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贾思勰的后人
黄巢把自家的几个小娘子一股脑儿地送进了小学,其中甚至包括康小狐狸。
只有诸葛小狼因为学问实在高,不用开蒙,而躲过了黄巢的毒手。
身边少了叽叽喳喳的几个小娘子,黄巢竟然突然有些不习惯。
而诸葛小狼终于有机会独占黄巢了,就趁着黄巢清闲一会儿的时候拉着他去郊游。
美名其曰:亲近农事。
原来到了收获的季节了!
唐朝的路况和马车实在是太折磨人了,在没开发出弹簧钢以前,黄巢不准备再次坐马车了。
所以这次他和诸葛芸是骑着驴郊游的,对于两个还不到十岁的孩子来说,骑马还有点太奢侈了。
听说黑铁山脚下的卫固乡早在战国时期,齐桓公就曾筑"点将台"于此,西南5华里处还有万璋(孟子的大弟子)墓,所以黄巢就准备到万璋墓去凭吊一下古人。
当然这些都是借口,实际上是卫固的茌梨、秋白梨非常可口,黄巢想去弄些梨吃。
在唐代其它方面还都可以克服,就是在吃方面实在太遭罪了。好多后世的美食都无法享受,所以逮到机会黄巢就想钻营吃食。
后世的卫固镇盛产五谷、瓜果、蔬菜,被淄博市列为蔬菜基地。
唐代的卫固乡也不逞多让,满眼望去都是一望无际的农田。
在秋天的原野是数不清的麦浪。
“小郎,我要吃梨,你赶快给我去摘!”
诸葛小狼踩着脚蹬从驴背上站起来,指着远处的一片梨园大声喊道,就差扔块骨头,说一声:“去,给我叼回来”了!
黄巢一看臭小娘还真会选,那梨园里的梨子比别家的都大,看着就喜人。
黄巢看看梨园外面围着的篱笆,再看看身边的亲卫,示意亲卫去买些梨子。
没想到诸葛小狼不乐意了,说买来的有什么好吃的,得是偷来的才有滋味。
黄巢对刁蛮小魔女没有办法,感念这一阵子累苦了人家了,只好爬下驴子,自己去偷梨子。
黄巢今年已经八岁,也许是因为基因好,也许是因为营养好,黄巢的第一青春期竟然已经到来。所以他已经有足够的身高去爬过篱笆摘梨子。
只不过还没等他把梨子摘下来,就听得篱笆里有人大喊:“好小贼,竟然偷梨子!”
黄巢做贼心虚,抱着两个硕大的梨子往外爬。
奈何人小腿短,又有两个梨子碍事,结果直接挂在篱笆上了。
只见一只黑黝黝的大手从黄巢身后揪着黄巢的后脖领子就拖进了梨园。
诸葛芸和亲卫一看这还得了,赶紧去找梨园的入口,嘴里还大喊:“别伤人,别伤人,我们赔!”
等到诸葛芸和亲卫们找到黄巢的时候,竟然看到黄巢蹲在小板凳上抱着一个婴儿人头大的梨子啃得欢实,啃的两个腮帮子跟土拨鼠似的,还满嘴流梨水。
旁边坐着一个拿着蒲扇的年轻人,虽然皮肤黝黑也很粗糙,但是看气质却不像农民,因为他没有农民那种卑微感。
“这位大叔,我们家小郎吃了你的梨子我们给钱!”诸葛芸示意亲卫拿出一吊钱放到石桌上。
“吃几个梨子不要钱,就是不要偷,想吃来摘就是了,咱还差孩子几个梨子吗?”
那青年人用扇子驱赶着蚊蝇,毫不在意地说。
“大叔,请问您是?”
诸葛芸越发肯定这个青年人不是一般人了,急忙行个福礼,很有礼貌的问道。
“你们是黑铁山小学的学子吧?某叫贾春光,先祖贾思勰!”那青年笑眯眯地道出一个爆炸性的名字。
“您是农圣高阳郡公(这里不是说贾思勰的爵位是高阳郡公,而是指他曾经在高阳郡做过太守)的后人?!”
