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立功的机会
坤宁宫。
张玗斜斜地坐在靠椅上,微眯着眼,显得很慵懒。张延龄就坐在她旁边,拇指按在张玗右手的脉搏上,细细体会其中些微变化。
“二弟,最近我觉得身体好了很多,走路轻快。”
张玗眉飞色舞道,“血脉顺畅,气色也很好,连你姐夫也似乎变得精壮了许多。嘿,你的药,倒是挺管用的……说起来,你的医术真的很厉害呢!”
张延龄闻言苦笑了一下,随口道:“这算啥,对于顽疾,我不是照样束手无策?”
他眼下坚守的中医,到后世变成了小众医学,治疗大病方面已全面落后,甚至许多时候可以说不值一提,但在调理身体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体系。
先不管有用没用,但一定会让尝试过的人觉得大有用处。
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那基本上就会被时代淘汰。
这不,他这个姐姐就明显感觉到他的药方很管用,并且准备进一步做调理。
张延龄问道:“姐,最近你跟姐夫之间……嗯……”
张玗蹙眉,问道:“有什么话就说,怎么还遮遮掩掩的?”
“不遮掩不行啊。”
张延龄神色间有些尴尬,为难道,“就算我现在是个大夫,也得顾忌很多事,尤其姐夫身份还那么尊贵。
“算了,我换个说法吧,请问姐姐跟姐夫之间……夫妻生活还算和谐吧?”
张玗颔首:“还行,挺好的啊!”
张延龄侧头问道:“姐,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吧?”
张玗笑了笑,伸手指指弟弟的额头:“你年岁又不大,在我眼中根本就是个稚子,其实我还怕你不懂这些呢。”
张延龄心里不由犯起了嘀咕。
听姐姐的说法,好像姐夫的身子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羸弱不堪,那为什么历史上的朱祐樘身体会那么虚,连个妃子都不纳,子嗣也异常单薄,最后因为儿子朱厚照不争气导致他这一脉彻底断绝了呢?嘿,你断就断吧,坑我张家算几个意思?“姐,既然效果不错,那就按之前的方子先调理一段时间再说。”
张延龄吩咐道,“姐夫那边用药一定得温和些,咱慢慢来,不能下猛药。再就是平日多给姐夫补充营养,我指的食补而不是药补。”
张玗问道:“吃点儿东西就能补上来?”
“是。”
张延龄点头,“记得少喝米汤,多吃一些鸡蛋、羊奶、牛肉之类的东西,我这里还有个食材列表,全都是温补身体的……也不知姐夫胃口如何,你从中自行挑选姐夫喜欢的食材,跟膳房那边打招呼。”
“不行啊。”
张玗从张延龄手中接过单子,仔细看了一眼,无奈道,“你姐夫不太喜欢鱼肉蛋奶之类的东西,他口味非常清淡,最喜欢白米粥下跳水泡菜。有时候我与他一起用膳,都觉得没胃口,只能单独开小灶加上几个菜。”
张延龄道:“可能跟姐夫成长环境和自小到大的饮食习惯有关,你得逐渐给他纠正过来,以后泡菜要尽量少吃,腌熏肉也适可而止,蔬菜和肉蛋奶多多益善,菜式花样也尽量多一点,这样陛下一样菜只吃一筷子,也可以改善身体。”
“啊?嗜好这些到你姐夫这年纪,基本都定型了,想要改过来不容易吧?”张玗问道。
“不改可不行。”
张延龄拿起笔,又在宫女拿来的白纸上写写画画,“太过清淡素雅,短时间内没啥问题,但长期一直如此的话,会导致体虚无力,更会在生儿育女方面力不从心。姐,你是姐夫最亲近的人,这事儿你得留心才是。”
张玗道:“好好好,我全都听你的还不行吗?真不知道是你懂他,还是我懂他……不过延龄,你写的这些进补的食材,我倒是挺喜欢的,就怕吃胖了。”
张延龄道:“那姐你平常就少吃点儿呗。”
“那不委屈自己吗?好东西就摆在面前,你让我怎么忍得了?”
张玗一撅嘴,就好似个活泼的小姑娘般说道。
张延龄无奈道:“不想管住嘴,那就得多活动。姐,最近你对织布工坊好像没那么上心了,看你好几日都不曾过去督导了。”
张玗道:“天气这么冷,眼看马上就要过年了,谁想去东宫那边受苦?再者说了,所有事项都已经落实下来,顺当得紧,每天的生产也都保质保量,根本就无需我去盯着吧?”
“嗯。”
张延龄点头道,“万事开头难,上了轨道后的确就会容易很多。姐,下一步就是把织布工坊的产能逐步往皇宫外转移,扩大生产规模。”
张玗突然想到什么,问道:“二弟,之前你姐夫说,可以把纺织厂开到西北去,就地生产以满足前线将士需求,不更好吗?”
