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崭露头角

孩子们的作品开始在一些小型地方展览上崭露头角。

林愉意识到,这是宣传公益项目、吸引更多资源的好时机。

他联系当地媒体,筹备一场大型的公益汇报展览。

在展览筹备会上,林愉与媒体工作人员沟通:“这次展览,重点是展现孩子们的成长蜕变。

希望通过你们的镜头和报道,让更多人看到艺术教育在贫困地区的力量,吸引爱心人士、企业加入我们。

报道角度可以多聚焦孩子们背后的故事,像那个失去双亲仍坚持画画的孩子,他的坚韧能打动很多人。”

媒体记者纷纷点头,一位资深记者建议:“林老师,我们可以做系列报道,展览前预热,展览中直播,展览后深度追踪。

线上线下结合,扩大影响力。

另外,邀请一些本地名人、企业家作为嘉宾出席开幕式,提升关注度,您看怎么样?”

“太妙了!这能让展览效果事半功倍。

麻烦各位多费心,咱们一起把这场展览办得红红火火。”

林愉激动地说。

展览当日,现场人头攒动。

孩子们的作品挂满展厅,色彩斑斓,充满想象力。

一位企业家驻足在一幅描绘山区星空的画作前,久久凝视,随后找到林愉:“林老师,这画里的童真和对家乡的热爱太打动人了。

我想资助这孩子今后的艺术学习之路,一直到大学,您帮我联系下。”

林愉眼眶湿润,连连道谢:“太感谢您了!您的这份爱心会改变孩子一生。

我马上安排对接,后续孩子的学习情况一定及时向您汇报。”

与此同时,线上直播引发热议,网友们纷纷留言点赞,还有不少人询问捐款渠道。

志愿者们忙着回复咨询,引导捐赠。

那一刻,林愉真切感受到公益的力量如涟漪般不断扩散。

然而,随着项目愈发火热,管理问题也接踵而至。

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不同背景、年龄的人汇聚,难免出现意见分歧。

一次志愿者培训会上,两位志愿者就教学方法争论起来。

“我觉得应该先教孩子们基础绘画技巧,从素描线条开始,打好基本功才能有更高提升。”

一位有绘画专业背景的志愿者坚持道。

“可山区孩子接触艺术机会少,应该先激发兴趣,让他们自由创作,从色彩涂鸦入手,不然一开始就教枯燥的线条,容易把孩子的热情磨灭了。”

另一位长期从事儿童教育的志愿者反驳。

林愉赶忙调解:“大家出发点都是为孩子好,别争了。

咱们可以分阶段教学,前期用趣味涂鸦吸引孩子,中后期引入专业技巧训练,结合起来效果说不定更好。

不同孩子接受程度不同,咱们要因材施教,多观察孩子反应,灵活调整教学。”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认可。

林愉趁热打铁,宣布完善志愿者培训体系,增加教学研讨环节,定期交流经验,让教学方法更贴合孩子需求。

在项目拓展的道路上,林愉还关注到山区文化传承与艺术教育的融合。

他走访当地村落,与老艺人交流,挖掘传统手工艺,如竹编、木雕等,想将这些古老技艺融入课程。

与一位竹编老艺人交谈时,林愉诚恳请教:“大爷,您这竹编手艺太精湛了,传承几代人了吧?我想把这门技艺教给孩子们,既传承文化,又能锻炼动手能力,您愿不愿意当指导老师?”

老艺人满是皱纹的脸露出笑容:“愿意啊!就怕孩子们嫌枯燥,不好好学。”

“大爷放心,我们会设计有趣的教学环节,让孩子们边玩边学。

您这手艺要是能在孩子们手中延续下去,那可是大功一件。”

林愉握着老人的手说。

新的手工艺课程开设后,孩子们兴趣浓厚。

看着一根根竹子在自己手中变成精巧小物件,他们的成就感溢于言表。

家长们看到孩子的变化,也更加支持公益项目,有的主动帮忙收集竹料,有的来学校给孩子们讲民间故事,为艺术创作提供灵感源泉。

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更多展示平台,林愉又打起了文化旅游节的主意。

他向当地旅游部门提议:“咱们山区自然风光美,又有独特的民间艺术,要是在旅游节里设个孩子艺术作品展示区,既能丰富旅游节内容,吸引游客,又能给孩子们一个更大舞台,让他们的作品走向五湖四海,您看行不?”

旅游部门负责人眼睛一亮:“林老师,这创意太棒了!既能推动文旅融合,又助力公益,双赢啊。

我们全力支持,场地、宣传都包在我们身上,您就安心准备孩子们的作品。”

旅游节当日,孩子们的作品展示区成了热门景点。

游客们穿梭其中,惊叹声不断。

一位游客买下好几件孩子的手工艺品:“这些东西太有纪念意义了,带回去送人,让更多人知道这儿孩子的才艺。”

听到这话,林愉知道,他们又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外界的新窗口。

随着项目涉及领域越来越多,资金管理愈发复杂。

林愉与财务团队常常挑灯夜战,梳理账目。

一次,面对一笔捐赠款项的使用规划,大家意见不一。

财务主管眉头紧锁:“林老师,这部分资金按规定得专款专用,但现在有几个项目都急需,艺术展览推广、山区学校设备维护、手工艺材料采购,到底优先哪个?”

林愉沉思片刻,说:“孩子们的学习不能断,设备维护得跟上,先拨一部分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展览推广关系到后续资源引入,也不能少;手工艺材料采购可以找本地供应商协商,看能不能先欠一部分,后期用作品销售款补上。

咱们合理调配,每一分钱都得花在刀刃上。”

众人按照计划执行,资金难题暂时缓解。

林愉深知,要彻底解决资金问题,还得拓展多元化筹资渠道。

他关注到政府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积极申报项目资金。

在向政府部门汇报时,林愉信心满满:“我们的公益项目不仅是艺术教育,还带动了山区文化产业发展,像手工艺作品销售、文旅融合活动,都有潜力成为新经济增长点。

希望政府能给予资金支持,助力我们把蛋糕做大,让更多孩子受益。”

政府工作人员详细了解后,给予肯定:“林老师,你们项目做得扎实,社会效果显著。

符合政策扶持方向,我们会尽快审核,争取资金早日到位。”

得到政府回应,林愉干劲更足。

他马不停蹄回到山区,与团队筹备下一个大型活动——山区民俗文化艺术周。

这一次,他们要将艺术教育成果、民俗文化展示、旅游推广全面融合,打造一场文化盛宴,让山区公益项目迈向新高度,为孩子们铺就更绚丽的未来之路。

筹备过程中,林愉与各方沟通不断。

邀请民俗专家来指导传统节目编排时,专家提出:“林老师,这祭祀舞传承几百年了,但动作复杂,孩子不好学,得简化改编,保留韵味又便于表演,您看这样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