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正史中的朱棣能力到底有多强
天幕下,这些皇帝中心态最稳的应该是秦始皇了。
虽然他觉得秦朝应该千秋万世,但秦始皇是这里面最懂制度的人,因为这很多制度都是由他一手建立的,一个制度的建立者,当然知道制度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而被淘汰。
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谁也无法改变。
“寡人的大秦如果还能继续存在二三百年,已经够本了。
就是不知道,大秦是否能比所谓的汉唐明清长寿。”
秦始皇美滋滋的想着。
也不是他反应迟钝,第一,秦始皇不认识张良,这种人也不配他认识,在他的心里,大秦也不可能二世而亡,不过是一下贵族复辟,然后会被镇压,就算是出现了一个王朝,也许最糟糕的情况,就跟大秦和姬周同时存在一样。
这种事他又不是没见过,匈奴,南边的南越小国,现在还没有灭呢。
.............
大清,
慈禧都在不停的撇嘴,许久没有说话的她,真是憋不住了。
“这些后世子孙,竟然还说明朝亡于朱元璋之手,果然学历史是有门槛的,这么可怕的暴论竟然都能出来。”
“我慈禧都知道,明朝的崩溃,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变迁,那些贵族官僚们,不断的钻制度的漏洞,把好的制度逐渐变成了坏的制度,最后让这个制度完全崩溃。”
“怎么会有人觉得,制度的设计者,从一开始就想设计出一个亡国的制度呢?”
“正是应了那一句话,因为吃进去的是饭,拉出来的是屎,所以他们得出了结论,一开始吃进去的应该就是屎?”
“这些人都不知道有一个叫做消化的系统吗?”
慈禧都知道西方医学的一些概念,可惜后世子孙地方自诩为看穿一切的人,竟然连这个道理都不懂。
可笑啊,可笑!
关键是他们还怎么有脸嘲笑哀家,谁给他们的勇气?是无知呢,还是愚昧呢?
慈禧觉得,以后世子孙的这种水平,她高低得在大清排名在前面。
.............
大明,
老二朱高煦用胳膊撞了撞老大周高炽:“老大,人家说你是傻子,这压力就给到了我了。”
朱高炽一头黑线,什么叫有压力就给到了你?
就听到老二朱高煦说:“看来,我要成为咱们老朱家的智商担当啊!”
朱棣一拍额头,他感觉老朱家要完蛋了!
老二都成智商担当了,下一代要废了。
但朱棣回头琢磨了一下,就感觉老二话糙理不糙,老二人不太聪明,但老二朱高煦是听劝啊!
可老大朱高炽就不一样,这绝对又是另一个朱允炆了,大明在他的手里,估计会废掉一切对于百姓有利的政策,转而掉头开始狂舔贵族,跟贵族进行利置换了!
如果未来的大明皇帝就是就是一个拎不清的,都分不清政策,对谁好对谁坏,被人家一忽悠,还不是,把大明往沟子里带?
想到这里,朱棣那个急呀,照着朱高炽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斥,骂朱高炽是个蠢货,整天喊着大明朝没钱,你倒是想点实际行动,整点钱出来呀!让你监国,你啥都干不出成绩来,还得老子亲自动手搞钱,于是他大手一挥,立刻让郑和下西洋!
搞钱,你不敢从贵族手里抢资源,你怎么可能有钱呢?
朱高炽被训的心浮气躁,他可是认为自己才是朱棣王朝的真正掌权者,老爹不过是他的征北大将军而已,老爹竟然还觉得他朱高炽不行,这简直就是倒反天罡了!
于是他据理力争,朱棣嘿了一声:“老大,你还不服,就你对历史的见解,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定性,就可以看出你,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见识浅薄,被人拍一拍马屁,就不知道东南西北的蠢才而已!”
“你还给老子说什么?你懂文治,文治就是让大明越来越穷吗?文治就是让那些贵族越来越富吗?文治就是让百姓越来越苦吗?这是哪门子的文治?”
“还有就是对于晋文侯姬仇的认知,你朱高炽都看不到人家政策的好坏,你不懂制度政策,你还治个屁的国,你都不知道文臣让你干的事情,到底是有利于百姓还是有利于他们自己,你就敢照单全收?”
“你还美其名曰善于纳谏,你脑子是抽了吗?你看看人家唐太宗李世民,人家也是善于纳谏,但他只纳不改,这才是真正的高手!”