黄巢把嘴里的梨子喷了一地,腾的一下站了起来。
“农圣!?”贾春光一脸平静地摇摇扇子说:“我还真不知道家祖有这个名号呢!”
“哎呀!您是不知道啊,在后世……贾公当然当得起农圣的名号,他的《齐民要术》可是全世界最早的、最完整的大型农业百科全书啊!”
黄巢非常夸张地大喊大叫,对于见惯了唐朝名人的黄巢来说本不应该如此大惊小怪,但是贾思勰值得。
为什么这么说呢?
《齐民要术》 全书凡10卷92篇,11万多字,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林、牧、副、渔等农业范畴。
该书主要内容有:土壤耕作和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园艺和植树技术,包括蔬菜和果树栽培技术;动物饲养技术和畜牧兽医;农副产品加工和烹饪技术等。
他第一次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农学体系,将动物养殖技术向前推进了一步,开创了农产品加工、酿造、烹调、贮藏技术,并且实现了农作物生产的系统观察和记录,实现了农业科技的科学研发。
这么说吧,你能想象在北魏时期(公元533~544年)中国就有了袁隆平这样的人物吗?
贾思勰就是,而且人家还真就懂嫁接技术,《齐民要术》"种梨第三十七"中提到梨树嫁接:
接穗,"用根蒂小枝,树形可喜,五年方结子;鸠脚老枝,三年即结子而树丑"。同篇还有"每梨有十许子,唯二子生梨,余生杜"。
所以黄巢是真想给贾春光磕一个,就冲他老祖宗也得磕一个。
“贾叔!”黄巢很顺滑地溜了过去,“贾公的《齐民要术》您这有吗?”黄巢舔着脸问。
“你是金龙真人黄小郎君?”贾春光正了正神色问道。
“咦?您咋知道?”
“你家印书的名声现在可不小,前几天我还买了本你出的《算学初本》(黄巢为了培养会计人才编的算学入门书籍)呢!更何况你还在黑铁山上建了金龙观和黑铁山小学。”
贾春光对于黄巢这个本地名人看来是非常了解,一下子就猜到了他的身份。
“那贾叔,您家那本《齐民要术》能不能……”黄巢又来套近乎。
“滚一边去!”诸葛芸看黄巢那副吃了蜜蜂屎的模样,气不打一处来,低喝一声让他滚蛋。
“怎么分不清轻重呢?”诸葛芸觉得黄巢是猪油蒙了心。
“贾先生,既然您住的这么近,我们金龙观想聘请您做客座教授,待遇随便您说,您看行吗?”
诸葛芸一句话只抓要害,要书哪有要人好,有了人还怕没有书吗?
“呵呵,小娘子,某就喜欢这稼穑之事,不会教书育人,还是免了吧!”
没想到贾春光对诸葛芸的招揽毫不在意,因为他志不在此。
“您就不想光大祖辈的学说,造福万千黎民吗?”
黄巢一看贾春光不动心,急忙插嘴道。
“先祖的《齐民要术》已经问世将近300年了,黎民百姓的生活变好了吗?”
贾春光笑呵呵地问。
“肉食者鄙,不可与谋……那些世家大族是不会浪费财力物力来改进种植技术的,他们只要饿不死农民就好!”
“可,我不一样!我会推广《齐民要术》的!”
黄巢急道。
“某跟小郎一样,一直在推广种植技术,但是也就使得这卫固乡的农民种地好一些罢了,但是除田中害易,除朝中害难,黎民百姓一样过得穷苦,你我之力有何作用?”
看来贾春光一定是被伤透了心了,他一定也试图通过官府去推广农业技术,但是没有人搭理,也没有结果,心就凉了,所以躲在这梨园里做个隐士。
“如果我能研制出一种亩产千斤的粮食呢?”
黄巢抛出一颗重磅炸弹。
这下不但镇住了贾春光,也把诸葛芸震了个外焦里嫩。
诸葛芸急忙拉住黄巢的手,示意他别说胡话,这种话别说人家农圣后人不信,她一个没种过地的小娘子也不信呐。
旁边的亲卫们默默转过身去,表示我没听见,小郎君你接着忽悠。
“小郎君,你会作诗,会冶铁,甚至会炼女娲石我都信,但是你说这亩产千斤的粮食,是不是有点……”
贾春光一副不是我看不起你,你纯粹是班门弄斧的样子。
“贾公的《齐民要术》里是不是有很多农作物生长情况的记录,您有没有发现经过嫁接的植物有些产量会比较高!”
