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第一导一语成箴

第288章 雄心壮志,让子弹飞上映

《失恋三十三天》第三周,热度和排片下降,仅仅砍下五千多万票房。

内地票房来到2.3亿。

把导演李济昌鼻子快笑歪了。

他没有想到,自己一位拍偶像剧的导演,居然能进入电影圈。

而且第一部片子,就高达2.3亿。

且远远不是极限。

这是要起飞的节奏啊!

至于排片减少,李济昌并不意外。

汉风虽然有发行,但国内院线,不止公司一家。

除了华宜、华影、魔影、博纳、光线等出名大公司,还有其他中小院线。

这些院线,单独一家,实力不强,但数量最多,不可小觑。

说起院线,光线发行,跟其他公司,截然不同。

不夸张说,王长田等于开展了全新路子。

众所周知,光线影业起步晚,前面是在综艺和通稿上下功夫,正式发行电影,还是2006年,嗯,第一部发行片子,正是刘德桦那部《伤城》。

嘿嘿,没想到吧?

刘德桦包括香江,跟光线关系匪浅,合作很多。

许多电影,都是光线发行的。

前世,光线能跟华宜打擂台,甚至晋升新王,离不开那独特的发行模式。

也就是是地推,俗称地网。

所谓地网,王长田借鉴史玉柱,创新而来的发行模式。

发行方(光线)在全国各地的院线里设置驻点业务员,负责跟各地影院经理搞好关系。

一般会给经理一定好处,然后为其发行的影片,拿到一个首周好排片,并把宣传工作做好,说白了,就是商场里的推销员。

只不过,人员很多。

很广!

“太好了。”李济昌意气风发道:“《失恋三十三天》票房超出预期。”

“哪怕后面有《让子弹飞》,也很有希望破三亿啊!”

显然,巨大成功,让李济昌十分乐观。

在他看来,《失恋三十三天》能票房破亿,自己更是成为了亿万大导演,难道没有机会拿三亿票房吗?

要知道,陈凯鸽拍了这么多年电影,也没有过三亿票房啊。

最高还是那部《无极》,连两亿都没有。

尽管这些年,金棕榈大导演名声没有以前响亮,但想到《失恋三十三天》票房比《无极》还高,依旧让李济昌喜笑颜开。

……

《让子弹飞》上映前夕,《荒野猎人》剧组。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一副猎人打扮,爬在冰天雪地地上,喘着粗气,眼神透着冰冷。

他动作敏捷,杀掉远处“仇人”。

复了仇,眼中闪过复杂情绪,没有畅快,反而像是在怀念。

“卡。”

远处传来导演声音,李轩走了过来,满意说道:“莱昂纳多,演的不错。”

“顺利的话,再有一个月,就能杀青了。”

“绝对能赶得上明年奥斯卡奖项。”

《荒野猎人》六月正式开机,到现在已经快四个月了。

也就是文艺片,用来冲奖,李轩要求过高。

换成商业片,说不定早就杀青了。

当然,也跟李轩不时回公司,处理琐事,耽误了拍摄有关。

李轩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合作了多次,双方建立了不错交情,所以说话,比较随意。

“路易斯,我的状态非常好!”莱昂纳多·迪卡普里满脸激动,用力握着李轩双手说道:“完全是超常发挥。”

“我有预感,这次一定能拿下奥斯卡小金人。”

“没错,我对片子有信心。”李轩笑着提醒道:“虽然片子质量是保证,但想要拿奖,还要付出许多代价。”

“这要看你了,或者背后公关团队。”

李轩清楚,以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名气和演技,早就能拿奥斯卡小金人了。

只不过,年轻人过于猖狂,得罪了许多评委,所以才一直在陪跑。

实际上,再过几年,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没有《荒野猎人》,也能拿下奥斯卡小金人。

后世,奥斯卡有堕落,谁不知道?

为了政治正确,影帝影后水的一批。

李轩等于是捡了漏,白送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一个人情。

不过,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并不知道这些,心里对李轩很是感激。

毕竟,谁能想到,后世奥斯卡含金量,会下降那么快?

