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陈浩同志,来,一起喝一个
先前搞分田到户的时候,让刘怀德在上面签个字,算是一起决定分田到户这个政策,刘怀德不敢,只能在上面表达对分田到户这个事的看法。
中规中矩。
现在,刘怀德主动想要把招待所和食堂的这个事写文章,发到内参资料上面去。
从被动变成了主动。
还很有些急迫。
“的确是要写文章,不过最好是再等一等,等到年底的时候再写文章。”陈浩说道。
“为什么要等到年底的时候,是有什么说法?”刘怀德看着陈浩。
他对陈浩的意见很重视。
“红旗生产队并不是所有的村民都参与了分田到户,还有一部分村民没有参与分田到户,不过这些人已经有了要参与分田到户的意愿,跟生产队的干部提了好多次,只不过因为是农忙,田间地头的事情比较多,再加上分田到户这个事情不是儿戏,不能说今天不想参加就不参加,明天想参加马上就参加,总得要有个时间缓冲。”陈浩道。
“这些改变主意的村民,他们的意愿没有马上实现,但是等到年底的时候,这些想要参与分田到户的村民,肯定会被安排着参与分田到户。”
先参与的有优惠,有方便,有参与的,没有优惠,甚至还会被拖一拖。
这是必要的敲打。
“无规矩不成方圆,政策的执行的确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是要立些规矩。”刘怀德点点头。
“其实这一点还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因为等到年底的时候,政策应该会更加的明朗。”陈浩说道。
他看着刘怀德,“最近这些天,你应该有关注过报纸吧,看没看到一篇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报道?”
刘怀德点头。
他很好奇,陈浩怎么突然提这一茬。
看报纸是个好习惯,能从报纸中获得一些信息,但是好多干部都没有这个习惯,主要是不少干部是从基层提拔起来的,认的字不多,文化水平不是很高,觉得看报没有啥意思,没有啥作用,还不如到田间地头转一转。
就是坐在办公室喝茶看报的干部,也还有很大一部分只是将报纸当作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看的是报纸上面的奇闻趣事,是消遣,对政治方面的东西反应很迟钝。
干部如此,普通百姓就更如此了。
一份报纸要一两毛钱,普通百姓也舍不得拿这个钱买报纸。
这篇文章在一般人看来没有什么稀奇的,但是稍微有些政治敏感度的,或者是有些内部消息渠道的,都知道这篇文章是一个号角。
是一个信号。
政策要调头了。
没想到陈浩对这个居然也这么关注,还特意提到了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一个信号,政策要在官方背书的情况下做出调整。”陈浩说道,“在今年年底的会议上,这点就会落实下来。”
!!!
“这是你自己分析出来的?”刘怀德看着陈浩,惊讶的问道。
这个分析看着简单,可没有一定政治敏感度的,是瞧不出来的,陈浩能一眼瞧出来,实在不简单。
“如果连这点本事都没有,这点政治觉悟都没有,我哪敢搞分田到户,哪敢搞大棚种植,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吗?”陈浩笑着说道。
扮猪吃虎的感觉就是好。
他哪有什么政治觉悟,不过是比别人多活了几十年,有前世的经验,对政策走向非常清楚。
由果导因,谁还不会说?
“这倒是,能弄出分田到户的人,这点眼光肯定是有的。”刘怀德点点头,“好多人以为你搞分田到户是胆量大,实际上你是政治能力强,加上胆子大,敢为人先。”
刘怀德对陈浩的评价很高。
一开始,他对陈浩的判断也错了,只以为陈浩是胆子大。
一次还能说是碰巧,是胆子大,但两次就不是碰巧了,而是这个人的的确确有真本事。
“只不过是喜欢看报纸,看新闻,将别人唠嗑的时间,放在阅读上,放在思考上,经常想一想,谈不上什么政治能力有多强。”陈浩摆了摆手,稍微谦虚了下。
他接着又道,“有这两个原因,所以我的建议是等到年底的时候,再将红旗生产队的情况写成文章,投到内参资料上,这样跟大的政策更显得相得益彰,能遥相呼应。”
“而且到了那个时候,整个花山公社,参与分田到户的户数肯定会增加不少,大棚种植面积也会有提升,包括红旗生产队准备种植人工的木耳和香菇,包括草莓,这些也都可以写进文章里去。”
“这都是分田到户的好处,丰富了农产品的种植种类,增加了土地的灵活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你说的很有道理,到时写相关的文章,还得要你这边提供些帮助,帮着参考参考,给些意见。”刘怀德道。
“没问题。”陈浩没有丝毫的犹豫,答应了下来,“就是现在生产资料方面还是有些紧缺,用来盖大棚的塑料薄膜,还有准备用来搞人工种植的木料等方面,比较难买。”
“这个的确是有些难,花山公社好多大队,生产队,都在分田到户,都在搞大棚种植,虽然力度还没有红旗生产队这么大,但整体的生产资料的消耗,需求,比以往要大不少。”刘怀德道。
“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红旗生产队是分田到户的先锋,又是最先搞大棚种植的,为了接待各地来参观,学习的领导干部同志,还建了招待所和食堂,省里领导过来考察,公社里肯定也要大力支持。”
“公社这边资源有限,我会跟县里反映,争取让县里多调些生产资料过来,帮助红旗生产队的发展。”
红旗生产队搞了这么久,县里也没啥表态。
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政策方面,信号明显了,县里应该也会支持。”陈浩道,“由公社出面反应,肯定比普通老百姓好。”
“我就提前代表红旗生产队的村民,谢谢领导的支持。”
“你是普通老百姓?这话也就骗骗跟你不熟的人,认识你的人,谁不知道你的本事?”刘怀德道。
食堂的饭菜做好了。
有肉,有鱼,还有菜,很丰盛。
摆了4张桌子。
陈浩被喊到首桌,跟刘怀德等公社的主要领导一起。
这个待遇,就是公社的普通干部,都没有!
“这食堂比公社的食堂还要好,桌椅,锅碗瓢盆,是真干净,就是做饭的同志,穿的衣服也讲究,干干净净的。”
“不去外面,就看这里头,真不敢信,这是生产队的食堂,还以为是哪个大单位的食堂。”
“陈浩同志,来,一起喝一个。”
这一顿饭,吃的都很满意。
不少人给陈浩敬酒,吃了2个多小时才散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