“你就是一个没有主见,没有脑子,不懂制度的蠢货!”
朱棣骂的这叫一个爽啊,之前他去外面打仗,这三个小子没少在背后蛐蛐他,锦衣卫可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记录下来了,那不得好好喷一喷。
真以为看了文臣的评价,他朱棣就是一个不懂治国的废物?
你朱高炽才是!
你是被文臣吹捧的失了心智啊。
老二朱高煦还在一旁拱火:“老爹说的对,所以太子之位应该给我,我起码不会被人家忽悠瘸了!我可不像大哥,只会给老爹添麻烦,我是最会心疼老爹的,我要当太子的话,绝对不会说打仗没钱!”
好好好,你绿茶是吧?
朱高炽也看出来了,老爹是对他有了怨气!
不但怀疑他的执政理念,还觉得他当一个储君,当一个太子,不会读史书,不会看制度,这还得了?
这分明就是学渣骂学霸呀!
于是,朱高炽撸起袖子,肥胖的身子颤了三颤,喘着粗气,跟老爹理论:
“爹,就算晋文侯姬仇他的在野党和执政党的设置,最大程度的限制了六卿造反的可能性,卿士联合起来推翻晋国国君的可能性变小了,但人家可以当二五仔,背叛晋国,投靠其他诸侯国啊!”
“晋文侯姬仇军政合一之后,是不是就增加了这种风险的可能性?”
“这么一看的话,这个制度的缺陷还是非常明显!”
“我不懂制度?我眨眼间就找出制度的缺陷。”
周围的臣子纷纷点头,对,就是这样的,朱棣一个大老祖懂什么文治,看得懂治国之策吗?
还是朱高炽这种纯正的儒家,才懂得多,看得明,懂得谁才是对的。
可是没等他们高兴三秒,朱棣的唾沫星子就喷在了老大的脸上:
“放你娘的屁!”
“能问出句话,可见你果然是个蠢的!”
“博主给你讲了那么多的博弈论,你都不会用博弈论去思考一下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博弈一下,这些人选择结果吗?”
啥博弈论,老爹还懂博弈论?....朱高炽像是见鬼一样看着朱棣。
就见到朱棣背负双手,清了清嗓子,开始指点江山:
“你们啊,都没有看到三军六卿制度的可怕!”
“六个卿士要当二五仔,这种可能会存在吗?”
“用博弈论就知道了。”
“先看选择一:六卿当二五仔有什么好处?”
“我就问你,他投靠其他诸侯国,人家敌国的君主给他的最大职位是什么,最大权力是什么?”
“人家会不会把自己的国君之位让给他呢?”
“你可不要告诉我,周围的那些诸侯国,都是这么无私奉献,舍己利人!愿意退位让贤。”
老大朱高炽直接摇头,这种可能性,不要说几乎为零了,根本就是零。
谁会把自己的国君之位给敌国的叛徒呢?
如果这样,还不如给晋文侯姬仇算了。
朱棣轻蔑的看了一眼朱高炽,哼道:“既然敌国国君,不能够以国君之位给予晋国的六卿,那么这些背叛晋文侯姬仇的六卿,背叛晋国之后,投奔其他敌国,他能够得到最大的职位是什么?”
“也不过是一个丞相而已!”
“而这个丞相之位,在姬周的制度下,他的权力地位,肯定不如人家的敌国的国君,他的家族势力,也绝对不会超过人家本国的国君宗族。”
“也就是说,晋国的六卿投靠敌国,他只能去给人家当二等人,甚至二等人都当不了,直接就是三等人。”
“因为人家的一等势力是宗族,二等势力是盘踞在本国的根深蒂固的公卿家族。”
“六卿去了,难道还能超越人家不成?他们啊,只能当三等人。”
“我就问一句,晋国六卿在晋国是什么地位,人家是仅次于晋文侯姬仇一人之下的,拥有军政大权的超级大族。”
“人家六卿在晋国属于一等人,去了敌国,别说当一等人了,二等人他都当不了,直接就成了三等人,而且这种叛徒,还要被敌国国君,敌国宗族,敌国公卿阶层共同防备,失去了家族发展的可能性。”
“你告诉我,这个人脑子是有多大病,才放弃了晋国六卿,这种实权职位,放了家族发展的未来,跑到敌国给人家当三等人,给人家去当狗的?”
