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3章 租不如买,投资额增加两倍
向洋、唐文忠等听到孙政义的话,都大喜过望,这是同意了。
他们真的将控股权拿到手了。
果然如张恪清的判断,孙政义对国内市场极为看重,这一次又赌赢了。
领导点点头:“可以写在合同里,但你们所有专利开放授权,也必须写在合同里,价格不能比那些大公司拿到的高。”
技术封锁有两种,一种是硬封锁,就是完全不出售给你,另一种是软封锁,就是开出远超市场行价的价格,让你想买也买不起,或者买回来也是巨亏。
现在要打破技术封锁,那就要警惕对方在合同中有猫腻。
孙政义笑着说道:“这点当然没问题,我也是希望保持长期合作的。”
“那么其他条件,是不是都没问题了?”
领导看向张恪清,张恪清马上说道:“人才补贴,这部分郑城可以承担,只要符合标准,都会足额发放。水电网费用,五年减半太长了,我们愿意改为头两年免除,第三年减半,之后正常征收。”
唐文忠也补充道:“税收方面三免三减半我们不能答应,但可以改为四年免税。相关的技术研发补贴,只要符合要求,都会发放。”
正常情况下技术研发补贴一年也不过一千万而已,相比于安谋公司能带来的收益,根本不算什么。
若是安谋的子公司能研发出更多符合补贴要求的技术,那上头乐不得多给呢,毕竟子公司的控股方可是国资,这些技术专利所有权孙政义可拿不走。
孙政义侧身听完翻译的复述,忽然笑了:“看来你们是坚信我们未来的营收会越来越高,利润会越来越高?”
这点也是好事,因为代表着内地不会对他公司的发展进行阻挠,愿意看着他们公司发展越来越好。
唐文忠反问道:“难道孙董不相信吗?”
孙政义当然相信,他就是相信这一点,才愿意收购安谋公司,才愿意在内地跟政府合作。
“没问题,这两个条款我也答应了。”
夏正东在旁边根本插不上话,但脸上却都是惊喜之色,安谋的子公司,真的要落户郑城了,这绝对是好消息。
之前说那些购买安谋公司专利的企业,不看重交通等优势,但只要安谋子公司搬过来,他敢肯定会有许多相关的芯片设计企业在郑城落户。
因为距离近,谈判会更加方便,甚至可以挖到一些相关的人才。
看来这一次,郑城真的要成为芯片之城了!
唐文忠笑着说道:“孙董,那我们讨论一下子公司的注册资金和我们要入股的资金吧?”
孙政义竖起一根手指:“一个亿美元,你们出资五千一百万美元,用你们的货币入股也没问题。”
夏正东兴奋的都想替唐文忠答应下来了,但张恪清却忽然开口说道:“孙董,一个亿美元不够用吧?”
孙政义看向张恪清:“张书记,一个亿美元已经不是小数目了,公司的运营不需要那么多资金,我这也是在帮你们省钱。”
毕竟要拿出大把真金白银投资的是国资,孙政义可不需要,公司原本的资产就能折算成两三千万美元,剩下的大不了拿一些不太重要的专利授权折抵,他甚至不用花一分钱。
张恪清很认真的说道:“孙董,那我们就算一下今年的支出。”
“首先是公司的搬迁,相关的人员、设备、资料等搬过来,都需要钱,这些都不需要我们承担吧?这是你之前给我的承诺。”
孙政义大方的说道:“没问题,这些钱我来承担。”
收购安谋总公司,他节省了几十亿美元呢,不差这点小钱。
张恪清继续说道:“那考虑过公司搬迁过来后的支出吗?买一栋像样的办公楼,加上装修、办公用品采购等,这最少就要两个亿美元。”
“后续企业运营,购买公务车辆,研发投入等,难道不要钱?”
孙政义听完翻译的话,忽然笑了:“张书记是希望子公司购买办公楼,不是租赁?担心我们再次搬走?”
张恪清摇摇头:“我没这个意思,是想说目前我们郑城的地产行业发展也不错,租不如买,办公楼也是一笔不错的投资,公司总是需要一些固定资产不是吗?”
这样不只是让孙政义投入的成本更高,更加坚定未来不会轻易搬走,同时也能对同行更有吸引力。
另外这也算是招商引资的成绩,而且是外资的招商引资。
“好,那我承诺公司注册资本不少于三个亿美元,会在郑城购买一栋办公楼,你昨天给我的那些资料里,有两个我昨天晚上去看过,还不错。”
原本孙政义想的是租赁,现在想想买下来也不亏,收购安谋两百多亿美元都投入进去了,不差这一两个亿。
他也是要跟内地表态,愿意长期留在内地市场。
张恪清打蛇随棍上:“孙董,那办公用车等,也从我们郑城采购吧,我们这里也有你们霓虹的合资车品牌。”
孙政义也都欣然答应下来,反正公车采购也不会太多,那些高管都自已有车。
双方又谈了一些细节方面的,快到中午的时候一起吃了个饭,各自回去休息了。
张恪清被叫到了领导的套房里。
“你跟孙政义,之前有过约定?”领导忽然问道。
这次谈判中,张恪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孙政义的投资额也增加了不少。
张恪清坦然的说道:“有。我在他收购安谋公司的时候,给了一些建议,孙政义接受了,为此他节省了一大笔钱,所以承诺会将子公司搬到郑城。”
他帮孙政义省了几十亿美元,让孙政义把摊子铺大一点怎么了?
这件事他也没打算隐瞒,领导想知道肯定能知道。
领导点点头:“你做的很好。之前你说郑城国资想要百分之十的投资额,我答应了,资金方面自已解决。这次因为你的建议,我们要掏出的现金也更多了,下不为例。”
张恪清松了口气,领导说下不为例,也就表示这次没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