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记克里斯韦伯

第108章 假死

第108章 假死

“我不一样?”袁田心中咯噔一响,他强装出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子:“为何这么说?”

“很简单,你自己就是一个逃犯,去告发我岂不是自投罗网?”

“逃犯?”袁田心中一惊,赶忙装出又惊又怒的样子:“我明明是良民,您说我是逃犯,可有什么凭证?”

“凭证?”魏聪笑了起来:“这种事情我岂会乱说的,郭奎,你出来把你知道的说来听听!”

“喏!”原本在廊下侍候得郭奎上堂来将当初自己看到的事情都告诉魏聪,魏聪笑了起来:“怎么样?我有没有污蔑你?”

袁田惊讶的看了看郭奎,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出身来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竟然被查的这么清楚,他看了看郭奎:“你是谁,怎么知道这些事情?”

郭奎抬头看了看,从魏聪那儿得到肯定的眼神后才答道:“小人是柴桑聂整的门人,您当初在我家主人门下避祸时,小人正好在堂下侍候!”

“是你?”听到郭奎的自我介绍,袁田回忆了好一会儿,却始终没有什么印象,郭奎见状笑道:“郎君您不必想了,像我这等下人在您眼里,就和路边的拴马桩、栏杆没啥区别,再说又是两三年前的事情了,又怎么会想得起来?”

“袁田!”魏聪笑道:“怎么样?我没有冤枉你吧?把事情原委说清楚吧?省的我还要派人用刑,弄得都不好看!”

袁田被魏聪这番折腾,心理防线已经趋于崩溃,他叹了口气:“罢了,我袁田命该如此,夫复何言,我也不求你别的,事毕之后,你给我一个痛快就是!”

“这个简单,我魏聪本也不是那种喜好杀虐之人!”魏聪笑道:“你说你是陈国袁氏人,那我问你,你和汝南袁氏有何关系?”

袁田闻言一愣,没想到魏聪居然打听起自己的家世来,不过这些是他自小就背熟了的,又不是什么机密,便随口答道:“汝南袁氏乃是陈国袁氏的分支,不过汝南与陈国本就相邻,两边又是同宗,子弟往来倒也频繁,便如一家一般!”

“那以你家在当地的权势,即便杀了人也不难脱罪,为何要逃到南方来,几年都不能回去?”

袁田犹豫了一下,答道:“我杀得是宦官小黄门张让的妹夫,宫中震怒,是以不得脱罪!”

“张让?”魏聪闻言大吃一惊,他当然知道被汉灵帝称为“我父”的中常侍张让,当然,现在汉灵帝还没有继位,以宦官“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更迭方式,张让现在应该还没当上中常侍,在宫中的权势也远不及灵帝即位后那般滔天。但在宫里也应该算是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袁田敢杀了张让的妹夫,着实是胆子不小。不过从历史上看,张让差不多还可以当权二十年,袁田想要脱罪回家,以古人的平均寿命,基本是没可能了。

“那你为何要杀张让的妹夫?”

“这厮预先得知朝廷即将大赦,就带着门下宾客袭杀了自家的仇人,县官按照大赦之令,赦免其罪,将其放了。我看不过眼,就找了个机会斩杀了这厮!”

“当真是不服就干,两汉士人果然彪悍!”魏聪心中暗想,口中却道:“那汝南袁氏中,可有与你相熟的?”

“汝南袁氏?”袁田警惕的抬起头:“你问这作甚?”

“无他,久闻汝南袁氏之名!想要与其结交一二罢了!”魏聪笑道。

听到魏聪这么回答,袁田眼中的警惕之意褪去了少许,当时的汝南袁氏虽然还没有到汉末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地步,但自从袁安为司空算起,已经连续三代有人出任三公;第四代的袁逢、袁隗兄弟虽然还没出任三公,但他们内与宦官中常侍袁赦结为同族,外结英俊,承接父祖的荫蔽,少年早达,声名遍布海内,明眼人都看得出出任三公不过是时间的问题,已经是当世士族中数一数二的高门。魏聪想要与其结交,这倒也不奇怪。

“袁氏第三代子弟甚多,而且他们已经贵盛多年,身居高位,只怕非海内英俊,难得一见!”

