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看来只有本宫出手了

杨一清该死啊!

乾清宫。

弘治皇帝和朱厚炜齐聚于此,兵事从来都是国之最重事,弘治皇帝怎可能还在后宫安稳钓鱼。

西北甘肃的军报被送上来后,兵部尚书刘大夏都没想到杨一清会这么送上来战报,现在想替杨一清圆都没办法!

朱厚照在大殿内急的团团转,嘴里一口一个杨一清该死!

朱厚炜问弘治皇帝道:“父皇,要不要换帅?”

很显然他也对这名历史上的名臣产生了质疑。

弘治皇帝摇摇头道:“换不得,临阵换帅是大忌。”

朱厚照怒道:“怎么就换不得?他杨一清能力不行就该下去!这一次,看来需要本宫出手了!”

弘治皇帝狠狠瞪他一眼,怒道:“你想学你太爷爷……咳咳!”

毕竟英宗是他们的祖宗,弘治皇帝差点说错话,又开口道:“大明这么多将才在,什么时候轮到你这个太子去亲征,那国家不是完了?”

朱厚照哼道:“可他杨一清不行啊!”

弘治皇帝道:“胜败是兵家常事,哪有什么常胜将军!”

“杨一清可用,不是因为临阵换帅的危险,是因为他敢将自己的失败给汇报上来!”

除了王越之外,大明朝的那些文官儒将,谁会将战败的消息这么实打实的送上来?

他们只要稍稍转变话术,自有大儒为他们辩经。

单从这一点看,杨一清就是一个有担当的将领,这也是弘治皇帝继续用他的原因所在,不仅仅临阵换帅是大忌,更因为杨一清有责任和担当,从这一点来看,当初弘治皇帝就没选错人!

朱厚炜当头棒喝,这些他都没想过,可老爹却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了这场肃州失利的军事战报。

“再等等,给杨一清适应的时间,朕相信他会给朕北疆一个太平!”

“希望……他不要辜负朕对他的信任!”

这场北疆战争关乎的战略层面实在太重要了,北疆要是失利,那则会永无宁日,达延汗小王子在北疆一直虎视眈眈,蓄力这么久,就为了这一次,若是他战败,北疆会太平几年。

这几年也是大明发展经济的关键时期,不容有失。

弘治皇帝对司礼监刘瑾道:“去通知户部和兵部,一切配合杨一清,要钱给他钱,要粮给他粮,要人给他人!”

朱厚炜问弘治皇帝道:“父皇,要不要传旨给杨一清?”

弘治皇帝摇头道:“不需要!朕将态度给他了,他若是输了,不需要朕降罪,他会自裁于西北!”

确实,这场战争大明朝可谓是给足了杨一清的支持,并没有追究他的过错,还给足了他粮草钱财!

后方那么多需要用钱的地方,弘治皇帝全部压下来了,所有钱财全部紧着前线用,这种情况下,杨一清要是输了,那真就没面目在活在世上了。

……

肃州外战场,瓦剌部首领纳古厝才取得一场胜利,现在瓦剌部正是士气高昂之时。

他用蒙古语对麾下将士道:“前方便是甘肃!攻下来,屠城三日!”

瓦剌勇士们沐冠而猴,振臂高呼。

五里外仿佛都能听到这群勇士的欢呼声。

唐寅回首望着自己的老部下,这些都是当初跟着唐寅冲锋陷阵的猛将精兵。

他提枪指着前方,扬声高呼:“将士们!袍泽们!”

“身后是大明,前方是敌寇,建功立业,就在今日!”

“握紧你们的枪,拿住你们的矛,我将带头冲锋!我若倒下,从我尸体跨过去继续战斗,肃州不可失,大明骨气不可丢!”

“今日,只有他们死!”

“随我,冲锋!”

后方黑压压大明的士卒,宛如黑色的潮水,如同洪水猛兽,厉声高呼:“战,战,战!”

激昂的士气随着唐寅的调动,瞬间高涨!

胯下战马仿佛都带着狂热的战争杀伐气势,一张张面目狰狞又带着兴奋激昂的明军将士一往无前不畏生死的跟着最前方的主帅唐寅发动了冲锋!

唐寅是肃州主帅,他不应该带头冲锋,但他下了军令状,他必须要带头冲锋,以振奋大明将士才因失败而萎靡的士气!

瓦剌大军大军正在庆祝前行,陡然看到前方扬起的烟尘,来不及感慨这支部队的凶悍,前方士卒已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明朝的士卒像是猛兽一样,朝着瓦剌大军发动了冲锋,所过之处,鲜血遍布!

瓦剌主将从未想过才经历失败的明朝士兵,怎么会像是脱胎换骨一般,一股不祥的预感萦绕脑海,这支明朝士卒的士气实在太盛,不由心中一颤。

先是先锋部队排成雁阵,如同一支尖锐的矛,对瓦剌大军发起冲锋,冲溃瓦剌士卒后,后方火枪部队开始三连射,而后冲天的炮火黑压压的朝着瓦剌大军砸下去。

“贼阵已乱,就在此时,冲垮他们!”

大明精锐重骑如同坦克一样,无情的碾压被冲溃的瓦剌军!

瓦剌军来不及整理被冲散的部队,偏又有该死的轻骑拿着弓弩在侧翼偷袭!

战场一时间如同绞肉机,无数鲜活的性命就此陨落,残骑裂甲,烽火狼烟,旭日将落,落日余晖和鲜血交相辉映。

烟土四起,绚丽又萧瑟。

杀伐声宛如凄厉的羌笛,在边塞哀伤响起。

“一个不许留!”

“围住他们!”

不知过了多久,中秋圆月渐渐升上天空,四周渐渐变得寂静无声,只有无数道粗重的喘息声。

忽一时,灯火亮起。

而后无数火把此起彼伏,一张张或稚嫩、或年轻、或年迈的大明士卒面庞在唐寅面前具现。

他们杂乱无章坐在沙漠上,四周都是鲜血、尸体、断臂、残肢。

唐寅并未高兴,机械性的开口:“收尸!”

牺牲的同胞们骨灰要带回去,因为两京十三省还有很多等待丈夫归来的妻子,等待儿子归来的老翁。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大明,万胜!

“大明,万胜!”

“大明,万胜!”

激昂的欢呼声,传入肃州,今夜,肃州灯火冲天,庆中秋,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