几乎要变成,地方区域性奖项了。

除了在欧美地区,还有些影响力,其他地方,根本没多少人买账。

……

《荒野猎人》紧张拍摄时,姜闻看着《失恋三十三天》票房,轻松笑道:

“这片子虽然要些出人意料了但等到《让子弹飞》上映,一切不值一提。”

“这次我要告诉世人,姜闻回来了!”

《太阳照常升起》,姜闻寄予厚望,结果?

拉了坨大的!

不仅在国际上,没有任何奖项,而且连成本都没收回来。

这次,姜闻拍了《让子弹飞》,剧情、台词和画面,无可挑剔。

姜闻准备告诉导演圈和资本,想要赚钱,没必要讨好观众!

完全可以站着把钱挣了。

实际上,若非《让子弹飞》过于深奥,老外看不懂,否则在姜闻眼中,去柏林电影节参加奖项,拿个金熊也不过分。

可惜了啊!

姜闻暗叹一声,中国文化跟老外,存在隔阂,嗯,准确来说,是过于深奥,老外看不懂。

否则,许多电影都能拿奖。

你在别人地盘上,想要拿奖,肯定要做出牺牲,天然处于劣势。

“我跟韩董做好了沟通。”杨老板笑道:“十月份档期,留个了《让子弹飞》。”

“华影跟各大院线,会給最大排片,能拿多少票房,就看电影了。”

“电影不会有任何问题!”姜闻强势摆手,信心十足笑道:“我这电影,票房不会低于五亿。”

“杨老板拭目以待。”

“好。”杨老板大喜,说道:“等到票房大卖,我给姜导摆庆功宴。”

“绝对热闹,有面!!”

“多谢!”姜闻拱手行礼,没有客气。

《让子弹飞》票房会低吗?

肯定能给京圈一个大大惊喜,冯晓刚?

呵呵,姜闻打心眼里,没放在眼里。

前文说过,京圈虽然是个整体,面对外人时,很团结。

但实际上,内部山头林立。

姜闻跟王家兄弟、冯裤子他们,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值得一提是,姜闻跟葛尤关系很好,算是各玩各的吧,不影响双方交情。

京圈是个广泛概念,后世影响力,逐渐衰弱了,但一直有。

通常是指燕北演艺圈。

八十年代京圈,只是京城一些部队的大院子弟凑一块儿在文艺圈玩儿。

这些人靠着信息差河父被人脉资源,在影视领域,迅速取得一些成绩。

而经常聚一起互相帮衬的圈内人,渐渐被普通人称之为“京圈”。

众所周知,圈子嘛,自然显得封闭,偏偏这些让神通广大,外界看来扑朔迷离,十分神秘。

实际上,京圈不同,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在不断补充新鲜血液。

进京圈往往有个引路人。

比如王大作家带进来小钢炮、徐才女、姜闻。

王家兄弟自己组局,创立了华宜,里面代表人物有葛尤。

徐才女带进来李庚西。

姜闻带进来张一白。

后世,关小彤和鹿翰不就是英达带进京圈吗?

随着不断发展,九十年代到千禧念处,京圈团结同时,空前强大。

于是,地域性的京圈出现了,势力范围包括了人艺、北影和各大影视公司山头……

如果不是互联网起来,想要打破京圈信息和资源封锁,真没有那么容易。

较真起来,李轩也是京圈一分子。

李轩当初能够起来,北影身份,给了很大便利。

别的不说,跟王家兄弟撕逼时,京圈许多人处于看戏状态。

在他们眼中,这是属于京圈内部矛盾,加上学校老师帮忙调和,让王家兄弟有以大欺小嫌疑。

所以才屡屡度过难关。

当然,根本原因,是李轩本人争气。

偶像剧大卖,畅销东南亚不说,谁能想到,李轩第一部电影《摔跤王》,就能拿威尼斯最佳导演奖啊?

那可是欧洲三大电影节,重要级奖项啊!

