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蝉鸣乱世TICH

第一百三十五章 动迁

春夏交替,上海街头的梧桐树迎来了最为翠绿的时节。

而对新康里的居民们来说,一件已经传了快十年的“大事”终于在枝头上的蝉鸣响起前尘埃落定。

随着动迁工作组的进驻,这座始建于1920年,承载着几代人欢声笑语、柴米油盐、生老病死的石库门弄堂,终于要和新时代告别了。

虽有对老宅的不舍,但弄堂里的绝大多数人还是和朱红娟一样,把高兴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挂在嘴上。

“哎哟,侬磨唧唧苏萨拉(你慢腾腾的干嘛)?人家一大清早就跑去动迁组了解政策了好伐?你么还在这里吃泡饭,到时候好处都被抢光了看你怎么办?”

因为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原本遍布大街小巷的书报亭逐渐开始退出历史舞台,周学根和朱红娟这些年靠着几平米的亭子赚了不少钱,眼看生意不景气,自己年纪也慢慢大了,所以便爽利地选择了直接退休。

每天不用再早早起床,周学根终于可以舒舒服服地就着自己喜欢的咸菜喝一碗热腾腾的泡饭,但今天这雷打不动的早餐时光却让心急火燎的朱红娟按捺不住了,碎着嘴子在那不停地絮絮叨叨。

“急什么啦,动迁组九点钟上班,现在才八点半,站在门外面挤来挤去又没意思的咯,而且人家领导不是说过了嘛,所有拆迁政策都是阳光透明的,要么拿钱,要么拿房子,又不是靠抢的咯。”

周学根“不为所动”,一边继续“呼噜呼噜”下着泡饭,一边“反驳”着朱红娟的论调。

按照周清茹的说法,自己叔叔这些年最大的长进就是没那么怕老婆了,有时候占着理了甚至还会顶几句嘴。

当然所有的一切都只停留在言语层面上,如果朱红娟像现在这样站起身子叉着腰,瞪大了眼睛然后发出一句“嗯?”的质问,周学根还是只能牵拉着脑袋认怂。

两人穿好衣服动身,等来到动迁组临时办公地点的时候发现已经是人满为患,大家伙你一言我一语,字里行间都是对于新生活的满满期待。

弄堂里的烟火气被外人称道,但起居上的不便却是实打实的。

无法两人并行的狭窄过道、垂直难爬摔一跤就会青一块紫一块的楼梯、隔音形同虚设的薄墙……

天寒地冻也得每天跑到外面倒马桶、永远不能把吃的放外面因为随时有老鼠光顾、天再热也不能几个房间一起开空调不然分分钟就会烧掉保险丝……

这些都是上海石库门弄堂数十年如一日的稀松平常,也在一纸动迁公告张贴出来后,成为了所有人无比期盼新家的情绪源泉。

“阿娟,那窝里(你们家)是打算要房子还是要现钞啦?我听说拿钞票划算,签约费、人头费、户主费这些夯不啷当(总共)加起来要多几十万勒,拿了钞票自己再去买房子也可以的呀。”

烫着卷发的女人是朱红娟退休后的麻将搭子,平时在“古井聊天区”也是一员猛将,最喜欢八卦弄堂里别人家的事情。

“阿拉窝里乡(我们家里)这种大事情都是阿根做主的,他喜欢拿房子呀,而且茹茹这两年工作也忙,不太回家住的,我们两个弄一套郊区的登登(住住)也蛮好的。”

朱红娟也不多说,这动迁虽然是大喜事,但只要牵涉到钱的分配,总会引发些纷争,之前动迁组还没进来的时候,就已经闹出好几次兄弟姐妹当着老父老母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的情况,更不要说现在白花花的银子就摆在所有人面前了。

朱红娟家里没那么复杂,总共就三口人三个户口,想要搞点“花头”也搞不出来,所以自然不愿意掺和到街坊邻居的那些“深层次”讨论里去。

经过一整天忙碌的填报材料、户口审查、政策宣导等等流程,朱红娟和周学根总算是拿到了属于他们的动迁合同,两人这时反倒没有急着签字,而是抱着合同回到家,赶紧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再通过微信传给了周清茹。

朱红娟像是还不放心,还特地戴起老花镜编辑了一条信息发了出去。

【茹茹,合同拿回来了,你有空的时候看看,选房的摇号应该是在下个月初,到时候我们一起去。】

十四年过去了,当初怯生生跟着周学根来到弄堂里的小女孩已经长大,要强了一辈子的朱红娟也终于可以卸下家里顶梁柱的担子,放心地把大事情的决定权统统交给周清茹。

摇号选房的当天,新康里的街坊邻居们都是“盛装出席”,周学根和朱红娟自是也不例外,两人穿的衣服都来自周清茹设计的“岁月”系列,简约大方,又得体好看,是安茹所有产品里最受中老年消费群体欢迎的款式。

现场人声鼎沸,抽到靠前号码的家庭欢呼雀跃,手气不佳的则是只能相互安慰。

所幸被叔叔婶婶强行推上台的周清茹运气向来没话说,总共七八百套房源,她抽到的两个号码分别是12和18。

按照相关政策,朱红娟他们可以分到两套房子,一大一小。

小的是两室一厅,五十来个平方;大的则要一百二十多个平,是标准的三室两厅。

动迁的房子位于松江佘山区域,都在一个小区,有个还挺温馨的名字——佘北家园。

房子选完,紧接着就是产权登记的文件确认环节,没想到事情到了这最后一步却卡了壳,全因周清茹死活不肯在文件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婶婶,这不行,新康里的房子都是你和叔叔的,拆迁以后分的新房子也应该这样,哪能还把大的一套写我名字呢?”

周清茹今天才知道周学根和朱红娟的打算,在她看来自己能有今天多亏了叔叔婶婶的收留,这份恩情已经比天还大,又怎么能再去拿一套房子呢。

“说什么胡话呢?我们家三个户口,所以才能分到两套房子,缺了你可不行。”

“还有我和你叔叔年纪大了,住个三室两厅的就是浪费,收拾起来也吃力,你和小杨不是在上海还没买房子嘛,就先住这套,虽然动迁房肯定没有商品房来的气派,但给你们小两口结好婚过渡一段时间总是没问题的。”

朱红娟“据理力争”,硬拉着周清茹的手要去签字画押,同时还不断给一旁的周学根使眼色,意思是让他也别光看着,赶紧为小家出出力。

“是呀,茹茹,你和小杨的公司现在是赚了钱,但那是你们在一起以后才努力来的,女孩子要出嫁,娘家怎么能没嫁妆呢?”

“我和你婶婶又没小孩,走掉以后么房子总归都是你的,早点给晚点给不都是一样的嘛。”

周学根“心领神会”,可这一开口就证明了男人大多都是直肠子,一句话就把他和朱红娟的心思交了个底朝天。

周清茹最后还是听话签了字,但几乎是用尽了全身力气才忍住了不让眼眶里打转的泪水掉下来。

娘家,一个她从来都不敢奢望的词汇,却被叔叔和婶婶牢牢记在了心里。

朱红娟在那“不动声色”地捏着自己老公的后腰,怪他一把年纪了还不会讲话,周学根满脸冤枉,痛的龇牙咧嘴也没搞明白到底哪里没做对。

那般“夫妻和睦”“其乐融融”的模样愣是把周清茹逗乐了,她捧着肚子前仰后俯,笑得“泪水”直流。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