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1章
向洋这是想用这个小商品贸易,带动更多的地市一起发展。
他是省委书记,不能只重视一个城市的发展,而是要全省统筹。
这个张恪清当然不反对,郑城作为省会城市,重点发展大企业更合适,那些中小企业建厂反而占地方。
在张恪清看来,市里下面一些县级市成立的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有些就走偏了,引入了太多凑数的小企业。
向洋笑着说道:“那我们绝对能成为北方的小商品交易中心城市,带来的税收、就业等一定更多。”
张恪清却说道:“向书记,我们的小商品不只是可以面向国内,还能面向中亚和欧洲,虽然那我们不靠海,但我们可是有空中丝绸之路的政策,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中欧班列。”
向洋惊讶的看着张恪清:“中欧班列要增加了?增加多少?”
郑城开通中欧班列,是在张恪清刚调到郑城的那年开始的,总共也才三年多。
其实中欧班列一共三条线路,但频次并不高,目前累计也才四百班次左右,累计货值二十亿美元左右。
这个数据跟海运比起来,微乎其微。
可南河是不靠海的,除了航空就是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价格高,运量小,铁路运输对南河的制造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向洋记得年初的时候上头说过要增加频次,但实际上增加的也不多,现在终于是要再次扩大了吗?
对于张恪清这个消息,向洋是十分信任的,不只是因为张恪清不可能在这种大事上骗他,还因为张恪清的岳父是商务部长唐文忠,增加频次的事情,肯定绕不开商务部。
张恪清很笃定的说道:“应该会增加三倍以上,其中有不少是我们郑城始发的,也有不少会路过我们郑城。”
他记得前世从明年开始,中欧班列开始爆发性增长,根本的原因就是不列颠脱欧之后,国内加深了跟欧盟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同时也是丝路计划开始逐渐发力。
而明年中,好像从乌城始发的专列就会开通,那时候乌城的小商品贸易会迅速再次攀升一个台阶。
这个机会不如就给南河了,从郑城始发可以节约不少运费,也会更有竞争力。
而且南河的生产成本,实际上比乌城那边更低,因为这边人多,人均工资更低。
只要省里给予一些政策性的扶持,就能极快的发展起来。
乌城那边,还是专攻远洋贸易更好,不要吃独食嘛。
向洋瞪大眼睛:“三倍以上?这么多!”
看来上头跟欧盟的贸易会急速攀升,这个机会南河当然要抓住。
他们之前就借助魔都合作组织峰会的机会,跟中亚和欧洲一些国家签订了不少的贸易合同,如今中欧班列要增加,那么运输会更方便,贸易额当然也应该继续增加。
张恪清看着向洋不敢相信的样子,点头肯定的说道:“未来肯定会保证每天都有一趟中欧班列往返,甚至可能每天不止一趟。”
他记得前世就提升到了每周保底八去八回,甚至还有一些没有挂中欧班列名义的火车在进行着贸易。
而今年呢,不过是每周两去两回,这还是张恪清岳父力主增加的,去年的时候更少。
“向书记,除了频次会增加,相关的下货点也会增加,会有更多的欧盟国家加深跟我们的贸易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