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官江汉
第22章:硕鼠【4K】
小
大
“谅天造兮昧昧,嗟生民兮浑浑。”
从信川塞离开之后,魏哲忍不住如此感慨道。 戏志才亦是满脸唏嘘之色。 虽然早知朝政混乱,贪腐横行,但戏志才还是没想到边塞已经烂成这样。 长此以往下去乐浪郡外围的烽燧障塞恐怕都要形同虚设。 太史慈更是觉得异常荒诞。 “既要人卖命,又要人节衣缩食,这世道怎么变成这样了?” 说实在的,易地而初,太史慈都没把握能像信川塞尉赵常这样坚守多年。 不过感慨过后,魏哲与戏志才还是很快具体分析其情况了。 官道上,只见魏哲与戏志才并辔而行。 在思索片刻之后魏哲便眉头紧皱道:“据赵常所言,早年间出塞的汉商还会缴纳些过路费,有了这笔收入贴补他们倒是能勉强维持信川塞一线的开支。” “不过自从天下越来越动荡之后,身家一般的小商队渐渐绝迹,如今依旧出塞的商队基本上都掌握在各县豪强手中。譬如阳丘田氏,便是带方县唯一有资格出塞交易的商队。” 至于带方县为什么只有阳丘田氏有资格,那自然是“以德服人”了。 无德之辈纵然出塞了,恐怕也会一去无回。 闻听此言戏志才顿时了然。 难怪信川塞的日子越来越艰难,原来是有豪强在吃独食。 像阳丘田氏这样的地方豪强,自然不会将一个小小的信川塞放在眼里。 否则说不定一次东夷入寇,信川塞便会毁于冲突之中。 东夷人或许没这本事儿,但内外勾结绝对能做到。 “不对,阳丘田氏之害不止于此。”戏志才心念一动便开口道:“朝堂向有明令,吏民不得持兵器及铁出关。以往纵有商队零星走私,但绝无边地豪强的胆魄与便利。” 说到这里,戏志才忍不住轻轻摇了摇头:“这些年秽貊、三韩各部入寇越来越频繁,恐怕与此不无关系。” 魏哲闻言不禁默然。 他倒不是怀疑戏志才的判断,而是担心情况可能比想象的还要严重。 因为他知道胡市的利润有多高,朝堂也知道。 实际上大汉与周边匈奴、乌桓、鲜卑、羌人、东夷以及西域各族都进行定期贸易互市,并且对互市货物多有限制。 不过与前汉不同,本朝虽然在边境设立了关卡烽燧,但是对于出关贸易者一般不加阻拦,只要持有官府许可和出入边关的“符传”便可通行。 但这种东西如今只要肯花钱,基本不难买到。 可是带方县既然如今仅有阳丘田氏的商队可以出塞交易,那么便说明他们与东夷人关系不浅。 一个阳丘田氏尚能如此,那么其他郡县的豪强呢? 难怪高句丽人在辽东日渐壮大,看来根源还是在一个“利”字。 以至于如今汉军以劣铁为甲,刀矛悉钝,胡虏蛮夷反倒持豪强私兵。 也难怪鲜卑人年年入侵,幽并边塞汉民越来越少,几乎沦为胡人草场。 …… 且不说魏哲一行人如何来去匆匆。 当魏哲一行人回到带方县后,身处田氏坞暖房中的田文方才收到消息。 “废物,为何不早早报来?” 恼怒的田文随手便将正在把玩的铁如意砸了出去。 那中年仆役却连闪躲都不敢,当即就被砸的面目鲜血直流。 即便这样此人还是匍匐在地诚惶诚恐的回禀道:“郎君,早前城内报信曾言县君此行乃是冬猎,我等实没想到如此天寒地冻,他竟然还敢近塞巡边。” 不得不说,魏哲习惯性的虚晃一枪有时候还是很管用的。 田文闻言也知道再生气也于事无补,只能烦躁的挥了挥手让他下去。 片刻之后,田文方才恨恨道:“我倒是要看你能躲到几时!” 田文也不知道魏哲为何如此胆小。明明是以军功为官,可行事却没有半点沙场猛将的样子。但凡出行几乎都有百骑随从,从无孤身外出的时候。 