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华娱教父雪夜漫游
035:改变拍摄计划
小
大
程野做了个“请”的手势:“讲的是国共内战时期,我党地下战线的故事,嗯,应该算是谍战类的小说。”
“谍战类?好新颖啊……” 他想起程野当天拿的那本关于李克农的书籍了——李克农,中国情报战线的大佬,被誉为特工之王的人物。 谍战类的文艺作品在后世已经不算新鲜了,是一个大势题材。电视剧有《潜伏》、《暗算》、《伪装者》,电影有《风声》,小说也是数不胜数,而且精品繁多。 精品率高的原因也是因为这个题材难,对创作者的知识储备和创作能力都有极高要求,不像偶像剧,阿猫阿狗都能写两笔。 有个高官女儿,还写过一部爱情偶像小说,拍成了电影,自己当女主角,拉来陈冠希做男主,全市中小学生都被要求去影院瞻仰。 后来事情曝光引发争议,女主的父亲被降职使用。 但是在2000年这个时间段,相关题材的知名作品的确不多。 最有名的一部谍战剧应该还是1981年的《敌营十八年》,算是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历史意义重大,收视率高达99%。当然,也是因为当时没别的剧可看。 钱译彬忍不住心道:关于情报人员的故事,那可不好写啊。知识储备要求高不说,还得有足够的世情经验才行,一個高中生,写出来的东西八成幼稚的没法看。 想着,他从第一行开始读,本来只是一目十行,但是没一会儿,就开始从头仔细看起。 然后就越看越震惊。 文笔、故事、人物,都非常成熟。 一个普通的青年,本来是国党的监视人员,因为意外发现自己的女友是共产党,想要保护女友,却意外地卷入风波当中,最终成了我党在天津站的一位情报人员。 而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组织给他派了一位“妻子”。 原定的妻子意外身亡,于是派了她大字不识的姐姐,粗鲁、马虎,和心细如发的余则成形成鲜明对比。 有着有趣且强烈的戏剧冲突。 在并肩作战的过程中,二人产生了感情。 其中,为了不占篇幅,左蓝之死被程野一笔带过了。 但是“佛龛”李涯,程野用了不少笔墨,也成功地让钱译彬这个第一位读者有了不少触动。 尤其是李涯的那句台词,“我干这一行真不图立功受奖,为党国消除所有的敌人,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抗日如此,反共亦是如此”,让钱译彬颇为感慨。 这是个有理想的敌人。 把敌人塑造成一个另类的“好人”,这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属于偏高级的技法,很明显,程野掌握了。 花了四十多分钟,钱译彬才把整篇小说看完,脑子“嗡嗡”的,这是一个高中生写出来的?! 再看向程野时,眼神明显不一样了。如果说刚刚只有一个成年人对晚辈的欣赏,那现在就多了几分对才学之士的尊敬了。 看钱译彬放下稿子,程野问道:“如何,你读起来怎么样?有没有觉得内容过于冗长或者过于简单。” “没有。”钱译彬答道,“非常好,无论哪点都很好,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 程野轻吁了一口气:“那就好。” 他增添了不少内容,怕自己没收住,加法做得太过。他自己太熟悉这篇小说了,所以判断力有所下降。 “这篇文章完成度很高……对了,同学,你怎么称呼。” “程野。” “程野……程同学,你这篇文章有没有投稿,考不考虑在《京城广播电视报》上发表?我可以帮你内荐。” 他之前就在广播电视报工作,算是熟门熟路,内荐一篇文章对他来说不难,更何况是如此优秀的小说。 虽然他也清楚,这么优秀的作品,要想发表想必也不是一件难事……所以看似是主动提供帮助,也是有一点私心在的,希望给老单位讨点便宜。 “暂且不用了,老师。”程野婉拒道,“我打算发表在《人民文学》上。” “《人民文学》啊,那难度可不低啊……” 钱译彬有些惋惜,广播电视报和《人民文学》肯定是无法相提并论,人家可是文学类期刊的龙头。人民打头,可不是普通人民能上的。 一个高中生,想要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作品,可谓是难如登天……可是,看过这篇文章的钱译彬,却觉得没有什么不可能。 这时,作为记者和编导的敏锐度再次让他发现了其它的事情:“对了,你看这么多历史类书籍,是不是想写一篇历史题材的小说?” 程野点点头:“我想再写一篇关于【邮差】的故事,投稿《收获》。” 嚯!不是《人民文学》,就是《收获》,图谋可真不小啊。 听对方这番话,似乎这篇小说还没有动笔,但是钱译彬的好奇心已经被勾起来了,问道:“关于邮差的故事?大致是什么样的?” 程野没有透露太多,只说道:“就像我刚刚说的,驿传很重要,同时难度也很大,里面的细节不经过研究旁人是无法理解的,一研究才发现无比复杂,令人头大如斗。” “高层领导人物想要把某样物资从一地运往另一地,只需要下一个命令,可真正负责传递物资的小官考虑得可就多了。” “比如说,该怎样选择交通工具?物资如何存放?运送物资的牲口中途生病了怎么办?古代路况不好,水路山地该如何行进?碰到盗匪怎么办?碰到野兽怎么办?碰到疫病怎么办?运送人员的食水怎么解决?多地辗转,路过一座城池,当地主官不肯配合怎么办?都是困难,而这当中就有许多事情可讲……比如说……” 程野摸了摸下巴,继续道:“老师,你应该听过杜牧的那首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钱译彬点头:“听过。” 怎么可能没听过,开玩笑,我可是中传的高材生! “这句诗其实包含的隐藏信息有很多,荔枝在岭南,要运送到长安,相隔千里,古代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水路交通和物流技术。而荔枝这东西又娇贵: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荔枝成熟在六月上下,正热的时候。到底是怎么从那么远的地方送到长安而保持新鲜不变质的?这当中就有文章可做了。” 没错,程野要写的下一篇小说,就是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