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七星公司再度袭来

法币发行快一个月后,基本稳定了沪市的经济,全国范围内也在有序推广。期间确实发生过‘日本正金银行冲击南鲸财政部,意图打垮法币’,但好在‘美国增购白银至5000万盎司’,让南鲸财政部获得充足的外汇,从而稳定了法币。

而在这一个月时间中,公债市价狂涨,这让陈光良嗅到‘出手’的信号。

他叫来叶熙明,说道:“公债维持不了如此高的价格,必然会很快回落,将我们购入的公债,再次套现,暂离这个市场。”

有适当的利润就准备出手,本来就不是长期投资,属于短期投资。

平安银行这次投资的公债,是在最低谷时抄底买的,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公债涨幅在20%以上,所以他们也获得60万以上的纸面利润。

叶熙明点点头,说道:“好,这涨幅确实让我也感到害怕,感觉就是一群人乱炒起来的,我这就去安排套现。”

这60万的利润,陈光良打算让平安银行继续购入香港的物业,作为长期的底蕴所在。

平安银行的资产值已经高达600多万,已经属于真正的民营大银行。而如今存款也超过2800万,贷款则为1500万左右(仅新丰纺织就放贷650万巨款,其中500万用于购,是短期低息贷款)。

后续平安银行的‘存贷比’,会控制在40%。

这样比较安全,同时又能保证开支平衡。

而平安银行的主要盈利,已经转变成投资、收租上面,这已经是稳定的收益了。

不靠贷款利息,那么自然要谨慎放贷,更何况放给自己的企业,更让人放心。

七星公司的四人组,再次秘密聚在南鲸的一幢别墅里,上次让大家吃到甜头,赚取了千万巨资。如今,徐勘又寻到一个机会。

事实上,四人组中的‘老大’虽然是宋大姐,但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财政次长徐勘,因为他掌握着钱币巨和公债的发行。

“财政部一直有意发行‘统一公债’以换下市场上的各类债券,预计也快要实行了!”徐勘主动说道。

此话一出,宋大姐就嗅到一个大商机,她的商业头脑还是非常利害的。

“现在外面的公债被炒得很高,但根本支撑不住这样的价格。只要我们放出风声‘关于政府将对内债减息展期’的谣言,市场就会脆弱的直转直下。”

宋大姐的一席话,让其他三人也佩服,这反应能力太强了。

当然这也表明这个时代的‘投机之盛’,一个谣言就能让市场瞬息万变。

徐勘冷静的说道:“如果想恶意凭空抛空,我担心届时堵不住悠悠大众之口,也给我们留下很大的隐患。”

宋大姐自信的说道:“我们若真是凭空抛空,那也太没有水平了。”

徐勘也反应过来,说道:“您的意思是”

宋大姐说道:“不错,相信徐次长已经知道,我们的目标是在统一公债上。只要让现在的公债狂跌,跌到烂大街的程度,那么统一公债也更能顺利推出,我们也可以趁机获利。为国为己,都是有利的。”

反正就是搜刮民间财富,充实国家和自己。

徐勘点点头,说道:“这个不难,只要利用舆论,让公债跌至低估。我们再趁机吸纳,之后用吸纳的公债,去换成统一公债。而统一公债发行初期,必定有一波大涨,因为沪市的投机者是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韭菜割得尽么

当然是割之不尽。

宋大姐说道:“前期抛空,我们也可以少做一点,给证券经纪签署保密协议,隐藏我们的踪迹即可;同时,前期也可以让杜月笙、张啸林、黄金荣参与进来,给他们点甜头,同时也让他们做点事情。后半程,自然不需要他们参与了,计划也无需告知!”

