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把苦难嚼成人间烟火

“产地我吃不出来,但我知道,每一种美食背后代表的历史。”

侯勇冷淡地看了一眼说话的人,然后指着桌上的一盘虾饺,道:“知道这盘虾饺的来历么?不,你们不知道,你们只是以为这东西好吃,然后当成早茶或者下午茶的点心罢了。”

“在1883年,申报记载的十三行破产的商人们,蹲在茶楼门口,用别人剩下的虾饺皮包着野菜充饥,可谁能知道,在百年后,这些破产套餐成了炫富的资本。”

“还有你们最爱的叉烧包,知道这东西的来历吗?”

侯勇端起桌上的一笼叉烧包,“当年乡下人进城卖猪,很多卖不掉的碎肉就用腐乳汁腌了塞进面皮,结果这玩意现在成了高档餐厅的招牌小吃。”

“你什么意思?你在侮辱我们的饮食文化?”

李先生怒了,他不愿意听侯勇在这科普,这样会显得他们很没有文化。

“我没有任何侮辱你们饮食文化的意思,而且,港城也好,内地也好,只是让你们知道,食物的本质是什么。”

侯勇冷冷地看了一眼李先生,然后继续道:“知道川渝地区的折耳根吗?你们不知道,因为那东西很难吃,一股鱼腥味,所以又被叫做鱼腥草,我们的同学里,有川渝地区的朋友吧?”

其中一个大学生点了点头,侯勇温声道:“那你知道,当年第一个发明折耳根能吃的人,是怎么发现的吗?”

那位同学摇了摇头。

“古代川渝地区闹饥荒,地里只有折耳根这种野草最多,许是饿得久了,第一个吃折耳根的人尝了一下,觉得味道有点上头,但那时候人只为了吃饱了活着,所以也就吃了,第二天起来发现没死,没吃出问题,所以后面才会发明很多折耳根的吃法,那是古人为了生计,同时还丰富生活的大智慧。”

“还有川渝地区的火锅,那也是他们地区的招牌美食,可你们不知道的是,当初火锅被发明出来,是因为川渝地区处于盆地,需要吃辣除湿,当地的百姓和拉船的纤夫为了填饱肚子和除湿,就把辣椒花椒以及富人不吃的内脏等东西放在一起煮,之所以火锅很辣,是因为只有这种重口味才能盖住脏器的腥味,辣椒能盖住发霉食材的臭味,花椒能麻痹饥饿的肠胃,那一锅沸腾的火锅红汤,是川渝人民对着苦难竖起中指发泄的方式。”

“知道豫州为什么汤食很多吗?因为当年那场震惊世界的饥荒,食物严重缺乏,但是能兑水一起煮,可以增加人们的饱腹感,让人不至于饿死,那是被战火逼出来的美食菜谱,用树皮磨出来的美味密码。”

“知道羊肉烩面吗?那东西是1942年是灾民用树皮发明的,王守义带着全家逃荒,那时候麦田已经被战火摧毁,他只能用榆树皮磨成粉,混合观音土搓成面条,当年那一锅浑浊的树皮汤,就是豫州烩面的初级版本。”

“而且当年在面条里的配菜,可不是现在的香菜葱花,而是苦菜根碎,那东西既能调味,又能防病防瘟疫。”

“现在烩面里加的枸杞,葱花,木耳这些东西,都是在替先辈们补营养。”

“知道煎饼卷大葱么?我在外面的街道上,看到有人卖煎饼卷大葱的。”

侯勇忽然问了一句,李先生后面的那个跟班,鬼使神差地接了一句,“我吃过,好辣,但是好劲。”

说完,被李先生回头恶狠狠地瞪了一眼,跟班顿时不敢说话了。

“在当年的齐鲁中南山区,那些侵略者搞三光政策,烧了十多个村子的粮仓,沂蒙大嫂李玉香,为了让村子里的人能活着,把花生壳以及地瓜藤晒干磨成粉,这才发明了能卷大葱的救命纸。”

“现在你们吃的薄如蝉翼的煎饼,当年要小口小口地吃,不然的话很容易划破喉咙,知道为什么煎饼要卷大葱么?因为那年头光靠着吃煎饼可吃不饱,人们还会吃观音土,配大葱吃,能缓解因为吃观音土引起的便秘。”

“李先生,我不知道你这操蛋的名字是谁给你取的,但是我想告诉你,你一直都在秀你那脑残的优越感,标榜你们港城的美食有很多,但是我想告诉你的是,一个地方美食越多,就代表这个地方曾经遭受到的苦难就越多,每一道地方特色美食的发明,都代表着古人坚强不息和乐观豁达的人生智慧。”

侯勇淡淡地扫视了一圈餐厅里鸦雀无声的人们,朗声道:“这些食谱,是一代代国人用生命测出来的生存智慧,是国人精神的传承,把当年最深刻的苦难,一口一口咀嚼成最香的人间烟火。”

“好!”

曲奕恒忽然带头叫好,然后用力地鼓掌,身边的同学们也深受感染,都用力地为侯勇鼓掌,港城理工大学的学生们,虽然很不情愿,但是也只能跟着鼓掌,否则他们学习英文化的绅士精神,将会荡然无存。

“好啊,好,侯勇,没想到你不止是打架一把好手,这嘴皮子的功夫更厉害,不愧是秦老看重的学生。”

张主任用力地拍了拍侯勇的肩膀,侯勇只是轻轻点了点头,李先生他们已经不好意思再在这里逗留下去,已经悄悄地退回到了港城理工大学的人群中,而侯勇则是牵起顾盼盼的手,笑着问道:“媳妇,吃饱了吗?”

“嗯。”

顾盼盼微笑点头,她深深地为自己的男人而骄傲。

侯勇不太适应周围同学看着自己崇拜的目光,就那么拉着媳妇的手站起身来,同学们全都站起身,继续鼓掌送别,侯勇走到楼梯口,转过身看着他们微笑道:“那什么,张主任,我今天还想再请个假。”

“请什么假?”

曲奕恒很配合地开口喊了一句,侯勇将两人牵着的手举起来,朗声道:“今晚盼儿就不回房间睡了,我想带着她去外面转一转,看一看。”

同学们愣了愣之后,随后全都哄堂大笑,但这笑声之中没有嘲讽,满满的全是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