否则他哪里还用这么烦恼,只需派几个刺客便能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回到官邸之后魏哲也开始了下一步的计划。 …… 次日,带方县寺。 “什么?收缴田赋?” 随着魏哲话音一落,大堂内顿时一片哗然。 主簿田文更是一脸忧国忧民之态道:“往年都是三月才开始,县君……这是不是太操之过急了?” 不想魏哲闻言却反而呵斥道:“元省好不晓事!” “为平黄巾,今上连宫中藏钱与西园厩马都拿出来用作军资,如今黄巾乱平,吾等身为臣子又怎能不体谅陛下呢?” 此言一出,堂中诸曹掾顿时鸦雀无声。 见此情形,魏哲这才面色稍霁的和声道:“我亦不是让诸位当下便去催缴,只是提前统计一下田亩数目,届时收缴时也能方便许多不是吗!” 见魏哲这么一说,诸曹掾只能躬身应诺。 然而出了大堂,不少人都忍不住眉头紧皱起来。 廷掾张安更是缓步凑到田文身边低声道:“元省兄,此事你怎么看?” “还能怎么看,残民邀宠罢了!”只见田文眼神不屑的轻声道:“武夫就是武夫,一点廉耻都不知!” 廷掾张安又道:“那……今年的田赋该怎么算?” 这其实才是张安最关心的问题,要知道昭明乡张氏也是本县豪强之一。 虽比不上阳丘田氏豪横,但名下也是有不少良田的。 不想田文略做沉吟便果断道:“……减两层吧!” 闻听此言,饶是张安有所准备都不由面露惊讶之色。 “这是不是太少了?” 要知道带方县的赋税每年差不多都有个定数。 倘若他们几家忽然减少两成,那么今年上计魏哲必然会被郡府评个劣等。 但没想到田文闻言却冷冷一笑:“如此不是正好么?” 见张安还在思量,田文当即又道:“想必你也看出来了,这厮就是个不安分的,若是不尽早赶走,你我说不定俱要被其所害!” 见他这么一说,张安细细一想终于缓缓点了点头。 …… 数日后,县寺内。 “七百六十八顷?估三百二十七石粮?” 看着眼前的数字,魏哲怒极反笑。 随即只见他面色陡然一沉,冷冷的盯着面前的县丞黄雄道:“黄君,这就是你给我的答复吗?” 见此情形,长相富态的黄雄顿时冷汗就下来了。 但魏哲再怎么催逼,他也没办法。 毕竟往年带方县的田赋多少,那都是县令与各家豪强商量出来的。 虽然带方豪强不多,大小也就四五家,基本上以田氏为首。 但就是这四五家豪强却足足掌握了带方县大半的资源与人口。 说好听一点是商量,可实际上就是求人。 尤其是经过带方县历任县令放纵之后,更是豪强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至于度量田亩,黄雄可没有那个胆子。 实际上他在收到各家回复之后连个屁都没放,便乖乖的回来禀报了。 眼下见魏哲杀气凛然的看着自己,这个脑满肠肥的胖子终于受不住了。 只见他满头大汗的长拜在地,叫苦道:“此实非我本意呀!” “县君有所不知,吾名为县丞,实为傀儡。以往诸事皆由主簿田文决断。” 说着这胖子还哭了起来,明明已经年过四十了,竟然还一脸幽怨道:“县君若是不满,吾也只能一死以证清白!” 不过说是这么说,但这胖子看了半天柱子也没什么动静。 毕竟他好不容易上下贿赂才买来一个县丞的位置,自然不想那么早死。 魏哲见状顿时嫌弃道:“一把年纪哭哭啼啼像个什么样子。” 说罢他便无奈的摆了摆手,“也罢,你且去吧,此事你不用管了。” 闻听此言,黄雄那臃肿的身躯顿时变得灵巧无比,匆匆一礼便立刻离开。 待黄雄的离开之后,却见戏志才从一旁的屏风后走了出来。 