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唐末之祸乱天下我在淄博吃烧烤

第4章 河南道绿林总瓢把子

虽然黄巢在一本正经的干事儿,但是不管谁都认为黄巢又是在瞎折腾,包括围了一圈儿嘻嘻哈哈的陶工们,概因为黄巢身边围了一大群小孩儿,这里面有黄巢叔伯家的兄弟姐妹,也有自家的兄弟姐妹,还有来贺寿的亲戚家的小孩儿,都手里攥着一支硕大的糖葫芦围着我转。

本来黄巢熬出白糖,做出糖葫芦就是来哄弟弟妹妹的,没想到这个时代的小屁孩儿根本就抵御不了糖葫芦的魅力,他们深刻地认为黄巢“夜梦遇仙人授业”这事儿肯定是真的,要不然凡人是做不出糖葫芦这种美食的……

“二兄,二兄,糖葫芦真好吃,吃完这支还有吗?”

“二兄,二兄,你这是在干嘛,又是在做好吃的吗?”

“二兄,二兄,为什么糖葫芦是红色的?”

“二兄,二兄,我嫁给你是不是天天有糖葫芦吃……”

他娘的,才四岁就要嫁给我,想屁吃呢!一群小屁孩烦不胜烦!

“小郎,小郎,你那糖霜是怎么做的,教教我好不好?”

“嗯?!这是谁?不简单呐!”一个关注点不一样的小娘子,“你是谁?”

“这是诸葛家的小娘子,是咱家老夫人(黄巢的奶奶)的甥孙女儿,跟着自家耶耶来给家主祝寿来的”,管家黄福急忙介绍。

“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要学做糖霜?”仔细一看,这诸葛家的小娘子长得还真不赖,虽然只有七八岁的模样儿,但是皮肤吹弹可破,眼黛如烟似幻,笑则精灵古怪,颦则乖巧可人,不愧是跟诸葛亮大帅哥有相同基因的山东美女,仔细一看找的还挺像刘亦菲。

“我叫诸葛芸,我学做糖霜当然是要自己做糖葫芦吃呀?”小姑娘一脸无辜地说道。

我信了你个鬼,你要是跟别的孩子一样一边流口水,一边吸溜鼻涕我也就信了,可你不吃糖葫芦,一块块地扣糖壳儿算怎么回事?"说吧,这糖霜你准备怎么卖?”这些士族出身的大小姐就没一个单纯的,看了这晶莹剔透的糖霜肯定就“心生歹念”了,反正老黄家做诸葛家的商业白手套也不是一两天了,卖盐是卖,卖糖也是卖,谁还嫌钱多烫手咋地?

当然给诸葛家卖私盐和给自家卖糖霜自然不能是一个路数,诸葛家需要黄家的制糖技术,黄家也需要诸葛家的官面儿庇护,要不然在这个时代做什么生意都别想做大了,所有的社会资源几乎都被世家大族占据了,要是没点家族背景,稍微弄点挣大钱的买卖就得给人家生吞活剥了,虽然琅琊诸葛家到了现在已经基本沦落为寒门(别以为寒门就是穷人家,寒门其实就是失了势的世家大族)了,但是毕竟祖上阔过,在朝廷里大官没有,但是小官儿还是不少的,更何况几百年的世家联姻,早就编织了一张盘根错节的大网,至少在山东地面上给黄家遮风挡雨还是能行的。

“啊!这你都猜到了?”小姑娘虽然又聪明又早熟,但是在一个二十一世纪大好青年的面前还有什么心思可藏?

“晶莹剔透的糖霜没见过吧?你觉得你值几多钱?”黄巢笑眯眯地问,真是忍不住想捏一捏她吹弹可破的小脸儿,哎,又是在一个无能为力的年纪,遇到了想要作为的你……

“我以前只吃过饴糖和灰糖,饴糖一般10文一两,灰糖(杂质很多的红糖)一般20文一两,霜糖(杂质较多的白糖)一般60文一两,你这糖洁白如雪,甘甜无苦,还能熬成晶莹剔透水晶状,我没见过,不过怎么也得比普通霜糖贵?”卧槽,唐朝糖这么贵的吗?《唐史》不是记载记载太宗遣使(就是一人灭一国的王玄策,没想到吧?人家去学制糖技术还能顺便灭个国,唐朝就是这么牛逼)至摩掲陀国,“取熬糖法,即诏掦州上诸蔗,柞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逺甚”(摩掲陀国就是印度)吗?这都过去一百年了,怎么还这么贵?古代一斤16两,按诸葛小娘的说法,黄巢做的这白糖还不得80文一两,1280文一斤?按照唐玄宗开元年年间通货膨胀之后的价格,现在的斗米价格约在50文左右,一斤米的价格约为2.5文(一斗约为20斤),也就是说一斤白糖可以换512斤米,这价格……

“糖一直都是贵人所食,尤其是霜糖,一般人可吃不起……”小姑娘舔一舔红彤彤的糖葫芦,表示我是贵女,我能吃糖。

好好好,你能吃,问题是,我跟你一个七八岁的小娘子谈的来吗?

