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觐见之路
李云泞处理完小七和刚子的事务后,才缓缓转身,向着吴璐瑶欠身,带着一丝歉意地说道:“吴仙子,实在不好意思,因处理了一些杂务,让您在此久候。”他的话语中满是诚意,态度谦逊有礼。
吴璐瑶保持着那份清冷的美,面容之上并未流露出太多的情绪波动,只是轻轻启唇,声音如冰泉般清澈:“李公子过虑了,吴某此番前来,确实有件事情需要仰仗公子的协助。在我出发之前,家师特别叮嘱,您的师傅吴莫聪,原是圣教中的高人,与家师同辈份,因此我们今后不妨以师兄妹相称。”
“那是自然,今后我便是你的师弟,师姐不必再客气地称呼我为公子,显得太过生分。”李云泞微笑着回应,他的话语间带着几分亲昵,随后更是俏皮地行了一礼,充满了幽默感。
沐云瑶见到李云泞这副风趣的模样,忍不住在心底偷偷笑了笑。而吴璐瑶,作为拜火教的圣女,素日里众人皆是对她恭敬无比,即使与师傅相处也是恪守礼节,今日李云泞在她面前这般随意而又幽默,让她一时之间感到有些不适应,心中既觉得李云泞的言语新颖有趣,但她那惯常清冷的形象又不允许她轻易地笑出声来,这使得她的内心感到几分难耐,仿佛有笑声在喉咙里打转,却始终无法释放。
沐云瑶眼角轻轻一瞥,便洞察到吴璐瑶的局促不安。她轻启朱唇,温言细语地为她解围:“老爷留你,莫非是为了商讨觐见之事?不知进展如何,这觐见之事,是否觉得有些棘手?”
吴璐瑶的注意力瞬间被这番话所吸引,她的目光闪动,心中暗自感激沐云瑶的机智与体贴。此次她不远千里来到京城,正是为了觐见天子,求得一份册封。
李云泞轻轻呷了一口香醇的茶水,然后缓缓地开了口,声音平和而有力:“家父会提前与其他世家家主打招呼,做妥善的安排。我这边只需按照朝廷的章程上奏,觐见一事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至于能否得到天子的青睐,获得册封,那就得看那位圣意如何了。”说着,他修长的手指轻轻向上一抬,暗示着那位高高在上的天子。
吴璐瑶的脸庞上首次绽放出了激动的神色,她的眼眸闪烁着真挚的光芒,仿佛春日里初绽的花朵,既娇艳又充满生机。她转向李云泞,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那是源自心底深深的感激之情:“如此有劳师弟和伯父了,真是感激不尽。”话语间,她的双手轻轻交叠于胸前,微微欠身,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她诚挚的谢意与无以言表的感动。
李云泞连忙站起身来,双手轻轻摆动,做出虚扶的姿态,温和地说道:“师姐,咱们都是同门师姐妹,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无需如此客气。”
“好啦好啦,我知道你们亲如一家,就别在这里互相客套啦。”沐云瑶见状,适时地插话进来,想要调节一下略显拘谨的气氛。她眼光敏锐,早已看出吴璐瑶是个不善言辞、性格内向之人,便想着让大家更随和一些。
有了沐云瑶的调节,吴璐瑶也放松下来了。之后李云泞正式的和吴璐瑶谈起了觐见的事情。譬如建国的国号,认大周为宗主国的朝贡……诸如此类专业的事情。
一番详谈下来,李云泞发现吴璐瑶真是不善言谈,基本都是问一句答一句。但就吴璐瑶的回答可以看出,塞伊奈对建国之事确实是做了充分的准备。
当下正值明媚五月,塞伊奈国的建国大典筹备正酣,盛典定于腊月十二这一吉日,以彰显对大周王朝的崇高敬意。为避天干之数,特意选取了十二地支中最为尊贵的数字,寓意着国运昌隆,绵延不绝。新国之名,初定为“夏”,此名意在铭记华夏民族的深厚根基,传承千年文化血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南洋之地,物华天宝,尤以香料闻名遐迩。至大典之时,夏国将精心筹备,每年向大周王朝进献珍稀胡椒与豆蔻若干,其品质上乘,香气馥郁,足以令人心旷神怡。更有黄金十万两,熠熠生辉,作为贡品献上,彰显夏国对大周的无限敬仰与忠诚。即便是见多识广的李云泞,面对如此丰厚的贡品,也不禁瞠目结舌,惊叹不已。