黄巢很自信的说,因为袁老研究杂交水稻也参考《齐民要术》。
“咦!?你别说,还真是!”
贾春光早就对《齐民要术》烂熟于心,稍微一寻思,还真是这么回事。
“我所说的这种高产作物叫杂交水稻!”
关于杂交水稻的原理黄巢还真知道,后世看穿越小说的时候,有的编者大大就真的在自己的书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过杂交水稻的技术。
“杂交水稻是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亲本品种进行人工授粉,使其结合并产生适应性更强、高产且优质的杂种后代。”
“首先,寻找一个高产而雄性不育的亲本品种,以及一个保持受精能力且质量较好的亲本品种。通过连续的杂交和选择培育,培育出相对稳定的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
这些后世的专业名词,有些黄巢都弄不明白,但是贾春光却一下子听懂了,专家就是专家,更何况人家是专了300年的家。
“然后在雄性不育系开花期间,将其花序除去花药,然后用保持系的花药进行人工授粉。这个过程确保保持系的花粉能够顺利传递到雄性不育系的雌蕊上,进行受精。”
“由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的授粉而得到的杂交种子是第一代杂交种。这一代通常具有较强的生长势、抗病性和适应性,也称为杂交优势。”
“在这一代基础上,选育出表现优秀、符合预期的杂交种,然后继续杂交,然后逐代叠加杂交优势,最后通过不断筛选,筛选出具有稳定性和较高产量、良好品质的杂交品种。总有一天会亩产千斤的,这就是杂交水稻。”
黄巢一口气说完,把贾春光说的目瞪口呆。
“也就是说,这里面最难的就是寻找雄性不育株的稻种是吧?”
贾春光猛然回过神来。
“不愧是农圣的后人,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这雄性不育株可是可遇不可求啊。”
“但是你说的很有可能实现,因为我的梨子就是这样种出来的!”
贾春光指着石桌上明显比普通梨子大了很多的梨子说。
“哈哈!这下贾叔信我了吧?!”
黄巢拍手大笑,诸葛芸捧起桌子上的梨子一脸沉思。
“哈!哈!我能超越先人了!”
贾春光一改之前一脸淡定的模样,两眼望天,喃喃自语。
“贾叔,我聘您做金龙道学研究院的研究员,您平时也不用去上班,你就鼓捣杂交水稻就行,花多少钱我一力承担,您要是研制出杂交水稻,以后所有卖种子的钱给您两成!”
黄巢赶紧诱惑道。
“呃!我要钱干嘛?我自己种地就能养活一家!”
贾春光一副安贫乐道的模样。
其实是黄巢误会人家了,人家种地水平那么高,还真不愁吃喝,再说了人家立志当个隐士,还真不在乎黄巢那点黄白之物。
“贾叔,这造福百姓和造福自己并不冲突啊,您只要安心研究就好,剩下的一切由我!”
黄巢自然不会放过这种能在公元9世纪就搞出杂交梨子的牛人,赶紧划拉到碗里来。
“随你,快滚,别耽误我研究杂交水稻!”
转眼,贾春光就翻脸不认人了,一副你快走,你耽误我时间的样子。
说着,贾春光就奔向即将收获的稻田!(此时还没有进入唐末小冰河期,北方也能种植水稻)
黄巢摇摇头,拉着诸葛芸就走,他知道对于科学狂人而言,一旦进入研究状态那是六亲不认的。
黄巢一回金龙观,就开始给贾春光安排人、财、物,他知道在唐末只要攥住了粮食就立于不败之地,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了。
为此,他特意成立了一个农科院,开始搜罗周边所有的有经验的老农往里面塞,同时也往里面塞些小孩当学徒。
然后成立了杂交水稻课题组,交给贾春光,黄巢给的项目经费是:没有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