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总督大人!兵锋所向
第296章 总督大人!兵锋所向
翁放鹤只不过是送筹集的物资,并非这次剿灭叛军的督军。
所以,
他心里虽然感到非常惊讶,但并没有多说什么。
李琼同样没有多说,只要西门堂能够出兵,这一次剿灭叛军的成功率大增。
陈杰身上没有穿军服,而是穿着便装。
他甚至都没有佩戴钢盔。
不过他的身上却穿着钛合金锁子甲和防弹衣。
以他现在‘守窍’的炼神之境,武学境界突破到了‘铁骨暗劲中期’。
整个西门堂军队中,他现在的武功已经最高。
不管是燕狂徒,还是张常峰,又或者熊超,武学上都不是陈杰的对手。
虽然比起江湖上那些顶尖高手,他的武功还存在不少差距。
但是,
手中有枪的情况下,他的战力能与化劲后期境界媲美。
如果再次遇到中岛忍的话,对方想要再轻松完控自己,绝对没有那么容易。
此时,
陈杰与李琼打招呼道:
“见过大将军!没想到你们比我路途遥远,反而比我更早来到鄂州!”
李琼打了个哈哈,笑着道:
“我们绕行了一段路,刚来不久!”
旁边的翁放鹤上前一步,同样与陈杰打着招呼道:
“下官见过总督大人!”
虽然从官职来说,翁放鹤可是户部尚书,位高权重。
但是,
陈杰现在不仅是义团大统领,同时也是山东总督。
从身份职位上来说,翁放鹤自称为下官,并无不可。
尽管陈杰以前见过翁放鹤,但是并无交情。
在大乾王朝的朝堂之上,翁放鹤风评很好。
他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正面的一名大乾官员,不仅拥有很好的名声。
同时,
他廉洁,正直,刚正不阿。
当然,
这一切是否翁放鹤故意给自己打造的人设,陈杰不得而知。
但从西门堂‘潜部’给出的调查信息,暂时还没有发现翁放鹤贪赃枉法的事情。
所以不管从哪方面来说,翁放鹤都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官员。
在大乾王朝目前的环境下,还能保持这种清正廉洁的风格,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了。
因此,
陈杰上前与翁放鹤打招呼道:
“见过尚书大人,久闻翁尚书大名,今日再次见面,幸会幸会——!”
——
众人见面后,寒暄了片刻,
李琼让西门堂的人马,驻扎在鄂州的军营。
接下来,
他带着陈杰来到鄂州的府衙。
晚上的时候,李琼设宴,让这一次平叛的所有中尉以上军官聚集开会。
接下来的时间,大家的目的相同。
所以,
西门堂和兵部的各级指挥官,见一面有好处。
陈杰带着西门堂精锐来到府衙后,与兵部所有的将领见过面。
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山东总督,而摆架子,表现出任何高傲的姿态。
李琼率领的军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将领却来头不小。
其中正都统就有三人,另外还有两名副都统。
参将就不说了,更是多达十几位。
与周围所有人都见过之后,陈杰对这些参将和都统的想法,心知肚明。
他现在能轻松听到这些人的【心声】!
虽然李琼麾下的这些将领,对自己满口奉承。
但是,
他们的心里面,却对自己取得的成就,眼红的很。
不过,
这也不奇怪。
毕竟自己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从一名江湖势力的当家,一跃成为了山东总督。
并且,
自己才二十三岁,就立下赫赫战功。
甚至在大将军李琼的面前,身份地位也毫不逊色。
如果说这样都不遭人嫉妒,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不过,
兵部的这些将领,却不敢在陈杰的面前,表现出任何冷嘲热讽。
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西门堂并不隶属于兵部,加上陈杰的身份是山东总督。
他不需要顾忌任何人的脸色。
谁要是不给脸,敢当众嘲讽西门堂,不知好歹的话。
陈杰直接杀了对方都不会有任何问题。
更重要的是,他现在的炼神之境突破到了‘守窍’,不怒而威。
别说兵部的这些将领,不敢在他面前大言不惭,甚至说话都小心翼翼,生怕惹到了陈杰。
包括李琼在内,面对陈杰的实话,都感到一股很强的压迫感。
唯一轻松的人,或许只有翁放鹤。
他是户部尚书,身上没有萧杀之气,与这些当兵的完全不同。
此时,
看到陈杰一下子就镇住了兵部这么多将领,他不得不对这位山东总督,刮目相看。
另外几位官职较低的参将,倒是对陈杰表现的异常尊敬。
李琼设宴的目的,是让大家能够熟悉一下,比起让西门堂的将领与兵部的将领,能够好好的交流一番。
陈杰吃饱喝足后,带着西门堂的精锐离开,前往鄂州军营驻地。
他没打算让西门堂与兵部有太多的交往,双方根本就不是一个体系。
大乾王朝兵部这些将领,一向趾高气扬惯了。
西门堂的将领与这些人接触太多的话,没有什么好处。
——
第二天一大早。
户部尚书翁放鹤与大家告别,赶回京城去了。
他这一次亲自押送物资来到鄂州,目的只是表明一下子宁国公的态度。
昨晚上,
他与李琼畅谈到了半夜,将接下来的平叛计划商量好。
虽然明面上,兵部大将军的李琼为主将。
可是,
两人心知肚明,这一次平叛,真正主战的是西门堂。
兵部的十万大军,只需要辅助就行了。
另外,
等待汤友望和洪言传出兵后,再伺机而动。
既然是由西门堂为主战,那么一切的作战行动计划,自然都要以西门堂为主。
否则延误了战机,西门堂离开鄂州的话,仅凭李琼麾下的兵力,根本就打不过汉王李贲。
这一次平叛,李琼输不起。
所以,
当翁放鹤离开后,李琼赶紧召集麾下将领,与陈杰一起确定接下来的计划。
陈杰在来这里之前,就已经对局势了解的比较清楚。
李琼麾下的兵力,真正能投入战斗的,只有五万兵力。
其他的五万兵力,都是虚张声势,从各地调集的府兵。
这些府兵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武器装备很差。
他们有些人甚至都没有摸过火枪,还在用钢刀和弓箭!
