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厂长:我觉得差不多就行了。
李副厂长沉默片刻,手指在沙发扶手上轻轻敲击着。他显然没想到黄智超会把条件卡得这么死,而且还搬出军区大院那两位老领导。“智超,”李副厂长缓缓开口,“你这个条件,可有点……苛刻啊。咱们厂里,符合条件的军属,怕是不多吧?而且,技术工人,还是厂里这些老人更可靠。”
黄智超笑道:“李副厂长,技术可以学嘛。我们新厂是新生产线,很多东西都要从头学起。相比之下,纪律性和稳定性更重要。至于军属多不多,这个您放心,我已经跟李老、丁老那边说好,他们会帮忙在大院里组织筛选,初步估计,满足我们初期两百人需求的军属还是能找到的。当然,如果咱们轧钢厂这边有符合条件的军属愿意来,我们热烈欢迎,待遇绝对不会差!”
他端起茶杯,做了个“请”的手势:“所以,还得麻烦二位领导,如果真有合适的人选,看看是不是符合这个‘军属优先’的原则。只要符合,我这边肯定没二话!”
李副厂长看着黄智超笃定的样子,知道这小子是铁了心,而且背后还有军区那边的支持,硬来怕是不行。他端起茶杯喝一口,放下时,脸上已经恢复平静:“行,我知道了。军属优先,这个原则我记下了。我回去再了解一下情况,看看厂里有没有符合条件的。”
马主任也只好跟着点头:“对,对,我们回去再问问。”
黄智超站起身:“那辛苦二位领导了。以后分厂这边,还需要总厂多多支持,常来指导工作啊!”
“一定,一定。”李副厂长站起身,和黄智超握了握手,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神色,同马主任离开了办公室。
看着两人离开的背影,黄智超轻轻呼出一口气。总厂这边的压力算是暂时挡回去,但这事恐怕没那么容易结束。不过眼下,当务之急还是把厂子运转起来。军属优先这个原则,必须坚持,这不仅是为兑现承诺,更是为新厂的纪律和稳定。
接下来的日子,招工工作在黄智超坚持“军属优先”的原则下有条不紊地进行。正如预料的那样,军区大院那边给予了大力支持,很快就推荐了一批符合条件的军属。经过筛选和简单的面试、政审,两百多名新工人尘埃落定。
又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和设备调试,电动自行车分厂终于迎来了正式投产的日子。崭新的厂房里,机器设备嗡嗡作响,穿着统一蓝色工装的新工人们,脸上洋溢着激动和期待,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起来。他们大多是军属,身上带着一股子认真劲儿,厂区里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黄智超站在车间二楼的观察走廊上,看着下方渐渐成型的电动自行车骨架,心中充满了欣慰。然而,这份欣慰并未持续太久。
仅仅试生产了不到一周,问题就暴露出来。质检科负责人老张,那个从部队转业过来的中年汉子,脸色铁青地抱着一摞报废单和几个变形的零件,脚步匆匆地敲开黄智超办公室的门。
“厂长,出大事了!”老张一进门就急吼吼地说道,将手里的东西往桌子上一放,“您看看!这几天的产品合格率,低得吓人!一开始只是个别零件尺寸不对,还能调整,可现在组装线上发现,很多车架和车把根本装不到一块儿去!不是这儿歪了,就是那儿角度不对,强行装上也是歪歪扭扭,这要是出厂,非出人命不可!”
黄智超心里“咯噔”一下,脸上的笑容瞬间收敛。他拿起那几个零件,又翻看报废单,眉头越皱越紧。报废单上记录的问题五花八门:
车架焊接角度偏差、弯曲弧度不一、零件钻孔位置偏移、毛刺未打磨干净……每一条都指向一个可怕的现实:缺乏标准化作业。
“怎么会这样?岗前培训不是强调过操作规程和图纸要求吗?”黄智超放下报废单,站起身,“走,去车间看看!”
两人快步来到生产车间。部分生产线因为组装问题已经暂时停下来,一些工人正围着一堆不合格的半成品议论纷纷。黄智超径直走到堆放问题产品的区域,拿起几个刚下线的车把和车架仔细比对。
果然,问题很明显。同样型号的车把,有的弯得缓和,有的角度就显得生硬;两个看似一样的车架,放在一起比较,连接处的角度竟然有肉眼可见的差别。
“老张,你带几个人,把这批不合格的产品都挑出来,打上标记,暂时封存。通知下去,所有工序暂停,原地待命!”黄智超沉声吩咐,脸色异常难看。
“是!”老张立刻去安排。
黄智超则走到一群正在低声议论的工人中间。他目光扫过,看到几个年轻工人脸上带着茫然和一丝不服气。
“大家静一静!”黄智超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让嘈杂的车间瞬间安静下来。
他拿起一个尺寸明显有偏差的车架接口:“谁能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图纸上的角度是多少?允许的公差是多少?!”
人群中,一个脸圆圆的小伙子,名叫王大力,是军属子弟,性格比较活络,有些紧张地站出来:
“厂长,可能……可能是我焊的时候,觉得那个角度更顺手,就稍微偏了一点点……我寻思着,差不离就行呗?以前在家帮我爸修农具,都这么干的。”
他话音刚落,旁边一个瘦高个,叫李明,也小声嘀咕:
“是啊,厂长,我打那个孔的时候,感觉稍微往下一点,装起来可能更方便,就自己调了下。说明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