒噪,实在是扫兴!”

说着,一把拎起那少年来,怒目而视。

“这里是樊楼!不是什么街边小铺!老子不管你是怎么混进来的,赶紧给老子滚远点!”

壮汉的语气和表情,瞬间就让少年想起了之前还在街头流浪的日子。

一时间,他根本无从回答,只会呆呆的发愣。

那壮汉看他这呆样,嗤笑了一声,手中一松,少年就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唔!”

突然的剧痛,让他不禁皱眉痛呼,这才回过神来。

壮汉懒洋洋的转身坐下,边倒酒边说:“赶紧滚吧,这地方不是你这等小儿能来的,再不识相,老子可就没这么好说话了。”

说罢,他端起酒碗来,招呼同伴共饮。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能和这种人同桌喝酒的,自然也不是什么善茬。

这些人也没在意,不过是一个混进来的小贩,还是个半大少年,能有什么好在意的?

几个人吆五喝六的又喝了起来。

此时坐在地上的那少年,默默的爬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土,表情有些低沉。

可沉默了片刻,他反而坚定的抬起头来看了眼那个壮汉。

他的年纪大概是十四五上下,和曹髦、李治差不多大。

身为一个孤儿,能在街头厮混到这个年纪,他的骨子里一定少不了的就是一股子冲劲。

说白了,街头的那些乞丐是什么人?

那都是彻头彻尾的光脚之人,有今儿没明儿的主,互相之间的争斗,也是苦难的来源之一。

为了些许钱财、吃食,这些人是真的敢杀人的。

更别说汴京城这么大,什么拍花子、人贩子更是不在少数,他们这样的孤儿最容易被人盯上了。

绑走之后打断腿,丢在街上做乞儿,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他能安安稳稳的长到这么大,肯定没少经历过争斗。

之前的瑟缩,不过是这几天美好的生活,让他有些患得患失了。

因为被赵祯派人收养起来之后,穿上了干净的衣服,又住进了明亮的房子,他已经不是之前那个毫无顾忌的人了。

人一旦有了顾忌,自然而然的就会变得犹豫起来。

所以之前他才会显得有些胆怯。

但好巧不巧,刚才一阵叫卖的过程,已经激发出了他内心的自信。

在他看来,樊楼这地方已经是天上仙境了,可他背后的势力还是能让樊楼对他这样的孤儿开放。

这是何等的势力?

自己以后能做一个正常人了,怎么能再像之前那样呢?

原地整理了下衣服,让自己尽量显得没那么狼狈。

“我已经不是之前那个倪大了,我的名字叫倪永平!”

心底暗自叫着自己那个有些陌生的名字,那少年,也就是倪永平表情越发的坚定。

还未等他做出下一步动作,身后那壮汉不耐烦的转过头来:“爷爷方才跟你说的话,你没听见吗?莫不是真以为我不敢动手?”

说着,他作势要站起来。

倪永平冷冷的看了他一眼,那眼神,反倒让那壮汉愣了一下。

但紧接着就是恼羞成怒。

“你这小兔崽子!”撸胳膊挽袖子,他是真要动手了。

本来就是暴躁脾气,又喝了点酒,怎么可能忍得住?

不过他虽然暴躁,他的同行之人可不暴躁,连忙上前拦住了他。

这里是哪?

那可是樊楼,像他们这种人,要真敢在这里闹事,最轻的下场也是被狼狈的丢出去。

连等闲那些低级官吏都没法在樊楼横行,更何况他们这些人了。

不过在拦着自己同伴的时候,他们也在一齐呵斥倪永平,让他赶紧跪下磕头道歉,然后麻溜的滚出去。

扫视了一下这些人,倪永平嘴角缓缓勾起,转身迈步。

“大宋旬报嘞!早买早知道!十文钱一份欸!”

他如常叫卖了起来。

要说报复,他一个少年,再怎么样也不是这些大人的对手。

骂回去当然也可以,不过显然落了下成。

那壮汉不是让他滚出去,别叫卖了吗?

他偏偏继续张开叫卖,看他们能不能忍得住。

“这樊楼绝不会坐视不管!”倪永平心中如是想着。

他就是在赌,赌收养他们的背后势力,有能力让樊楼放行他们,就绝不会让樊楼不管不顾。

一旦闹大了,樊楼的人出面,绝对会站在他这边。

果然,那壮汉看到倪永平的笑容,又见他继续叫卖了起来,当下就忍不住了。

“兀那小子!且吃爷爷一拳!”

壮汉奋力一挣扎,再加上他那几个酒肉朋友也都很恼怒,顺势就松了手。

“砰!”

壮汉三两步来到倪永平面前,一拳打了下去。

这一拳头可不轻,倪永平已经好多天没受过这般毒打了。

不过,挨打的习惯他还没忘记。

他顺势倒地,蜷缩在一起,一手将装着报纸的袋子护在胸前,一手护着头,承受着重击。

好在那壮汉也只是第一拳重,由于喝了酒,再加上还稍微有些理智,之后的力气就小上了不少。

但就算如此,一个成年壮汉的拳打脚踢,也让倪永平有些承受不住。

为了忍住不叫疼,他把嘴唇都咬出血了。

这一切,自然都看在二楼的赵祯和李放他们眼中。

李放侧目看了下赵祯,他死死的盯着下面,面沉似水。

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旁边吕公著也知道赵祯他们在干嘛了,见骚乱已起,连忙上前。

“先生,学生在这樊楼里还是有些身份的,学生可找人出面去处理了此事。”

赵祯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才回道:“不必,已经有人来了。”

那边打起来了,自然就不像之前那样,倪永平叫卖也无人问津。

看热闹是人的天性,随着人群越聚越多,事情也就传开了。

樊楼的人也就很快赶了过来。

看着下面聚拢的人群,李放开口问道:“这件事肯定不是个个例,樊楼这种地方都有这样的事,其他地方也少不了。那些孤儿手握钱财,类似的事不会少了的,你可有预案?”

赵祯回答道:“那是自然,汴京也许久未进行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了,此番正是机会。既然要变革,那就要从每一个地方开始。”

“嗯?”

对赵祯口中的现代词汇,李放已经不会惊讶了。

只是听他这话茬,李放忍不住侧目:“你这是拿他们当鱼饵?”

“是鱼饵,也是历练,要想出人头地,怎能不经历一番苦难?”

赵祯转身离去,返回了座位上。

他看向李放,无奈的说道:“若非是在你那看到了那些资料,我也不会想到,我大宋东京汴梁之下,竟然还潜藏着这么多的罪恶。”

摇头叹息,赵祯显得有些忧心忡忡。

李放先是一愣,然后反应过来问道:“你是说鬼樊楼、无忧洞?”

“差不多吧。”赵祯点了点头。

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京师沟渠极深广,亡命多匿其中,自名为‘无忧洞’;甚者盗匿妇人,又谓之‘鬼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