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刘仁轨
第三百五十二章 刘仁轨
一场足以致命的误会在宋国人心中産生了。
他们只看到那些船只上面挂着的大唐旗帜,却不知道,这是大唐海军的船只,而且大唐海军实际上的最高指挥官郭子仪,此刻也在船上。
他们笑嘻嘻的把船靠了过去,丝毫不知道,自己正在一步一步往地狱而去。
郭子仪狞笑着看着他们,舔了舔嘴唇,然后开口说道:“我正好想试一试战争监弄出来的大炮在实战中的威力,这些家夥,就来尝尝鲜吧!”
虽然郭子仪在笑,可是他旁边的人都能感受到他的愤怒,他愤怒,连一些捕鲸队,居然都敢来撩拨大唐海军,视大唐海军为无物。
这是在侮辱郭子仪,侮辱大唐,他的愤怒顺理成章,理所当然。
对于郭子仪来说,这是耻辱,而耻辱,当然要用鲜血来洗刷!
郭子仪沉声道:“通知其他四艘船,等一下宋人进入射程后,不急着开炮,等他们到达射程一半时再开炮,听旗舰炮声,若有无故擅自开炮着,军法从事!”
“诺!”
……就这样,宋国的捕鲸队兴高采烈的进入了大唐舰队的火炮射程而不自知。
一个宋人准备好射杀鲸鱼的弓弩后,对准大唐舰队,眯眼说道:“为什么我感觉对面的船有点不对劲啊?”
旁边一人好奇问道:“哪里不对劲?我看挺正常的啊。”
操作强弩的宋人挠了挠自己的头,疑惑的说道:“他们给我的感觉,好像,好像……”
他的脸色倏忽大变,他神色慌张的说道:“他们侧面有炮眼啊!那不是弓弩眼是炮眼!我见过明人的舰队,那炮眼简直是一模一样啊!”
他立刻大喊道:“撤退!快跑!唐人有炮,唐人有炮啊!”
他的声音很大,连几百米之外的郭子仪都听到了,郭子仪哈哈大笑,然后开口大吼道:“开炮!”
“轰轰轰轰轰……”
连绵不绝的炮声,引起了宋人巨大的恐惧,他们疯狂的想调转船头,离开这里,而没有半分反抗的意思。
郭子仪丝毫不担心他们离开,火炮的射程足有一千多米,像这种木质民用船只想跑,困难无比。
郭子仪满脸微笑的看着一艘艘宋国船只被击沉,他现在只可惜,当初打大明的时候为什么没有火炮,不然的话,那些王八蛋,那个阉人,早就被自己干掉了!
海战打的时间不久,五艘宋国船只,就被击中了四艘,无力再跑,让郭子仪遗憾的是,居然跑了一艘。
郭子仪看着那些船只渐渐沉没,丝毫没有救上面那些人的意思,他反而对其他人大吼道:“看什么看,没看见过要死的人啊!快点把那些鲸固定好,我们要回去了!”
那些宋人绝望的看着没有一个人来捞他们,忍不住在海中嚎啕大哭起来了,郭子仪看着他们,眼中没有丝毫怜悯,他们的死活和他并没有什么关系,又不沾亲带故的,郭子仪并不准备救他们。
一个将领眼中闪过一丝不忍,他想了想,然后在郭子仪旁边低声道:“将军,不如我们把那些宋人救起来,日后,我们要这些宋人来交换一些好处,毕竟宋国不想与我大唐交战,而这些宋人在我们手里,可是一个极佳的开战理由啊。”
郭子仪看着那将领,眼中露出一丝赞赏:“你这个建议不错,我必回禀陛下!你放心,日后升官发财,不在话下!”
那将领低头道:“我不喜升官发财,只求为陛下效力。”
郭子仪看着差不多三四十岁的将领,开口笑道:“你叫什么名字?到时候,我也好向陛下说你的名字。”
“在下刘仁轨!”
“刘仁轨……”十天后,姬长安看着郭子仪的
奏折陷入了沉思。
他调来了这个刘仁轨的资料,发现自己果然所想不错。
刘仁轨,字正则,汉族,汴州尉氏人(今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唐朝名将。
刘仁轨出身隋末的平民之家,“恭谨好学”,“每行坐所在,辄书空地,由是博涉文史”。
高祖丶高宗年间,历任给事中丶青州刺史。
因救援新罗,在白江口之战大败日本丶百济联军而名震天下。
垂拱元年(685年)正月二十二,刘仁轨逝世。
武则天停朝三日,追赠开府仪同三司丶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赐其家实封三百户。
武德初年,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起草奏疏议论国事,刘仁轨看到那份草稿,替他修改了几句话。
任瑰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异,按照朝廷的授官规定任命他为息州参军。
后来他改任陈仓县尉,官署里有个名叫鲁宁的折冲都尉,骄狂放纵违反法纪,县署里没有谁能制服他。
刘仁轨警告他不得重犯,但鲁宁凶暴蛮横依然如故,刘仁轨用刑杖将他打死。
州里的官员把这事报告了朝廷,李世民愤怒地说:“一个县尉竟打死了我的折冲都尉,这能行吗?”把他召进朝廷责问。
刘仁轨回答说:“鲁宁侮辱我,我因此杀了他。”
李世民认为刘仁轨刚毅正直,提拔他任咸阳县丞。
这些事情,和历史上差别不大,但是由于姬长安的重新,所以刘仁轨的命运拐了个弯,现在正在海军中任职。
本来刘仁轨现在应该是新安令的,不过由于姬长安的原因,现在只是一个中级的将领罢了。
姬长安觉得,刘仁轨能重用,因为他在历史上就是一个海军名将,不让他入海军,反而是埋没了他。
龙朔三年(663年),百济王扶馀丰猜疑福信争权,杀了福信。
又闻唐兵骤至,急遣使者到倭国高句丽求援,倭国毛野稚子等率二万馀人攻新罗。
日本为了增加在朝鲜半岛南部的对抗的力量,在发动对新罗军队的进攻后不久,遣往百济的水军也跟着从海路赶来参战。
百济王扶馀丰听到此消息后,非常高兴,让王子和先前到达的倭军一同守卫周留城,自己则率军亲赴白江口迎接日本水军。
正巧此时刘仁轨向高宗请求的唐朝援军也到了,唐军士气因此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