“是吗?”魏聪笑了笑:“这倒也难怪,那再下一代呢?比如袁绍、袁术?”

“再下一代?袁绍、袁术?”袁田被问的愣住了:“我倒是未曾听闻,不过他们应该尚未及冠吧?”

“呵呵,年纪小些不是更好结交吗?”魏聪干笑道。

袁田张了张嘴,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家所在的陈国袁氏虽然不如汝南袁氏那般贵盛,但家中也是有人做官的,像他这样的人家结交一般都是向年龄比自己大,或者差不多的人。像魏聪这样都二十七八快三十的人,跑去低三下四的结交一群尚未及冠的高门子弟,哪怕是汝南袁氏,风评也会直线下降。以当时的士人来看,和社死也相差不远了。

“这样不太好是吧?”魏聪干笑了两声:“那就算了,结交汝南袁氏的事情过两年再说吧!现在来谈谈应当如何处置你吧!袁田,你想死吗?”袁田被魏聪一下子问住了,按说他下船时已经做好了身死的心理准备,但被带到魏聪这里问东问西问了一通,也没有严刑拷打,原本求死的心气自然也就散了。但若要他当着魏聪的面说自己不想死,却又不好意思,便僵在那儿了。

“你既然不说话,我就只当你想死了!将其推出去,斩了!”魏聪喝道。

袁田吃了一惊,还没等他开口说话,旁边的亲兵便一拥而上,先用布条将其堵了口,推搡出门,便在门外的空地上,在双腿膝盖内侧用力一顶,袁田双膝一软便跪在地上,早有人扭住双臂,又有人抓住发髻往下一按,露出后颈的肌肤来,冷风吹在上面,满是鸡皮疙瘩。

魏聪走到袁田身旁,向第五登使了个眼色,第五登会意的点了点头,拔出腰刀来,高高举起,喝道:“行刑!”接着一刀斩落,跪在地上的袁田只感觉到一阵凉风吹来,旋即后颈被敲了一下,顿时惨叫一声,浑身瘫软,不知是生是死。

“第五登,解开他身上的镣铐!扶他起来!”

袁田瘫软在地,浑身上下就和没有骨头一样,被从地上拖了起来,他双眼惺忪,看到魏聪就在眼前,不由得吓了一跳:“你,你怎么还在?难道阴间还有你?”

“呵呵!”魏聪笑了笑:“我自然还在,刚刚那一刀用的是刀背,你还活着?”

“活着?”袁田愣住了,他下意识的伸手摸了摸后颈,只觉得湿漉漉的,抽回来一看都是汗水而非血水,他这才意识到自己还好活着,一时间不知道是喜是悲,愣在那儿了。

“袁田,我刚刚这么做不是为了吓唬你,而是想要让你知道生命之可贵!若是刚刚那一刀真的砍下去,你可就再也活不了了!人生在世,阴阳两隔,要说离得远也远,近也近!我再问你一次,你想死还是想活?”

“想活,想活,我真的想活!”袁田这一次答得非常果决,魏聪点了点头:“那就好,我可以让你活,不过你向县官告发我,罪大恶极,你想想要怎么样才能赎罪?”

“家兄袁弘与汝南袁氏袁逢、袁隗兄弟交好,郎君若想与汝南袁氏结交,家兄可以为之推介!”

“也好!”魏聪满意的点了点头:“虽然不足以免罪,但赎死还是够了!那就暂且免去你的死罪,不过你要记住了,世上事可一不可二,若是再有类似的事情,便是天王老子也救不了你了!”

