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发展中的难题13
说来说去,本想秀一把高科技的穿越众,极为郁闷地发现,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这句话绝对是真理。
煮尿得硝,还有比这更笨的办法吗?难不成这也能领先燕朝?
带着疑惑,孟庆祥试探性地请教邵专家,你们这边能不能搞出一套操作手册来,最好是燕朝话版本的,我让广州办散发出去。
虽然咱们这儿没有十几万人,可是广州有啊,只要有人拿到这份“秘笈”,是不是就能给咱们批发火硝啦?
面对孟庆祥的问询,邵宏铭兴奋地点点头,表示咱们的手册肯定要比燕朝人的经验强的多,尤其是精细化、规范化方面,相当于手把手帮他们建一个制硝工坊。
相关的文档已经开始撰写,工业部这边也是这么想的。
考虑到燕朝的火药制备有些粗糙,还是引进火硝,由咱们亲手调配,质量更加牢靠。
只要把这条产业链理顺了,军事部的火药需求,还是能够解决的。
从目前状况来看,靠刷高科技,实现自给自足,基本没有可能。
......
讨论到后面,梁继盛很是无奈地指了指那边的炼焦设施,想要发问,自己先笑了起来。
有了合成氨这个前车之鉴,大家都怕被再次打击。
邵宏铭笑着想要回应,却被林志刚按住,表示先由他简略做些介绍。
首先,炼焦是高污染行业,这套炼焦副产氨气(硝酸)的设施之所以放在罗村,也是无奈之举,从眼下情况来看,显然不合时宜。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旦开启大规模炼焦,榆林港肯定会被污染,此时碧蓝的海面,很快就会变成灰黑状态。
从减少污染的角度来看,炼焦最好放到藤桥这边去,至于现在这套设备,初期只能用作制备氨气的实验设施,至于最终能产出多少硝酸,现在还无法估测。
另外,即便是有硝酸产出,由于缺乏“钾”这种材料,只能用草木灰过渡,最终生成的硝酸钾,产量也不会太高。
这边的炼焦实验,再加上田独那边的采矿、炼铁,榆林港内的污染肯定会日渐加重,吃水的问题可以通过过滤技术,加上上游取水解决,只是湳西农庄那边的良田,怕是很难幸免。
听林志刚啰嗦这么一大堆,符思南苦笑着表示,我们农业部肯定是要滚蛋的,关键是你们要加油干,争取早日把榆林港打造成一座钢铁城市。
到那时候,咱们就算真的安全了。
关于湳西农庄的最终去留,符思南显然已经认命了。
说到这里,孟庆祥提出一个观点,那就是既然避免不了污染,为啥不干脆破罐子破摔,把那套设施充分利用起来。
林志刚笑着表示,主要原因还是条件不具备,要不咱们去现场看看,让邵工对着设备讲解,或许更加直观一些。
建议归建议,梁继盛摆了摆手,说是不用看了,反正听也听不懂,你就通俗地讲一讲,我们保证不会瞎质疑。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这套炼焦设备,肯定不会再废了吧?
面对调研中的各种难题,除了感慨之外,梁继盛的心里,也开始有些打鼓了。
都知道工业难,没想到会难到这种程度,行和不行之间,竟然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
搞科技,真是来不得半点虚的。
梁继盛没动,林志刚也没有强求,只能斟酌言辞,试探着回应起来。
首先,炼焦副产氨气这件事肯定能干,而且要比合成氨容易的多,现有的这套设备肯定不会废弃掉。
当然啦,北边的那套合成氨设施也不会废弃,等到时机成熟,还是会重新启用的。
其次,从原理上来看,炼焦煤气中的氨含量极低,也就不到百分之一的样子,再经过一系列流程折腾,最后得到的浓氨水并不多,再和硫酸反应,倒是能得到一些硫酸铵化肥,对农业部有些用处,但因为产量问题,并不能展开大规模应用。
因此,工业部初期实验,还是奔着硝酸去的。
大家应该明白,氨气是氨气,硝酸是硝酸,咱们要制备火药,就得先把氨气变成硝酸。
具体过程我就不讲了,主要是一个高温催化氧化的过程,最关键的设备叫铂铑合金网,主要起到催化作用。
铂铑合金这玩意儿,咱们现在、将来都搞不定,只能用从华兴大陆带过来的现货。
好在这东西比较耐用,化学性质也比较稳定,完全可以长期、反复利用,算是好消息之一。
有了硝酸还不行,因为咱们需要的最终产品是硝酸钾。
“钾”这个东西从哪儿来,就是我刚才说的草木灰。
问题是草木灰中钾含量实在太低,一般来说,也就百分之五左右吧。
咱们好不容易弄到点硝酸,然后和草木灰这种破烂融合,再生成一点点硝酸钾,实在是有些不划算。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套炼焦副产氨气生产线,其中那些高高大大的水洗塔、蒸氨塔等设施、设备,可都是用最高质量的不锈钢制成的,就凭咱们现在的炼钢水平,肯定是搞不定的。
至于多会儿能搞定?搞定到什么程度?只能边走边看,反正时间短不了。
这种设备开一次、关一次,其中损耗,实在是有点大,我们还是有些舍不得。
当然啦,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刻,咱们该用就用,哪怕是和草木灰混合制备,其效果也比煮尿制硝强得多。
最后,我和老邵商量过,准备等找到钾盐矿之后,再正式启用这套生产线,争取发挥出最大效用。
关于钾盐矿的情况,是不是就不用在这里展开说啦?
林志刚用一个疑问句,结束了整个讲解过程,随即把众人逗得哈哈大笑。
孟庆祥直接告诉林志刚,讲到这个程度正好,大概能听懂一半多,如果你再加料,我们可就彻底懵圈了。
梁继盛则大笑着表示,只要能用就行,多会儿用?怎么用?你们工业部说了算,只要别推到数十年后,咱们都嗝屁了,那就算成功。
另外,该补习的知识,你们还是要弄点简单的小册子,给大家上上课,否则就这么蒙头调研,效果实在不好。
争取下次来调研的时候,你们不用这么费劲地给大家上课。
说到后边,梁继盛决定转换话题,让邵宏铭说说化工产业的相关规划。
你们整天往藤桥那边跑,应该是有些不错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