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取死之道
异姓亲王!
这对渡过前宋的帅臣们而言,诱惑力其实相当巨大。
历史上,北宋唯一活着封为异姓王的人,就是广阳郡王童贯。
其余郡王之类,几乎都是死后追封,活着时候享受不到。
这也是为什么到了宋徽宗时期,权力集中在一人身上,其人胡作非为却无人敢呵斥的原因。
而洪武大明军队开拔到平夏城,几乎是当着西夏人的面,开始修筑营地,调运补给,却又对西夏没有只言片语,西夏人能不慌吗?
西夏国主李乾顺,得到确切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召来亲弟弟晋王嵬名察哥。
“如之奈何,如之奈何啊?”
他今年快五十岁了,三岁登基,从来没有如此慌乱过。
尽管宋金交战之际,他派人占了天大便宜,却没想到金人居然被洪武大明给打退了。
一举解决了前宋对西夏将近四十年的经济制裁。
甚至赚了很多。
“陛下何须担心,洪武大明皇帝还没坐稳江山,便来找我大白高国的麻烦,这便是已有取死之道。”
嵬名察哥冷笑一声:“前宋经济实力天下第一,可宋夏百年战争,不也将前宋拖进了泥潭吗?”
“有道理,你说的有道理。”
李乾顺连连点头:“可是,金人都被那洪武皇帝打退了,若一旦正式开战,金人会来支援吗,须知道此前宋夏百年战争,辽国可是出了很大的力气的。”
“金国必会出兵,且云州就有金国战神完颜娄室坐镇。”
嵬名察哥说道:“臣弟眼下疑惑的是,洪武大明皇帝的刀,是真的要挥向我们,还是如金国对付太原那般,其目的就是完颜娄室?”
“咝!倒真的有这种可能。”
李乾顺顿时轻松不少,旋即又咬牙恨恨道:“可恨那仁多保忠,居然带着家小投降了明国,当初真应该杀了他,不,灭了他满门。”
“皇兄,此时说这些无意义,应该派出使者去平夏城,找那位皇帝谈谈。”
嵬名察哥道:“同时召集擒生军,去抓捕撞令郎,确保撞令郎数量不低于五万,调遣步跋子,加上臣弟的三千铁鹞子,便可确保皇宫安全。”
西夏皇宫建造在兴庆府内,距离平夏城不过二百多里,即便算上道路崎岖,增加行军难度,也不过是三百里。
这不怪李乾顺得知平夏城陆续有明军进驻之后,发出了与前宋赵佶一样的悲惨话语。
“之前使者被那明国皇帝驱逐出境,恐怕不会再见他。”
李乾顺双眼无光道:“皇弟可有人选?”
“皇族宗室李仁礼可去。”
嵬名察哥道:“此人前年便出使过金国,确定金灭辽之后,与我大白高国的国界线,是个汉话通,关键是忠诚。”
“好,好,朕这就命人写诏书,让他去面见明国皇帝。”
李乾顺此前一直提防亲弟弟嵬名察哥,就怕他掌握三千铁鹞子而叛乱。
现在看来,关键时刻还是要靠亲兄弟啊。
……
李仁礼接到国主诏书,却不敢如称呼中原皇帝那般叫官家,而是老老实实磕头领旨。
然后就犯难了。
别人都御驾亲征到门口了,让俺一个使者去谈什么?
金人南下谈了么?
你指使几个将领抢夺边境,跟人谈了么?
啐!!!
李仁礼很想呵斥皇兄,却又不敢。
他只能找到李察哥,也别叫什么嵬名了,自家兄弟面前别装逼,把国主诉求说来,做臣子的冒死谈就是。
李察哥摇了摇头:“不是,绝对不是,大明国来此的诉求,绝不是一个西夏,你只要用力去谈,肯定有解决办法。”
可到底什么办法,李察哥也说不出来。
事实上,就是死马当活马医呗,还能怎样?
“可先去金营取得回复,再去明营。”
李察哥想了好一阵,只能给出这样一个办法。
至于保底条件和办法?
那是啥也没有啊。
反正天下都看着呢,你金国若敢弃西夏于不顾,那金国也就不远了。
李仁礼策马来到云州,旅途倒还畅通,可心情一点都不好,因为明国补给线过于宽了,好像哪里都有。
却全都走着地面,水运,最差也是踩田埂,居然无人踩踏青苗。
那感觉就是对待自家田地一般。
“完颜娄室副帅,情况已经明了,目前虽然还没有开战,却只是时间而已。”
李仁礼将所见所闻讲清楚,又道:“西夏不只是西夏人的西夏,更是金国的伙伴和盟友,没有西夏牵制中国,须知覆巢之下无完卵。”
“区区大明十万军马而已,西夏使者忧虑了,本帅都没当回事。”
完颜娄室一边喝酒一边失笑不已,“从什么时候起,中原南朝岂敢正面面对金国铁骑了?”
眼见完颜娄室浑身轻松,李仁礼也不好过于紧张,只能拱手说道:“明国此番动作必不可能作假,西夏位置独特,宋夏百年战争也并非作伪,唇亡齿寒的道理,恐怕不须下官再讲,告辞。”
李仁礼真是憋了一肚子的话,金国不可信,他跟金国圈定边界线时就明白了。
可四太子过来张嘴就要土地,国主居然毫不犹豫就给了。
出尔反尔,朝令夕改......才是金国的真个面目。
但国主和晋王都不信啊。
李仁礼很心累,他觉得国主和晋王才是真正的人物,竟然可以不看盟友的缺点,哪怕背信弃义也能帮忙洗清。
那还要他做什么?
总算来到平夏城,李仁礼十分感慨,此地就是为了平定西夏而建造的啊?
国主和晋王居然只派了自己就想让金人损耗兵马?
你们在想屁吃?
“拜见明国天子。”
李仁礼毕竟是西夏宗室,见识到位,礼节丝毫不差。
武洪看着眼前帅哥,便看向一旁的仁保忠,其人立刻拱手,“官家,此人正是西夏使者,精通汉话,官家有话可尽管发号施令,此人绝不会听不懂。”
李仁礼心头一沉,本来还想插科打诨的,至少糊弄一二,结果直接就被西夏奸给卖了。
“陛下,外臣觉得应当先处死仁多保忠。”
李仁礼道:“此人背信弃义,绝非中原大国所庇护之忠义之辈,他的名字根本就是骗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