李轩潜力,被上面看到,不仅学校高层全力庇护,更是入了座山雕的眼。

后面,等到《寄生虫》、《博物馆奇妙夜》、《盗梦空间》、《时间规划局》、《惊天魔盗团》登一系列作品出现,李轩彻底崛起,王家兄弟已经压不住了。

别说打压,王家兄弟甚至多次在李轩面前,吃了亏。

还不小!

李轩虽然从未承认属于京圈,但外界,包括内部,都没有否认他是京圈一份子。

值得一提是,王家兄弟,倒是说过,要把李轩踢出圈子外。

对此,李轩本人不在乎,甚至乐见其成。

谁想趟京圈浑水啊?

可是,北影不干了!

我们好不容易,有个优秀学生,在国际上拿大奖,给国家挣外汇,是涨脸事情,你王家兄弟,居然想把人赶走?

是何居心?

北影教务处主任,为此特意找到王家兄弟讨说法。

于是,此事不了了之。

李轩还是京圈一份子!

真的,我哭死!

想摆脱,也没有可能。

没办法,汉风跟北影绑定太深了。

不说明星,光是公司员工,就要有将近一半,出身北影。

颜丹晨、陈琨、祖枫、朱亚闻、罗进……

这些明星,全部明星,全部出自北影,想切割关系,可能吗?

真要这么做,早上宣布,可能下午公司散架了。

李轩没有疯,没有声称要脱离京圈,而是营造另立山头架势。

根华宜冯裤子、王家兄弟不和,完全是利益原因。

对此,京圈能接受,也能理解。

北影则表示支持!

姜闻跟冯裤子关系不合,可不是一天两天了。

事实上,早在九八年,《甲方乙方》上映后,双方就有了矛盾。

小钢炮以前是王硕小跟班,为了融入京圈,没背景的他,低声下气,嗯,很舔!

姜闻则不同,父辈在京城有一定人脉,虽然不大,但能让他体面留在京圈。

而且当时,姜闻靠着《芙蓉镇》、《春桃》、《北京人在纽约》等作品,拿了一系列大奖。

不夸张说,百花、金鹰等奖项,姜闻包圆了。

绝对是当时,最有名气演员之一。

后面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直接让姜闻一飞冲天。

冯裤子面对姜闻,不说低眉顺眼,但至少态度尊敬。

可自从《甲方乙方》之后,小钢炮一年比一年成功。

两人矛盾,从那个时候,已经有了。

巧合是,姜闻禁导五年后,拍的第一部电影还失败了!

小钢炮性格怎么说,有点小人得志,成功了,便猖狂。

说话不顾及,姜闻自觉丢了面子,心里憋着一口气,想要把脸面挣回来。

刚才那句,某些人为了票房,讨好观众,其实是姜闻在讽刺小钢炮。

果然,姜闻把目光放在葛尤身上,说道:“我认为当导演,应该向李导学习,瞧瞧人家,电影又能拿大奖,还能兼顾票房,可不是为了讨好观众,你说对吧?”

“都对都对!”葛尤夹在中间,不愿意得罪人,尴尬回应。

小钢炮跟姜闻恩怨,他不愿意掺和。

再说了,王家兄弟明摆着力挺小钢炮,姜闻牛逼,话传到三人耳朵里,对方或许不怕,但他本人,不愿意惹麻烦。

姜闻雄心勃勃想要大干一场,外人并不知道。

比如马大河,他此时正为《人在囧途》杀青高兴呢。

“宁导,电影后期可以交给别人。”马大河笑呵呵道:“你负责剪辑就可以了。”

“最近有没有兴趣,接别的任务?”

“任务?”宁昊愣了下,皱着眉头,没有回话。

还有《无人区》等着拍摄呢,一时半会,宁昊真不想拍其他戏。

马大河摆摆手,轻声道:“宁导,别急着拒绝。”

“首先,《记忆前世的人》,虽然在戛纳拿了奖,但不是金棕榈,上面看韩董面子,没有责罚。”

“但这个时期,终究有些敏感,换个题材,或者拍大片,会好许多,不是吗?”

宁昊沉默,评审团大奖,终究不是金棕榈,含金量不同。

韩三坪帮忙说话,承担了不小压力,他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