“制糖之法,自然不能白教你,你可以叫你家长辈来找我家谈合作。当然你让我捏一捏脸,我就再给你一支糖葫芦……”实在忍住不想捏捏婴儿肥的小脸蛋儿。

“哼!我才不要你捏我的脸……不过你要是教我做糖,我就让你捏一下……”还真以为我是五岁的小孩儿啊,让我捏一下我就送你个聚宝盆,想也没门儿啊。

“这次跟她一起来的长辈是谁?跟咱家长辈说一声,过会儿我去拜见!”黄巢理也不理臭小娘,转头对管家黄福说。

“是老夫人的弟弟一家一起来给家主贺寿的,老夫人的弟弟就是诸葛家的总柜(商业集团总经理的意思),小郎应唤作舅爷”。像诸葛家这种大家族一般家业都是分开执掌的,嫡系宗脉一般掌握农田庄户,保留诗书传家的传统,追求的是“学而优则仕”,另外会选择比较优秀的嫡系支脉掌握商铺产业,为家族赚取钱财,倒卖物资,追求的是“富家强业”,一般的庶出宗脉则会成为家族的管事,混得差的甚至沦为庄户。诸葛芸家也就是奶奶一家实际上就是诸葛家的“商户”,这也是老爷子一个厮杀汉能娶到诸葛家大娘子的原因。既然诸葛芸家是诸葛家的“职业经理人”,那么诸葛芸上来就窥伺制糖技术也就不奇怪了。

当然,这事儿还得跟舅爷谈,诸葛芸一个小屁孩儿又做不了主。

“小郎,小郎,那首诗真的是你做的吗?还有那首儿歌你教我唱好不好,好奇怪的歌,有些词儿没记住……”诸葛芸见黄巢不愿意跟她多说制糖的事儿,赶紧转移话题,作为一个优秀的商家小姐,她自然知道应该怎样对待我这样的“商业伙伴”,不能冷场,不能冷落,不能冷静……

“二哥,二哥,唱歌听,唱歌听……”旁边的兄弟姐妹们一听顿时来劲儿了,叽叽喳喳地吵吵着就要黄巢再唱一遍《勇气大爆发》。

黄巢这群叔伯兄弟、姐妹,大的八九岁,小的两三岁,再小一点的自然还在娘怀里没跟来,这会儿又是糖葫芦,又是儿歌的,有点越来越嗨的架势。这群小屁孩黄巢还得哄好了,处好关系,因为史书上记载,这里面的大部分都是黄巢将来造反的班底(黄家八兄弟,当然黄巢的娘没那么能生,这里面包括庶出的兄弟和叔伯家的兄弟),所以黄巢只得一遍又一遍地教他们唱《勇气大爆发》,结果就是一群娃娃站在浓烟滚滚的瓷窑旁声嘶力竭地吼着二十一世纪的儿歌,一群黑不溜秋的陶工蹲在土堆旁看新鲜,一个一个笑的只看得见一口大白牙。

在这个时代,家族就是在社会上立身的根本,因为株连制度,只要造反,最铁的铁杆就是家里的兄弟姐妹们。不过历史上黄家这些造反众除了黄巢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留下名字的也只有黄存、黄邺、黄揆等寥寥数人。可能跟资质有关,可能跟教育有关,但作为天生的起家班底,这一世,这帮兄弟得教育好了,将来作为造反班底才能以较小的代价造反成功。

所以,这帮小屁孩儿,从小就得笼络好了,还得好好灌输造反思想和造反知识,将来作为革命火种才能在撒出去之后变成燎原之势,毕竟后来加入的将领不说忠诚度问题,就说如何在公元9世纪搞一场社会革命就没人能懂,所以黄巢想在淄州开创家业之后,就搞个“造反培训班”,把家里的兄弟姐妹都拉去搞造反启蒙教育,估计凭借黄巢的神童名头,家里人也不会拖后腿,毕竟谁还不想自家孩子也是神童呢?不过到了黄巢的碗里,他可不会教诗词歌赋,什么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什么游击战术,民兵训练……统统安排上,黄巢就不信了,从十岁培养到二三十岁还培养不出几个造反人才来。

事实上,这些年来,黄巢的这些兄弟姐妹们已经把我当成了天然领袖,这里面当然少不了好吃的吃食,好玩的玩具,好听的故事等等的原因。不管是嫡出的还是庶出的,至少在黄巢这一代没有不服气的,一个个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在外人看来就是黄家的儿女们比较团结,喜欢一起玩乐,实际上只有黄巢自己知道,培养班底是可以从稚童做起的。

虽然黄家比不得那些世家大族族人动辄口众千、万,但是在老爷子和老爹两代人(黄家从老爷子那一代开始发迹富裕)的努力下,也有了子弟过百(老爷子兄弟三个,儿子十个,女儿四个,已经出生孙子二十多个,孙女十几个,不得不说老黄家的种就是好,能生,存活率还高),如果加上女子的联姻,黄家在曹州冤句县也算得上数得着的大户。更何况黄家的主要势力主要来自于黄氏盐帮的票帅、盐丁、亭户和黑道上的大哥地位,再加上诸葛家官面上的庇护,所以黄家虽然是个商户,但是至少在曹州冤句县称得上是一霸,历史上黄巢刚起义那会儿可是从自家就拉出五千人的嫡系队伍,想想黄家有多大势力吧!

