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空多元宇宙禁止通行之神

第11章 带回假情报,李家三世同堂

天宝十四年,八月六日,范阳。

范阳主营之中,烛火微明。

安禄山披着厚重的黑貂军袍,坐在地图之前,手持羽扇,眼神深邃。他看着木案上的两枚棋子,象征“李景珑”与“孔鸿俊”,缓缓拨动,将它们移向“长安”。

“严庄。”安禄山缓声道,“放他们回去吧。”

严庄一愣,随即恭敬拱手:“将军是想……?”

“让他们以为,自己逃出来的。”安禄山咧嘴一笑,眼中带着一丝嘲讽,“人啊,总觉得靠自己能力脱困,更容易信那些‘顺手捡来的情报’。”

他将一封密信推向严庄:“让人故意露出这份‘绝密军报’——就写着:十二月初一,范阳起兵,誓讨奸臣,清君侧。”

史思明走上前来,拱手赞道:“将军高明,这样一来,朝廷必会将主力备战拖至年底。而我们……可提前三月出击,出其不意。”

穆阿维叶站在厅后阴影处,眉头微皱,却不作声。他虽然冷血,却也不得不承认:这个肥胖的将军,确实不像表面那么简单。

阿尔托莉雅则立于一柱后方,轻声道:“原来你也会用诈。”

安禄山笑意不减,转头看向她:“你英灵之身,自是信强不信诈,但这人间江山,不靠杀敌,也靠谋心。”

天宝十四年,八月七日夜,范阳监牢。

监牢更换了一批“新狱卒”,身形高大,气势骇人,个个怒目而立,仿佛铁面无私。

但暗地里,这些人不过是安禄山私下挑选的“戏子”,粗心大意,甚至暗中将钥匙挂在腰侧故意晃动。

李景珑靠墙而坐,眼神锐利如鹰。

他轻声道:“换岗太快,人数调配也有问题——像是……故意为之。”

孔鸿俊目光一闪:“你是说……他们在放我们走?”

“未必。但值得一试。”

夜色如墨,那名“狱卒”巡逻至铁栏外时,脚下一个踉跄,腰间钥匙应声而落。

“嘶——机会来了。”

李景珑眼神一亮,飞身一扑,手快如电,一把捞起钥匙。孔鸿俊反应同样迅速,抬手一拳击晕巡逻者。

二人动作干净利落,开锁、出狱,顺如流水。

“太容易了。”孔鸿俊低声。

李景珑眉头紧皱:“太顺,就可能有问题。”

正说着,远处喊杀声起:

“快!有人越狱!”

数十名士兵持枪长矛而来,面容狰狞,步步紧逼。

二人毫不犹豫冲杀而出,孔鸿俊挥出斩仙飞刀,破空而起,化作雷火四象,击退敌军。李景珑挥动智慧剑,斩断围栏,破墙而出。

但奇怪的是,这些士兵似乎“刚好”被击退,攻势猛却不致命,动作快却总在关键一秒停顿。

杀着杀着,孔鸿俊忽然皱眉:“这些人……是在配合我们?”

李景珑沉声:“像是在演戏……让我们以为我们逃了出来。”

忽然,他眼角瞥见一张被“士兵”慌乱丢弃的竹简。捡起一看——

密情军报:范阳预计于十二月初一起兵,三路攻唐,兵分潼关、太原、洛阳三线,以十万兵马号称百万。

“情报?!”孔鸿俊眼神一凛。

李景珑将之收入怀中:“不管是真是假,得立刻回长安。”

夜色掩护下,二人穿过树林,跳入早备好的溪流逃遁线路,彻底离开范阳。

直到天色将明,他们早已越过范阳边界。

而此刻,范阳主帐之中,安禄山抚掌大笑:

“计划成功了!”

严庄躬身道:“李景珑与孔鸿俊,已带着‘假情报’逃出,想必此刻正奔往长安。”

安禄山哈哈笑道:“谁会想到,一次‘失败的潜入’,反倒成了我送出假情报的最佳渠道?”

“如今朝廷已有了方向,等到他们将重兵布在年底,我提前两月挥军南下,何愁大唐不破?”

史思明沉声补一句:“但他们也并不愚蠢,若张九龄得知,一定会反查。”

安禄山摆摆手,面色狰狞:“所以,真正的起兵时间——十月十五,寒露一过,兵发潼关。张九龄再聪明,也拦不住我百万大军。”

他站起身,望向军图,眼中寒光森森:

“这场戏,只演了一半。下一场,该轮到——长安乱了。”

天宝十四年,八月十三日,长安。

午时,烈阳灼天。

大理寺密院,门前三道红漆大旗猎猎作响,李景珑与孔鸿俊披尘归返,满身风尘未解,便被迎入内厅。

杨国忠早已等候多时,见二人归来,快步迎上:

“如何?此次范阳之行,可有所得?”