宋子良点点头,说道:“行,我去安排他们。”

陈行也说道:“我和证券经纪交接”

一下子就安排妥当。

这天,陈光良来到新丰纺织视察。

目前整个新丰纺织差不多3600名工人,预计将拥有6万枚纱锭,上千台纺织机械、两台锅炉,事业开始蒸蒸日上起来。

陈光良将管理大权交给两名纺织专家童润夫、李升伯,也是给予充分的信任。

在视察的时候,陈光良询问道:“听说永安纺织投资了一家大型的印染厂,已经投入使用”

童润夫点头说道:“对,就连永安纺织都已经更名为永安纺织印染厂,显然准备布局纺织业的一条龙产业。”

陈光良其实对纺织的投资,倒是信心很大,所以对印染有些想法。

倒是童润夫看出他的心思,说道:“陈先生,虽然新丰纺织蒸蒸日上,但在纺织业的积累主要还是在纺纱、织布等环节上,印染涉及到新的技术,新丰纺织短时间怕是没有精力去投资。而且预期扩展至印染行业,还不如扩大纺织业务。”

如今的新丰纺织厂,基本已经奠定明年大赚的趋势,首先原材料‘’就已经掌握着便宜的一大批存量。

“行,这方面还是要听你们的意见。”

自新丰纺织被收购后,经历了很多的变革,比如:

首先,以改善设备、提高纱产量与质量为基础,而非盲目扩大生产。原来的博益纺织厂的工人,他们工作11小时的效率,还不如日本工人工作9小时的效率。他们使用的织机是人工普通织布机,即使是熟练工也只能管理4台;同时期日本的自动织布机却可以将效率提高至每人管理20台机器,是华夏纱厂效率的5倍,差距何其之大。新丰纺织成立后,升级工厂装备,扩建锅炉,组装“大牵伸”,增添自动织布机。

其次,经营合理化,尤其是不拘泥条件延聘各类技术专才。像高级纺织专家,新丰纺织开出了每月500元的高薪吸引人才,聘请童润夫为副总经理兼常务董事,统筹全局;同时也聘请李升伯为副总经理兼常务董事,负责生产。就是在纺织工上,新丰纺织开始启用更多的女工,她们的业务更加熟悉,更重要的是不容易闹事。

最后,自然是后勤和产品。在这方面,可以说‘大战略’,是有陈光良和平安银行来保证;如收购一事,就让新丰纺织迎来发展好机遇。

看着忙碌的纺织工人,陈光良已经等着明年大赚了!

自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政策后,起初公债市价狂涨;但在一个月后,债价忽然猛跌,市场上关于政府将对内债减息展期的传言四起。

陈光良得知消息后,庆幸自己不贪心,知道公债市场已经糜烂得差不多了,有利润就该出掉。平安银行虽然抛售最后一点时,已经开始猛跌,但也赚的有近60万元。

在此情况下,1935年12月15日,沪市商会曾致电财政部,以减低利息延期还本之谈,甚嚣尘上,请政府颁布明令,切实宣示,以维债信。

然而财政部在12月17日的批复中对减息一节,不置可否,措辞不仅闪烁,而且在复电的最后还指责沪上投机之风素炽,每以个人利益为着眼。

这一消息传出,上海债市续跌不止。

平安银行。

陈光良研究着公债市场的情况,他对财政部的复电内容,自然充耳未闻。

不为个人利益,难道为谁的利益

倘若总司令不为个人利益,干脆不要打内战,实行多d制度好啦!

凡是让你讲奉献的,将来你发现,你奉献的东西,人家后人正在理所当然的享受。

陈光良研究公债的情况,是觉得公债莫非真的‘一文不值’

他总感觉,这次公债下跌是‘七星公司’想看到的,甚至这背后有他们的影子。

只是目前上世面的抛空,看着不像是‘七星公司’在操作,因为这个很明显就是沪市的炒家,跟入抛空的行列,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那么陈光良认为,‘七星公司’一定是在后面等着,莫非是在等抄底

思考了一番,陈光良决定再观察观察,毕竟这投机的风险也大,他也不想贸然出击。如果没有把握,他甚至宁肯‘空仓’。

“老板,这次获利的资金,我建议投资香港的住宅地皮及物业,毕竟我们已经投资上百万大洋的工厂地皮和仓库。当务之急,我们是要有稳定收租的来源,而且香港的住宅物业也可以为员工提供福利住所。”叶熙明找到陈光良,谈及投资的事情。

陈光良也思考起来。

这笔钱刚刚拿回来不久,他就决定在香港。

目前平安银行在沪市的物业收租,主要是平安银行大厦、霞飞路五十幢洋房,这些是有稳定的租金收益(平安大厦的租金,也由陈光良其它企业支付,独立算账);而且平安银行在沪市,还投资了重大资产——新丰纺织,后期回报率会很高的。

而平安银行在重庆的投资,主要是督邮街的商业地皮和建筑,后期收租和出售,也能获得暴利。

整体来说,现在平安银行强的可怕!