要知道,胡椒与豆蔻在京城之中,价值连城,其珍贵程度堪比黄金,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塞伊奈国此番朝贡,不仅是对大周王朝的一种礼遇,更是两国友谊的深厚见证。每一粒胡椒、每一颗豆蔻,都承载着夏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于大周王朝的深深敬意。这份诚意满满的朝贡,无疑将为两国的友好关系增添新的光彩,共同谱写历史的新篇章。
得到了这份丰厚的朝贡之后,李云泞心中暗自笃定,认为册封之事已然是胜券在握,几可定论。
接下来的数日,李明阳逐一登门拜访了他的岳父赵天尧、尚书令王鹏举以及侍中崔名石,就南洋百姓欲建立夏国,并恳请大周作为宗主国之事,与这几位德高望重的家主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期间李明阳有意隐去了塞伊纳等人拜会教的身份。
由于塞伊纳献上的朝贡极为丰厚,赵天尧、王鹏举与崔名石皆毫不犹豫地表示了赞同与支持。
尤其是深谙商道奥秘的崔名石,他不仅对此事表示了支持,还主动询问起了南洋商路的相关情况,言语间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他的这一举动,无疑为李明阳带来了更多的信心与希望,让他更加坚信,这条通往南洋的商路,将会为大周带来新的繁荣与机遇。
一切准备就绪后,李云泞以鸿胪寺少卿身份,呈上奏报。
遥在南洋,有一方民众,心怀华夏文明之璀璨,渴望在这片遥远而肥沃的土地上建立起自己的国家。他们民心所向,皆以华夏为尊,视大周为文明之光、宗主之国,愿在浩瀚的海洋中,与大周同舟共济,共享太平盛世。
此方民众的女王,名曰吴璐瑶,她不仅拥有超凡的智慧与勇气,更怀揣着对华夏文化的深厚敬仰。为表归附之诚,女王亲率使团,不辞辛劳,远渡重洋,只为进京朝觐天子,乞求大周天子赐予册封,正式确立两国之间的宗藩关系,让这份遥远的情谊得以世代传承。
吴璐瑶女王此行,不仅是为了国家的未来,更是为了那片遥远土地上万千子民的期盼与梦想。她希望借助大周的威仪与智慧,引领自己的国家走向更加繁荣与昌盛的道路。而这一切,都将在天子的一纸诏书中,化作现实,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李云泞在奏报的最后,深情地表达了对天子圣明决断的期待,以及对两国友谊长存的祝愿。他相信,在天子的英明领导下,大周与南洋新国之间的友谊之花,必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照耀着这片广袤无垠的天地。
当那封承载着祥瑞之兆的奏本缓缓递至天子杨旭的御案前,他轻轻展开,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喜讯瞬间点亮了他眼中的光芒,龙颜大悦,仿佛春日暖阳照耀心田,驱散了一切的阴霾与忧虑。此前边疆草原部族不远千里,怀着敬畏之心,虔诚踏入京城朝圣,如今有那远隔重洋、以往只存在于传闻中的海外之国,也表达了归化之心,愿成为大周版图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这一连串的喜讯,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杨旭的心田,让他的胸襟豁然开朗,仿佛站在了历史的高点,俯瞰着先辈们未曾触及的辉煌。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壮志,感觉自己仿佛已经跨越了时间的长河,不仅在治国有方上超越了先祖,更在拓宽疆域、怀柔远人方面,书写下了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杨旭深知,这不仅仅是国家实力的展现,更是天下归心、万邦来朝的盛世象征。他暗暗发誓,定要以更加睿智与宽广的胸怀,继续引领这个古老而强大的国家,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让后世子孙铭记,这一朝,是他杨旭,让帝国的光芒照耀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于是杨旭大笔一挥,宣海外女王吴璐瑶朔日大朝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