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姜尚之法,所谓天人

    “你觉得呢?”

    李昭耳边悠悠传来一道温和的声音。

    “你是信这女娃,还是信老夫?”

    李昭顿了顿,轻声道“我谁都不信,我只信我自己”

    姜尚顿时哈哈一笑“你小子!当真执着专一!老夫对你所为越来越感兴趣了!”

    “算了算了。告诉你也无妨。老夫确实所言非虚”

    “你说的蜀地的那个小子,老夫也见过,你若想战胜他很难很难,不过也并非没有机会。”

    “先天之境已经是这片天地的绝颠。那小子和这女娃之所以能更上一层楼,是因为恰逢乱世,一者以国运一窥天机,一者以人道参得天意。”

    “但也因为二人走的路过于极端,虽然登临天人之境,可也将自己变成了奴隶。”

    “看似强大,其实限制良多。”

    李昭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明悟。

    顾芷这般强大之人,没有自己的圣旨都进不了洛京。

    杨之焕更是为了一个亡了500年的国家奔波不休,甚至不惜以命相抗...这就是天人之境的代价吗?

    李昭忽然不解道“前辈,当今天下承平,这个天人之境是不是在没有办法踏入了?”

    姜尚轻笑“谁说的?老夫也曾踏入过此境,否则岂能将自己一缕意识留存至今?”

    李昭顿时眼睛一亮“前辈...可否”

    姜尚笑道“你可要想清楚,老夫之法,一个不慎便会落到老夫现在这般境地,死不尽,活不了。”

    “晚辈,愿闻其详!”李昭断然道。

    姜尚神色微微一凝,再无方才笑意。

    郑重道“小子,是老夫说的不够明白么?”

    李昭轻声道“小子明白,但是有些事既然开了头,就要做到底,否则是把祸根留给了后人,也把破绽留给了敌人”

    “小子既然开了这个头,那就要把这件事做到底”

    “万死不辞,不死不休...”

    姜尚眼神慨然,看着李昭长叹道“现在你是这般想,那以后呢?事成之后呢?你难道能确信你不会坐在自己的功劳簿上享受么?”

    李昭平静道“事成之后,种子也已经发芽,我即便想躺倒功劳簿上,也会有人将我推下去”

    话落,姜尚色变,惊声道“你要推翻自己?!”

    “刀子已经打好了”李昭笑道“就在御林苑,只待大乾事毕,便是刀出鞘之时。”

    姜尚眼神变了变,随后凝重道“能让老夫看看你的‘刀’么?”

    “当然可以”李昭笑道,随后从储物袋中摸出了几本书册。

    下一刻书册消失,李昭的房间顿时变得落针可闻。

    又过了一会儿,正在利用豢龙拳的龙之力反哺经脉丹田的李昭,耳边忽然传来了一声叹息。

    “好快的刀,好锋利的矛”

    姜尚郑重道“这是你自己的著作么?”

    李昭赶忙摇头“当然不是,小子也不借前人智慧罢了。”

    “前辈可以说说那个方法了吗?”

    姜尚顿了顿,轻声道“你是不给自己留后路了么?”

    “既已上路,岂能回返?”李昭平静道。

    “好。老夫有一秘法,可以借民愿修行,说是借其实也不过是请天下人为自己参详天道罢了。”

    “因为一人之力终究有限,但是汇集万万人之力,足以改天换地。”

    “老夫之法,便是让你借天下人的眼睛看一眼天道,能看到多少悟出多少,就看你自己的根基和运道了。”

    “老夫当年受万民敬仰,借万民之力窥了一眼天地本真,便登临了那个不可名状的境界。”

    “但是此法也有一弊端,这是借天下人谋己私,当承天下人之因果,但有私心,你将万劫不复。”

    “你不是要为天下人重开大路么?那你敢为天下人背起这滔天因果,哪怕自己身死道消也在所不惜?”

    李昭拱手一礼,沉声道“请前辈教我!”

    姜尚看看面前的书册,又看看眼前的青年。

    眼底闪过一丝温和与感慨。

    这小子...当真狠绝。

    这大乾,比起大周大了十倍不止,更是繁华百倍不止。

    能为此国之君,可谓之千古一帝。

    即便强如自己,若是坐拥如此大国也不敢说坦然视之。

    如此帝国,他却能弃之如敝履。

    他不仅要把高高在上的皇权还给百姓,还要自己把百姓举起来。

    当年大周若有此子...天下该会是何等模样啊...

    “事先说好,我这法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姜尚悠悠道“你若是受不了就尽早放弃,可莫要强行施展”

    李昭期待道“前辈尽管说就是。”

    姜尚颔首,屈指掐算片刻后,看李昭的眼神不由得惊异。

    随后感叹道“好小子!有魄力!那个法子其实你已经用过了”

    “只是你分给了天下人”

    李昭恍然,惊异道“前辈是说...愿力?”

    姜尚点点头道“没错,正是愿力,但也不只是愿力。”

    “老夫之法,就是以愿力为阶,登天而行。”

    “当初有个小子也如你一般,心怀天下,想要求个天下大安。”

    “老夫也曾教他此法,后来他登天后,问天九声无所得,便矢志入世。”

    “再后来,老夫听到他的消息之后,他已经投江而去了。”

    “不过老夫敢断言,那小子不会死,只是对时世无奈,选择暗中行事罢了。”

    李昭听罢,头皮不由得一麻。

    问天九声,投江而去。

    这是谁?

    这能是谁?

    屈子,屈原!

    等等,李昭眉头忽的一皱,感觉有些不对劲。

    “前辈,在下有个疑问...”

    姜尚柔声道“你是想问这法子为何没有帝王去用?反而全是类老夫这种身居辅政之位者”

    李昭点点头。

    姜尚看着李昭悠悠道“因为没有帝王敢如你一般,肯为天下人舍弃这一身功业。”

    李昭恍然。

    下一刻,姜尚眉心亮起一缕光线,继而一道白光径直钻入李昭眉心。

    随后李昭脑海一沉便多了一篇祭天之文。

    李昭只是心底默诵,就觉得自己仿佛与天下九州有了莫名的联系,仿佛能感知九州的情绪一般。

    “这是!?”

    姜尚笑道“这是老夫撰写的九鼎铭文,曾篆刻九州鼎之上,敬天以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