“行,这个事情找长江地产沟通,可以在港岛这边购入土地,兴建唐楼、洋房等,后续用于出租和自用。”

“好的,我马上去安排。”

一笔笔资金,都了物业上,这为平安银行在‘抗战结束’后的从新营业,奠定了重要的根基。

现在平安银行的贷款支出也高,仅新丰纺织就有长期贷款150万、短期500万,另外还有时代影业150万,贷款利息也基本能维持存款利息加员工开销。

“咚咚”

敲门声响起,随后严人美走进陈光良的办公室。

产后一个多月后,她又开始时不时来公司了解情况,做到事业和家庭的兼顾。

“中午要不要去锦江川菜馆吃饭,改改口味”

陈光良抬起头,饶有兴趣的说道:“有位置么,如果要等,我可不想去!”

今年,沪市出现一家‘锦江川菜馆’,很快就因为改良后的川菜,而非常火爆;连杜月笙、张啸林、黄金荣去,都需要排队。

陈光良也去过一次,但他最烦的就是等待,所以后来就少去光顾。

严人美笑道:“又开了一家更大的锦江川菜馆,听说是杜先生资助,我刚刚打电话预约好了!”

陈光良干脆的起身,说道:“那就去尝尝”

他也是个美食家,不仅仅光顾自家的香格里拉饭店,而且经常光顾上海其它的饭店和菜馆,凡是美味,他都喜欢。

不一会。

两人出现在锦江川菜馆,新的店果然大了不少,两人到来,董竹君亲自上前招待。

“原来是陈先生这尊大神来了,我说今天怎么喜鹊在叫!”

陈光良笑道:“董小姐说笑了,我是陪夫人来改改口味的。”

董竹君马上把严人美一阵夸,随后带着两人去定好的雅间。

“纸包鸡、干烧冬笋、干炒牛肉丝、成都素什锦.”

“陈先生,您吃得完么”

“吃不完打包,总之我不会浪费的。”

“您说笑了”

这可不是说笑,这第一是陈光良的胃口一向很大,第二是他真会打包。

董竹君和严仁美聊了几句,便起身告辞,并无过多的打扰,但却把严人美伺候的舒舒服服。

陈光良随即说道:“这上海滩看来又要崛起一位女性饭店老板了,和梅龙镇酒家的吴老板,可以称之为上海滩的两大女性餐饮老板。”

严人美说道:“她们的遭遇总是让人同情,当然我又很佩服她们的坚韧性格。”

陈光良笑道:“这倒是。不过有时候能吃苦未必是件好事,因为意味着有吃不尽的苦。”

仅凭董竹君曾是督军夫人,将来就有苦头吃。

严人美娇嗔道:“你又有自己的大道理了,哪有那种说法,现在吃苦,自然是为了以后不吃苦。董竹君如今在上海滩也算扬名立万,创下锦江川菜馆也算打出名气,以后她和几个孩子自然就会好起来,再也不用吃苦了。”

陈光良笑而不语,正好服务员上菜,他们也停止讨论人家。

期间,董竹君总是跟着服务员上菜一起进来,然后诚恳向陈光良请教,毕竟他也是行业的大神。

“我觉得很好吃,服务也很好,挑不出问题。董小姐你的生意,一定会越做越大的。”

“多谢陈先生的称赞,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那你们二位以后常来,只要提前知会一声,我一定给你们二位六座。”

“客气”

在吃这顿饭的时候,陈光良敏锐的感觉到,服务员有些不简单。所以谈话什么的,都避开一点。

回去的路上,陈光良对严人美说道:“锦江川菜馆是进步的地方,看来这个董小姐挺会进步的。”

严人美惊讶的说道:“你这都能发现,看来我们以后要少来了。”

“没关系,吃个饭而已,不至于。”

“喔”

陈光良一向有自知之明,那就是不要去参与政z,要敬而远之。

他现在只希望,早一点抗战结束,他好去香港安稳的过日子,偶尔再来个出国考察。

不过现在想想,还有十年时间,而且还是很危险的十年,他也是有些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