“不太好。”
张延龄道,“眼下我们尚未在西北大规模种植棉麻,导致生产原料主要还得从江淮一代运过来。
“其实在京师周边生产最为方便,因为无论是运送布帛,还是运输棉麻,都需要大批人力物力,还不如就在京师周边生产,好近距离监督,免得出现不可控的情况。”张玗道:“你是说,如果放到西北去,距离一远就会出现各种变故,不太好?”
张延龄笑道:“等以后产能提高了,全天下都是这种纺织工坊,也就不在意是哪里生产了。但眼下,最好还是留在京师地区,更加容易把控。再就是我跟姐夫说过,要让各处增加棉麻产量,不然的话……”
“我知道了。”
张玗点头道,“以前织出来的布没那么多,各地的棉麻种植规模相当有限,但现在棉麻的供给明显跟不上咱织布的进度,自然得扩大种植面积。
“不过二弟,怀恩好像跟你姐夫提过一嘴,说如果无序地增加棉麻种植数量,一时间未必见成效不说,还会减少粮食产量。一旦遇到灾年,很容易出现大规模的饥荒。”
张延龄道:“种粮是种粮,种植棉麻是种植棉麻,有些地方不适合种植粮食,就可以拿来种植棉麻,形成经济作物产区。
“至于粮食不足,就得加强商贸往来,棉麻产量提高了,百姓手上有了银子,从产粮大区把低价粮运送过去,百姓就可以得到实惠。”
张玗道:“你说的太邪乎了。谁家不种植粮食呢?都说这积谷防饥,以前就算咱们家把地大部分都租出去,但还是有少部分留在手里专门用来种植粮食,这样才不怕大荒年景出现饿肚子的情况。”
张延龄感慨道:“这就得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了。得先让他们看到利益和实惠,让一部分种植棉麻的人先富起来,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自然就会有更多的人放弃原来的小农思想,响应时代发展。
“同时棉麻种植,得先从京师周边地区开始进行,这样初时会节省很大的运输成本。”
张玗点了点头道:“有时间,你去跟你姐夫说吧。我不多这方面的知识,太累了。”
之前张玗还很热心搞纺织工坊。
但到眼下连张延龄都看出来了,这个姐姐如今养尊处优惯了,让她偶尔去织布,当个消遣还行。
让她天天去,她就没那闲心了。
老张家从张峦到这几个儿女,普遍有个缺点,那就是懒惰。
在偷懒这件事上,连张玗都不例外。
……
……
司礼监内。
怀恩去乾清宫见过皇帝,回来后把覃吉叫到一边,好像委托重任一般,郑重说道:“陛下对于一件事,一直耿耿于怀,今日对我说了,我想把这个立功的机会让给你,厚方。”
“……”
覃吉听到后觉得很不可思议。
立功的好事,还能落到我头上?怀恩道:“乃是陛下自幼丧母,心中一直挂念,眼下除了要为太后和先皇合葬外,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找寻太后的亲族。”
覃吉摇头道:“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该如何找寻呢?”
“不尝试一下,怎知不好找呢?”
怀恩拍拍覃吉肩膀,鼓励道,“如今你提督东厂,没有做出太多成绩,下面的人对你尚做不到心悦诚服,阳奉阴违者比比皆是。
“如果你能把太后的亲族找到,这就算是大功一件,如此你也能为陛下做更多事。”
覃吉心想,我东宫出身,自小照顾太子长大,直至他登基,根本就不需要皇帝更多的信任,也不需要立下多少功劳。
我现在只想当好我的差,未来某天安稳致仕,在家颐养天年。
至于你们那些纷争,尤其是什么外戚、方士、儒官三党的攻伐争执,最好别跟我扯上任何关系。
怀恩有些嫉妒地道:“话说,那位张国丈可是非常体谅陛下。先前只是让他负责先皇梓宫发引之事,他就敏锐地察觉到,陛下想为母族争取一些利益,立即就让徐琼等人上奏彰显陛下生母,引经据典验证其合理性。
“如今朝中人对于纪太后与先皇合葬之事并无多少异议,这些可都是张国丈体察入微的功劳。”
“是吗?”
覃吉不以为然。
人家是国丈,帮皇帝的老娘争取名分,并争取跟先皇合葬的资格,都是人家自己的家事。
我们在这里羡慕什么?这事,我们压根儿就不该去议论。
怀恩道:“这件事,其实我早前就已有所准备,先皇时,不是没人去查探过纪太后的身世,尤其是在陛下被立为太子之后。
“这样,我提供给你一些线索,找当初去查探的人,帮你完成进一步的探寻。此差事就落在你身上,也算是为陛下分忧了。
“忠君体国,你我责无旁贷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