“小人明白!”袁田低下头去,只觉得浑身上下都是汗水,冰凉一片。

————————————————————————

时间宛若流沙,仿佛白驹过隙,转眼就已经是延禧十年的夏天了,入六月以来,天气异常炎热。早上起来之后,骄阳就腾起来开始炙烤大地。到了过午的时候,烈日之下,只剩下浓密的林木,无论是人还是鸟兽,都躲在树荫下乘凉,避免灼热阳光的曝晒。

钱文等人坐在山腰休息,却意外的看到了魏聪,他正和亲随、向导在溪水旁指指点点商议行军路线。他正想着要不要起身打个招呼,却苦无机会。几分钟后,魏聪就已经上马往前走了。中暑倒下的人们,只能被遗留在原地休养,等到回程时再将其带回去。

待到过了正午,钱文等人起身,继续牵着驮畜前行,顺着溪水向下游走。溪水两边堆满了鹅卵石,人和牲畜在上面深一脚浅一脚,很容易就拐伤了脚。四野荒芜,人兽走绝,只看见两岸一点点爬起来的石头山,渐渐在左右形成巨大绝壁。渺小的队伍行走其中,宛如穿行天狱,众心惶惶。渐渐地,小溪变成,河滩上艾草密布,大群的蚊虫如影随形,叮得人浑身红肿头晕心热。

日头落下又起来,两天转眼就过去了,落伍的人不下三四成,携带的食物也越来越少了,随行的马匹驮畜也都一只只进了军士的腹中,可大家仍然只吃了个半饱。第三天,魏聪自己的坐骑也倒下了,魏聪站在一旁,看着士卒将其一块块分解开来,不由得流泪叹息道:“当初在巴丘,我就是骑着这匹马击败数倍于我们的贼寇,想不到今日竟然要吃它的肉!”

一旁的第五登劝慰道:“郎君不必伤心,这马不过是个畜生,留在世上也是受苦,此番挨了这一刀,也就不必再受苦了,未必于他不是一件好事!”

魏聪长叹了一声,卷起自己满是尘土的衣袖,露出手臂上密密麻麻的红色斑点,那都是被蚊虫叮咬的:“阿登,此番出兵征讨这些山獠是不是错了,山路漫漫,也不知何处才是尽头,这般走下去,只怕所有人都要死在山里了!”

第五登从未见过魏聪有过如此绝望颓唐的样子,一时间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应答。原来魏聪与卢萍达成了协议不过数日,卢萍便依照约定送来了一千丁壮、粮食、牲畜以及大批各色杂货,魏聪得以把手下所有的丁壮从伐木、捞铁砂、兴建房屋、水坝等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重新编练军队,然后一边生产卢萍的订货,一边以武力为后盾向周围村落派出使者,要求其交出人质,结以盟誓:约定不得相互攻杀劫掠,若有争端,必须接受魏聪的调停,若有盗匪山贼劫掠,则必须依照各村的丁口出人相互救援。

那些村落见魏聪这伙人兵强马壮,又不勒索贡赋财物,只是要几个村中长老的孩子当人质,结盟联保也是好事,纷纷应允。短短一个多月功夫,魏聪就搜罗了人质百余人,结为联盟的村子有三十多个,算起来有丁壮五千余人,营地里的丁口数量也增加到近两千人,方圆六七十里内都成了“绛衣将军魏聪”的势力范围,在整个扬州,都可以算得上一个颇有实力的宗帅了。

正当魏聪喜滋滋的盘算着以自己手中的人口数量,什么时候可以把营地旁的堤坝修起来,这样不但可以更充分的利用这里充沛的水力资源,还可以把这片肥沃的山间河谷开辟出来,少说也有两三千顷好地。一个噩耗打破了他的美梦——一伙山獠人(当时生活在南方山区的少数民族,岭表溪峒之民)来了,袭击了一个刚刚与魏聪签订了盟约的村子,将村子洗劫一空,还把丁壮老弱都掳了回去。

得知这一噩耗的魏聪立刻意识到这是将盟约固化的好机会,他立刻派出使者向所有入盟的村落索要约定的辅助兵员,并在十天后亲自率领着一支一千人的大军出发了,其中只有三百人是魏聪从柴桑带来的,其余七百人都是各村派来的,他们主要承担搬运物资,驱赶牲畜、斥候等辅助任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