“你是不是给那些贵族当狗当惯了,一门心思就想着怎么当狗了?你还是咱们老朱家的种的吗?”
朱棣说完,朱高炽脑瓜子嗡了一下,感觉世界都眩晕了。
这是他爹?
这是那个只懂打仗的,不懂文治的老爹,文臣嘴里大老粗的爹?
怎么对政治如此敏感?
老二朱高煦也惊呆了,原来他老爹一直深藏不露啊!
竟然看问题看得如此透彻。
他现在也反应过来了,他指着老大朱高炽的鼻子大骂:
“原来大哥真是个蠢货呀!”
“按照博弈论,这不就简简单单可以列出两个选择。”
“【选择一:晋国的六卿,投敌卖国,去当二五仔,他去了敌国之后,他只能给人家当狗,去当三等人,家族势力直线下滑,还被人家国君,宗族,公卿家族联合抵制,可以说,家族失去了一切发展的可能性。
风险:家族势力下滑,失去未来发展可能,甚至敌国国君更狠一点,跟周公旦一样,直接灭了他都是有可能的。
收益:啥也没有!还失去了晋国的超级地位。】
【选择2:留在晋国当六卿,忠于晋国。
风险:什么风险都没有。
收益:手握晋国六分之一的军政大权,家族有无限发展可能,忠君爱国的他们,名声还好,还能吃到晋国扩张的战争红利,地位比一些诸侯国国君还大。】”
“就是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吧?”
“可大哥竟然还以为,晋国六卿会投靠他国?”
“难怪老爹说大哥是个蠢的,我感觉比我还蠢!”
............
ps:这里叠个甲。
这里主要补充一下朱棣的能力和人设问题。
朱棣的文治能力,是按照正史的记载的能力,在明朝数一数二,在整个炎黄,也是排在前二十以内的。
别看了营销号和电视剧,就以为永乐盛世都是他儿子干的,这就是扯淡啊。
正史中,朱棣是看不上儿子朱高炽的治国能力,认为儿子是不善权谋,跟自己差的太远,就跟朱允炆一样,是地主家的傻儿子。
电视剧里是在神化朱高炽和明宣宗,按照电视剧里的明宣宗的人设和功绩,这比李世民都强,这就离了个大谱,按照电视剧的功业,永乐盛世就不应该戛然而止,而会变成康乾盛世一样,成为【永乐仁宣盛世】,而不是永乐盛世之后,紧接着就断崖式下滑到了仁宣之治了,这个仁宣之治,连开皇之治,贞观之治,洪武之治的边都摸不到,也就能碰瓷一下文景之治,成康之治。
人家都是治世积累,然后各种数据直线飙升最后爆发到达盛世,比如从文景之治到汉武盛世,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从洪武之治到达永乐盛世。
他是从盛世掉落到了治世,治世和盛世的数据差的太多了,差了几个数量级,李世民的贞观之治都不能被认定为盛世,就是因为各种指标没达到,可见,这仁宣之治两父子到底有多拉跨,吃老本,都没能延续盛世,连前期的李隆基都比不过。
正史中,朱棣是权力控制欲极强的人,他不允许儿子染指皇权,根本不会像电视剧一样,把皇权交给太子,相反的,是朱棣是对朱高炽进行了严格的管束和控制,甚至太子之位都不稳。
而且,朱棣和朱高炽的政见不合,对于文官集团的态度截然相反,这也是朱棣不喜欢朱高炽的原因,甚至想要废太子的原因,朱高炽能够顺利上位,是投靠了文官集团,以至于他上台之后,就更改了朱棣时期的很多国策,开始给文官集团疯狂的输送利益。
所以呢,本书的朱棣人设,会加入喜剧色彩,但能力,是正史中的能力,不是电视剧中哪个只会靠着儿子的征北大将军,大家也不用给作者纠错了,到了明朝,我会告诉你为什么明朝中后期会那么坑,朱高炽和明宣宗到底都干了什么,把盛世给干没了。
如果想要跟作者辩论,请先去看一下史书,不要拿着电视剧和营销号跟作者抬杠,暂时没空解答明朝的问题。
刚才好像发错了章节,把前面一章给覆盖了,郁闷,重新发一下,感觉对不上的,可以刷新看一下前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