只见他眉头微皱的摇了摇头道:“明公此计虽好,但是火候却还差些!” 魏哲闻言则面露遗憾之色道:“我何尝又不明白,只是户赋、口赋、算赋今年都已经征过了,也能在田赋上着手了!” 说起来当下大汉朝的赋税种类还真不少。除了户赋、口赋、算赋、田赋之外,当下还有刍稾税,也就是根据土地面积每顷征收3石刍和2石稾用来替朝堂养马。 当然,一般征收的时候都是折算成钱帛。 也就是1石刍等于15钱,1石稾等于5钱,故每顷每年征收55钱。 除此之外,大汉朝的成年男女,每人每年“献给”皇帝六十三钱,以供宫廷费用,此为“献费”! 甚至还有车船税、六畜税等各种杂税。 所以小民黔首想要在大汉朝生活的好点,还真不是一般难。 然而戏志才闻言却哈哈一笑道:“明公莫不是忘记我等身处何地了?” 只见他指了指脚下,狡黠一笑道:“带方虽然苦寒,但亦有地利之处。” 见他这么一说,魏哲先是一愣,随即恍然道:“你是说山海池泽之税?” 戏志才闻言当即点了点头:“然也!” 需知在大汉朝这山林川泽可都是有主的,便是大海也是有主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便是这个意思。 所以什么盐税、铁税、渔租海税、渔采之税,自然就应运而生了。 总而言之,凡“山海之利,广泽之畜”等“天地之藏”,皆属天子。 念及此处,魏哲思量片刻发现这还真是个好由头。 毕竟本朝虽然设有盐官和铁官,并未废除盐、铁官营。 但是自从世祖光武皇帝去世之后,盐铁官营政策便废弛了。 故自章帝开始,就允许民间经营盐、铁,只不过要收税罢了。 开矿有矿税,煮盐有盐税,铸铁有铁税。 可以说大汉朝的豪强享受的待遇,简直是唐宋地主看了都流口水的地步。 于是魏哲和戏志才一番商议后,很快又一则消息便传出县寺。 …… “这厮莫不是想要买官?” 阳丘乡田氏坞内,田文沉吟许久方才发出如此惊呼。 其父田韶本来也想不通,但闻听此言却忍不住点了县头:“应是如此。” 毕竟若不是这个理由,实在没办法解释魏哲为何一上任就如此急功近利。 嫌田赋少你就过来求我呀?想要捞钱你也可以跪下当狗呀?何必在山海池泽之税上较真呢! 但理解归理解,田氏父子的脸色却丝毫没有好转。 只见田文一脸不甘的可惜道“我还以为这厮会不自量力的想要度田呢,没想到竟然还有点脑子。” 没错,县丞黄雄报上去的数字就是田文有意为之。 他知道魏哲肯定会对这个数字不满,便想将他的目光吸引在田亩之上。 一旦魏哲不知天高地厚的准备清查带方县豪强田亩,田文就有把握阴死他。 别的不说,在田文的算计中,民乱加上秽貊入寇就够魏哲死八次了。 更别说魏哲清查带方县豪强田亩传到乐浪郡各县后引起的反噬了。 但没想到魏哲竟然没有踩坑,而是选了另一个地方下手。 然而不等田文再说什么,田氏老家主田韶便果断道:“不能再让此人继续查下去了!” 田韶甚至宁愿魏哲清查田氏的田亩,也不愿意他查什么山海池泽之税。 毕竟隐匿田亩大不了多补点粮食,大不了就当今年遭了旱灾。 但田氏的盐田、铁矿可见不得光。 三韩人也好,秽貊人也罢,甚至高句丽人田氏也来者不拒。 只要他们出得起粮食、皮毛,田氏的盐铁才不管什么胡人汉人。 田文闻言当即咬牙道:“父亲放心,此事交给我了,定让这厮有来无回!” ----------------- 参考文献: 《居延汉简》 《汉书》《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