就算这五万能投入战斗的精锐部队,也仅仅只是使用过火枪,对野战炮很陌生。
比起大不列颠帝国的西洋军队和关东军来说,李琼麾下的十万大军,简直就是一盘菜。
另外,
从两广赶来此地的汤友望,他是隶属于鲁国公一派的将领,手中号称拥有三十万大军。
但是,
陈杰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汤友望,同样是虚张声势而已。
他麾下的精锐部队,不超过十万人。
为了能够稳住两广的局势,汤友望必须要留下五万精锐驻扎在两广地区。
也就是说,
满打满算,汤友望麾下最多也只能调兵五万精锐,其他的二十多万兵力,都是虚的。
真正兵强马壮的,反而是河北的洪言传。
这一次来到鄂州平叛的军队,整个大乾可以投入作战的兵力,大概也就二十万,与汉王李贲旗鼓相当。
而且,
除了陈杰的西门堂之外,汤友望,洪言传,李琼三人麾下的军队,都互相保持着距离。
其他剩下的那些军队,除了虚张声势之外,更多的是充当炮灰。
说实话,
如果仅仅是平叛汉王李贲,的确有取胜的可能。
但是,
朝廷的三路大军,目标可是宁王李牧和汉王李贲两位藩王。
宁王李牧麾下,兵强马壮,对外宣称拥有百万大军!
虽然有些自吹自擂,让人不敢轻视之外。
但是,
他的确算是大乾王朝最强大的一支叛军,五十万兵力是有的。
其中最精锐的部队,超过二十万人。
这些年来,
宁王李牧大肆从西方购买武器,弹药。
其中威远大炮更是一口气采购了五百门,比兵部采购的都要多。
火枪更是采购了超过十万支。
更何况,
西北地区的铁矿,银矿,煤矿都开采了不少。
这也是为何宁王李牧绝对拥有争夺天下的实力。
汉王李贲一直都号称拥有五十万大军,但实际只要二十万左右的精锐。
他夺下武昌城后,采用了最残酷的血洗,不断的壮大自身的实力。
不过从两位藩王的综合实力来评估的话。
宁王李牧麾下的军队战斗力,差不多是汉王李贲的两倍。
这也是为何汉王李贲听到宁王打下了汉中襄阳城后,避其锋芒,赶紧撤军,避免与李牧相碰的原因。
所以,
大乾的三路大军,表面上看,浩浩荡荡,兵强马壮。
可是与宁王李牧和汉王李贲麾下的军队比起来,差距还是蛮大的。
更重要的是,双方的战斗力,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
就算采用三面夹击,平叛的成功率也非常低。
更何况三路大军根本就不团结,这一仗,几乎没得打。
另外,
千万不要小瞧宁王李牧和汉王李贲。
他们敢举旗造反,战斗力毋容置疑。
为了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两位藩王可是重金,从西洋人的手中购买过大不列颠帝国最新列装的几百门‘克虏伯野战炮’和重机枪。
李琼自然清楚这一切,所以甘愿成为西门堂的辅助。
其实,
根据大乾王朝的兵部制度。
战斗计划的制定,并非由武将负责,而是由参谋文将进行制定。
武将是执行者,而文将才是真正的主将。
不过这种情况,最近这十几年来开始改变。
自从东洋人和西洋战舰来到大乾之后,文将的地位越来越低。
武将开始变成了战场计划的制定者。
甚至很多时候,文将都只不过是一个摆设,根本就没有人听文将的。
朝廷原本设立文将的目的,是制衡武将的军权。
如果是和平时期,或许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一旦战事频繁,文将很难服众。
只要打仗输了,文将反而成为了倒霉蛋,需要承担指挥不力的罪责。
李琼从小就在军营长大,他可是实打实的武将,一身武功突破到了易髓化劲初期境界!
由于他是兵部大将军。
所以,
这一次的作战计划,自然是由他来负责制定,其他的文将都靠边站。
西门堂虽然是主战,但是陈杰没有喧宾夺主,而是静静的听着李琼的作战计划。
十分钟之后。
“各位将军,都统,大家觉得这次的作战计划如何”
“有任何异议,现在可以提出来!”
说完,
李琼的目光看向周围的将领。
最后,
他的目光看向陈杰,一脸认真的说道:
“总督大人,请问你对这次的作战计划,有何见解”
其他人的意见,一点都不重要。
他其实想要知道的,只有陈杰的意见。
这一次平叛成败的关键,是西门堂!
说实话,
虽然整个作战计划由他来制定,但是他心里比任何人清楚。
真正的作战计划,最后拍板的人,是西门堂的陈杰。
只要陈杰不同意,那么他连夜做的这一份作战计划就将作废!
所以,
此刻李琼的心里面,竟然变得紧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