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

第443章天下无不散的宴席。

送到村口又能怎么样?到时候坐上牛车不是还得走吗?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早晚都是要分别的,送到哪里都一样。

望着两人远去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路的尽头,直到看不见,三人这才回了院。

时云深这次比较倒霉,回来的一周时间都被兄弟俩死死盯着,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跟于心月独处。

不过也不差这一时半会儿,以后的时间还长,他就不信于家兄弟能盯他一辈子。

送走了两人,三个人又回归于平静的生活。

上山打打猪草,挖挖草药,闲暇时间就用来复习功课。

时间很快到了金秋九月底,又到了一年的农忙季节。

农忙季节,再牛逼的人也得下地干活,当然柳青青跟于心月也不例外。

放下了往日的打猪草活,跟大家一起下地去了。

再难过也就那几天,坚持坚持也就过去了。

再说了三人从没间断过锻炼,现在整个人的身体素质都提升了一个档次,包括于思远在内。

加上灵泉水的作用,三个人的整个状态都挺不错。

还是于思远在家做饭,姐妹俩跟着村民们一起下地。

毕竟于思远的户口不在这边,又不吃靠山村的粮食,所以没有必要下地。

让他在家还能有人给他们俩做饭,不然每天带干粮下地,真的太难过了。

那群村民们别的本事没有,八卦的本事可不小。

天天跟360度无死角似的,时时刻刻的盯着知青们,有一点风吹草动,他们都能宣传的哪里都是。

为了避免麻烦,也为了吃好喝好,姐妹俩到了下工时间,就准时回家。

当然于思远也不是没有反抗过,作为男孩子,还是于家的男人,粗活和重活应该是由他来干的。

可于心月直接拒绝了他,理由是她跟柳青青下地干活还能有个伴,于思远下地算怎么回事?

最主要是他的户口也不在这里,而且村里和知青点的那些女人都不是什么好鸟。

说实话,很多时候她还真怕四哥被人给骗了。

于思远拗不过她,只能无奈放弃了,在家做饭就在家做饭吧,没办法,谁让这是亲妹妹给安排的任务呢?

这个时候天气还正热,钻进玉米地里气都喘不上来,累得要死要活。

不过还好,两个人也没有傻乎乎的拼命去干,只干够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

不过有了去年农忙秋收的经验,两人干起活来顺手了很多。

不像刚下乡的时候,掰玉米都磕磕绊绊,还需要那些大娘大婶们教。

忙活了一早上,直到中午太阳升到正中间的时候,村子里的钟声才敲响,到了下工时间。

姐妹俩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又找到自己的水壶,灌了几大口早上带来的冰镇绿豆汤,这才算是舒服了一些。

两人相视一笑,背上随身的布包,转身往家的方向走。

不出意外,于思远在家做的还是白米饭加炖菜。

太复杂的,他不会做。

炖菜这东西,他已经做了好多次了,现在的手艺越来越成熟,味道也慢慢好起来了。

而且赶上秋收季节,于心月提前跟柳青青跑了一趟城里,家里的大米、白面、肉都储存了一些。

就怕秋收的时候大家吃不好,没有力气下地干活。

别人家都是一年吃不上几次肉,炒菜的时候也不舍得放油,佐料的话只有盐巴,所以味道能好到哪里去?

别看家里是于思远在做饭,他的厨艺并不怎么着,但扛不住他舍得放油,又舍得放佐料,那味道怎么说也不会太难吃。

干了一上午的农活,两人都饿了,就于思远做的炖菜加白米饭,一人也吃了一碗半,才算是填饱肚子。

趁着中午还没到时间上工,于心月拎出昨天在山上打来的野鸡,褪毛、清洗干净。

家里有从山上采摘回来的野生菌,搭配在一起,放在砂锅里慢炖。

跟于思远交代炖的时间,两人收拾好自己,就又下地了。

其实很简单,东西都搭配好了,佐料又不用放,其他该放的于心月都放进去了,只用叮嘱于思远看好时间,别炖干了就行。

不管是晚上下工了回来喝汤,还是用鸡汤煮面都很营养,也很好喝,正好也可以给慕家人送去一些。

知青点的那些知青们,现在彻底分成了两拨,男知青们一拨,女知青们一拨,谁也不搭理谁。

就目前来看,从于心月下乡以来,认识的那些知青们,没有一个成功返乡的。

暂时也没有看到谁谈恋爱,谁结婚了,全都是单身。

不过经过乡下这段时间的搓磨,那些后来下乡的知青们,早就没有刚下乡时的跋扈和娇柔做作了。

一个个早就变得麻木不仁且疲惫不堪,看起来也成熟了很多。

人嘛,走向社会以后,总会被磨平棱角变得不那么尖锐,也圆滑了很多。

姐妹俩现在跟知青们和村民们几乎就是井水不犯河水,谁也不搭理谁的状态。

别说,于心月还挺喜欢这种生活方式的,避免了很多麻烦和纠缠。

别人对她好,她也会对别人好的,比如村长白富贵,这人就挺好的,还有刘婆婆。

至于其他人想想还是算了吧,他们不在暗地里嚼她的舌根,就算不错了。

一下午的时间很快过去,太阳落山的时候,村里的钟声再次响起,姐妹俩拖着疲惫的身体往家走去。

虽然有灵泉水恢复身体,但扛不住好长时间都没有干活,猛地一下地,身体稍微有点受不住。

估计多干两天干顺手了,也就不这么难受了。

还好有人在家,回家就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

不然辛苦了一天,让他们俩再回家做饭,那简直就不是人过的生活。

姐妹俩第一次深切体会到乡下人的不易,特别是女人。

下地干活少不了你,回家做饭还得是你,带孩子干什么的依旧是你。

光是想一想,姐妹俩就无法承受,以后找对象,说什么家务活也得两个人共同承担。

不然这组成家庭的日子,可太难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