这就是晚唐的社会现状,什么叫军阀割据?不是藩镇林立就是军阀割据,而是地主豪强家组建小军阀,小军阀拥护大军阀当节度使,节度使代表辖区内的大大小小的山头对抗朝廷的盘剥削弱,这才是晚唐军阀割据的实际情况。

真实的历史上,固然有残暴不仁的节度使,搞割据称帝、穷兵黩武之类的狗屁倒灶的事儿,但是更多的情况是节度使就是军镇内的小军阀“选”出来的招牌,好用的时候替自己应付朝廷,节度使违背麾下将兵们的利益的时候一刀砍了,再“选”一个应付朝廷,朝廷和地方的对立,明面上是朝廷和藩镇的对立,实际情况却是世家大族把持地方,牙兵镇将自成体系的社会现象。尤其是在广大农村,一个又一个的“庄堡”、“族村”、“群社”才是真正的基层单位。

像黄家这种有独立武装,有独立财源,有庄堡田舍的大族在晚唐不要太多,更何况黄家比起真正的世家大族真正屁都不是,真正的世家大族真称得上是国中之国,皇帝可以随便换,节度使可以随便换,但是这是世家大族却世代把持地方政权。

所以在晚唐才会出现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说节度使得散尽家财哄着牙兵打仗,牙兵不满意就把节度使一刀砍了另换一个的情况。也正是因为晚唐到五代十国时期武人的嚣张跋扈,才造成了以后得中国历史上历届统治者对武人防范“家贼甚于外敌”,武人地位从宋朝才一落千丈,最终沦为寇贼流民团体。

在这里还得说一下黄家这个“山南道绿林总瓢把子”是怎么来的,当然不是自封的,也不可能是黑道老大选出来的,更不可能是朝廷册封的,那怎么来的呢?

首先不要把古代的绿林好汉单纯的想象成打家劫舍的强盗,作为一个社会群体,靠打家劫舍是无法长时间生存的,因为没有经济循环的社会群体只有衰亡一条死路。所以所谓的绿林好汉其实就是一群做黑色或灰色产业的非法商团,这些人的主要业务有贩私盐、当雇佣兵、当镖师、当民团、当私矿矿徒,总之就是什么非法干什么,什么赚钱干什么,什么世家大族不屑于干干什么,主打一个不服管教、不服王化、不干正事。但是不管干什么,都得有长期来钱的渠道,那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强盗流匪是不被真正的绿林接纳的。

那黄家是怎么当上“河南道绿林总瓢把子”的呢,简单来说就是三个方法,一个是贩私盐走货的分销利润,简单来说就是黄家负责贩私盐,各地方的绿林好汉负责走街串巷地卖私盐,因为卖的是生活必需品,所以这是个可以长期吃饭的好买卖,所以河南道地方上的山寨基本上都是黄家的“分销渠道”,黄家作为上家自然要被奉为总瓢把子;

还有就是黄家整合河南道黑道势力给物流行业进行的“资源再分配”,简单来说就是商家委托镖局走镖,镖局交过路费给黄家,黄家分润过路费给沿途的绿林势力以保障走镖安全。所以说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镖局和山匪其实是一家人,而黄家就是当家人。那种动不动就“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的土匪在真正的古代历史上活不过三集,不是被地主豪强剿灭,就是被同道大佬吞并。而且这种收费方式比打家劫舍稳定的多,简单的多,还不会产生伤亡,实在是各个山头稳定财源的有力渠道。

再有就是黄家给绿林好汉们提供安全庇护和“创业资本”,一旦有山头遭到朝廷或地方势力的围剿,或者漏了风上了捉刀人的悬赏令,那么只要不是大奸大恶的就可以来黄家寻求庇护,黄家在一段时间内给安排工作、供给衣食、提供庇护,资质比较优秀的黄家还会给与“创业基金”或“起家班底”,帮助各位绿林好汉另立山头或东山再起,而这些好汉们在接受了黄家的庇护或创业支持后,自然要奉黄家为主。

这就是“河南道绿林总瓢把子”的来由,黄老爷子不是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的武林盟主,也不是农民军起义领袖,而是“河南道黑灰产业商会主席”,当然这个主席背后不但有河南道整个道的私盐买卖的财力支持,还有一支核心团队由近1000精干亡命徒组成的盐丁武装和外围由数不清的亭户(负责生产粗盐的工人)、庄户组成的暴力团体支持,所以黄家才能仅靠一个寒门诸葛家的官面关系就能在河南道混得风生水起。这也是为什么黄家历经李家的淄青军镇和朝廷的天平军镇而依然我行我素的原因。

可以说黄家除了政治地位没有,其他方面该有的基本都有了,这也是黄家为什么一直想要培养家族子弟科举做官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