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自己人
第655章 自己人
紫禁城,清宁宫内。
张峦和朱祐樘各坐一边,接受周太后的盘问。
周太后的确算得上是倚老卖老,连儿子她都能压制得住,就更别说是她亲眼看着长大的怯弱小孙子了。
“来瞻啊,你也是的,我孙儿说了,让你早些入阁,你偏说要等西北边事结束才可……话说李孜省、朱永他们去西北不是送布帛送粮食的吗?跟打仗有什么关系?要是你一天没有军功在身,一天就不能入阁吗?”
周太后似乎很希望张峦能早些入阁。
这样她就在朝中决策层有个能说得上话的人。
眼下张峦就算再牛逼,也只是个户部侍郎,看似得到皇帝信任而成为权臣,但根本无法左右朝中重大决策。
张峦听到“大姑”如此言语,一时间有些着急。
心说就算太皇太后你想找麻烦,也别当着咱这位陛下的面啊,你给他出难题,他要是觉得是我有意请你来帮我说话,那不是让皇帝觉得我不知好歹么?
张峦赶忙道:“太皇太后,此议乃臣自己提出来的……以臣本身的性格,其实对于入阁之事并无多少奢求,如果眼下便强推入阁,必定难以做到服众。
“所以臣就跟陛下提了,只有赚点儿军功在身上,才有资格谈及入阁之事,到那时再行商议入阁与否。”
“是啊,皇祖母。”
朱祐樘在一公一母两只老狐狸面前,温驯得好像一只小绵羊。
一个火力全开的周太后,显然不是朱祐樘这种刚入门的新手村小白所能应付。
反倒是张峦平时油滑惯了,在应付周太后方面显得游刃有余。
周太后皱眉不已,问道:“怎的?就算来瞻你侥幸立下军功,还只是再提及是否有资格入阁的问题?
“来瞻啊,你是自家人,谁会觉得你不够格呢?你为皇家立下多少功劳,就连先皇对你都称赞有加,资历应该早够了吧?
“话说,成化朝时你就已经做到了侍郎,如今辅佐新皇登基,又已改元弘治,却仍旧只是个侍郎,你不觉得亏得慌吗?”
张峦连忙道:“大姑,这有什么可亏的?想我一介寒门书生,如今在不经科举的情况下,位列高位,已是饱受争议了。
“您就真的希望您侄儿天天在朝中被人拿来当靶子攻讦?这来日方长,非得急于一时吗?”
看见以臣子的身份去讲道理不行,张峦就改换口吻,拿干亲戚的身份来说事。
周太后听到张峦这话,脸色果然好看了许多。
摆明了,她的“大侄子”正在以哀求的口吻,请求她“放过”。
这似乎也是在告诉她,别以为一直往上爬就是什么好事,身居高位除了要承担朝事的压力外,还得饱受争议。
你强推我上位,并不是在帮我,而是把我架到火上烤啊。
一旁的朱祐樘不由用敬佩的目光打量自己的岳父。
好像在说,平时看岳父你吊儿郎当的,为何在应付我这个厉害的皇祖母方面,却是如此得心应手呢?
周太后迟疑了一下,然后关切地问道:“那来瞻,你觉得此番西北战事,你有几成把握,能取得军功呢?”
“这个……”
张峦马上把目光转向自己的女婿,意思是,这问题我可回答不上来,得轮到你来表现了。
朱祐樘立即识趣地接过话茬,陪笑道:“皇祖母,以孙儿所想,只要李孜省等人能完成往西北运送军需物资的任务,就算是有军功在身。届时作为举荐人的岳父入阁之事,或就能保证了。”张峦连忙纠正:“陛下,只是有机会,可千万别说什么有保证,臣可当不起。”
“看看你,连皇帝都说你能入阁,你自己非要节外生枝,连为自己争取都如此抗拒吧?”周太后瞪了张峦一眼,好似在警告张峦,我这是在帮你,你给我老老实实闭嘴。
张峦耸耸肩,无奈道:“臣始终不是科举正途出身,一年下来,可说是争议频频,臣自己也心累。”
“瞧瞧你都说些啥啊……本朝开国那会儿,有谁是走科举正途登上高位的?李善长是吗?刘伯温是吗?胡惟庸是吗?不照样辅佐太祖鼎立祖宗基业!”
周太后反驳完,又强调道:“累归累,但事情你得做,还得做好。先皇用你,为的就是以你跟我孙儿的关系,全心全意帮我孙儿稳定朝纲。”
张峦都快傻住了,“大姑”你拿什么比喻不好,拿胡惟庸和李善长来做例子,你难道不知道他们下场都很凄惨吗?
朱祐樘赶紧替岳父说话:“皇祖母,岳父他的确是帮了我很多忙,就比如眼下朝廷推行新盐政,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帮助府库筹集到了大量资金,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孙儿甚是感念。”
“看看,就这样你岳父还自谦,说他不够格。在我看来,要帮就要帮得理直气壮,只是个户部侍郎的话,做再多事,有人承认吗?你看你要是个阁臣,或者是首辅,就算你不是进士出身,他人敢随便说你个不好?”
周太后似乎非常了解大明的人情世故,板着脸道,“放到历朝历代,不用管你是不是读书人出身,只要你位列宰辅,就一定能震慑下面的宵小。
“我还是那句话,谁说宰辅就一定要科举出身?萧何、陈平乃至诸葛亮,谁是走科举出来的?古往今来没有考过科举的宰辅少了吗?”
张峦哭笑不得:“大姑,你举得这些例子都是还没有科举时的先贤,自打唐宋以降,只要是中原统一王朝,宰辅基本就是走科举之途,一路升上来的,咱大明更是如此。朝纲不能乱,至少仁宣年以来,大明宰辅就只能是科举出身。”
周太后眯眼问道:“你没有参加过科举吗?不知你的秀才功名从何而来?”
“我……”
张峦多少感觉招架不住。
这老女人,今天是吃枪药了么?非得帮我争取是吧?你给我女婿施加这么大的压力,让我很难做啊。
周太后道:“这样吧,孙儿啊,不管李孜省他们是否立下军功,你岳父的阁臣之位,你都得给他扶上去,没有军功你也得给他硬安上。
“我知道你作为皇帝,想要以德服人,但也得分情况,朝中很多时候都得有自己人照拂。看看你父皇,无论当时受多大的争议,他还是任用了他想用的人,谁敢反对?”
张峦一听难免有些慌张。
心里高呼,大姑啊,你这是无事生非啊。
咱这位陛下,那可真是人人称颂的贤明君主,你居然教他任人唯亲?你这不是在颠覆人家的认知吗?
就算你是祖母,是他的长辈,也不能这么做吧?
朱祐樘却好似受到鼓励一般,点头不迭,应承道:“皇祖母的话,孙儿记住了,孙儿会想办法为岳父争取军功。这次入阁之事,也是八九不离十,孙儿定会跟身边人强调,不允许他们忤逆。”
“那就好。”
周太后笑着道,“希望别出什么岔子……不论何时,朝中都得有自己人,明白吗?”
“孙儿谨记!”
朱佑樘恭敬地回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