孔鸿俊拱手答道:“一开始确实被擒,但机缘巧合之下,我们成功‘逃脱’。更重要的是,我们带回了一份……绝密军报。”

说着,他从袖中取出那卷竹简,郑重放于案前。

杨国忠双眼一亮,展开一看,只见上书几行密文——“十二月初一,范阳起兵三路:潼关、太原、洛阳,各十万兵马,目标直指长安。”

他压不住激动之色,猛然起身:“好,太好了!这可是定罪安禄山的铁证!”

“随我上朝!”

午后,紫宸殿上,群臣列位。

杨国忠亲手将那份“密报”递到高力士手中,由其呈交至御案之上。

李隆基展开竹简,眉头紧蹙,目光一寸寸掠过文中内容,片刻后缓缓抬头,目光一一扫过朝堂诸臣。

“诸位——你们自己看。”

高力士依令,将军报传至李林甫、高仙芝、张九龄等人之手。众人围读之际,朝堂一片死寂。

李林甫最先沉声开口:“……没想到安禄山动作如此之快。此前不过小心提防,原来……已有起兵之意。”

张九龄接过话头,神色肃然:“他号称百万,其实不过十数万精兵。但此人善用声势,又得河北三镇支持,若真三路并进,大唐必受重创。”

高仙芝沉声不语,目光转冷:“末将愿请命北征,调关内虎骑两千,以探其虚实。”

李隆基沉默良久,终于缓缓起身,朗声下令:

“传朕旨意——”

“自即日起,加强边军操练,增派兵马屯潼关、太原、洛阳三线。调令西域归军,诏令关中诸节度使入朝听命。”

“此外——”

他目光一扫诸臣,“着江湖门派、世家大族进入战时征召状态。武林不再是清谈之地,大唐之难,人人有责。”

“遵旨!”

“臣等谨遵圣命!”

群臣齐声应道,殿中震响如雷。

这时,站于侧旁的杨贵妃脸色苍白,轻咬红唇,泪眼婆娑地走上两步,轻轻拉住李隆基的衣袖:

“陛下……臣妾怕……战乱一起,便再也见不到您了……”

李隆基心中微动,轻声拍了拍她手背:“爱妃莫怕,朕英明神武,自当坐镇长安,定叫那安禄山不敢轻举妄动。”

可张九龄却忽然出声:

“陛下。”

他的语气未曾加重,却带着无法忽视的冷冽:“非常之时,需非常之决。如今乱相已成,陛下岂能还沉溺温柔乡?”

“张九龄!”李隆基一声怒喝,袖袍一摆,面色微寒,“你总是这般无趣。难道连朕与爱妃说话,你也要插嘴?”

张九龄不卑不亢,恭敬行礼,却仍道:“臣不忍看大唐因情乱政。战在即,陛下更应当清心寡欲,震慑四方。”

高力士见势不妙,急忙前来劝和:“陛下息怒,张大人一片忠心,只是言辞鲁直。”

李隆基冷哼一声,不再多言,挥袖而去:“明日起,练兵。”

八月十四日,唐门密院。

唐三得知大理寺带回“军报”,面色凝重。

他望向小舞、戴沐白等人,语气冷峻:

“看来,我们的任务不止于暗杀,而是全面进入战时状态。”

“传令——唐门所有弟子,进入一级备战,组建特战营,配合朝廷征调。”

“是!”

与此同时,青天客栈。

李白正持壶与杜甫对饮,窗外剑光闪动,客栈后林正在练剑。

门忽然被推开,一道青袍人影笑着踏入。

“父亲,我回来了。”

李白猛地站起,惊喜不已:“逍遥?!你怎回来了?”

来人正是李逍遥,英俊潇洒,肩负宝剑,神情自信而温和。

他身后,一位温婉女子步入,长裙拖地,明眸清澈。

“灵儿也来了。”她微笑。

“赵姑娘?”杜甫也惊道。

赵灵儿轻轻一礼:“公主身份已舍,我只随夫而居,愿为中原百姓出力。”

李白大笑,拉着李逍遥坐下:“来得好!中原将乱,我李家三代,不可再作清谈之人。”

这时,林外响起轻快脚步声,一道稚嫩童音清脆响起:

“爷爷爷爷!我也来了!”

众人一看,只见一个穿粉衣的小姑娘扑入李白怀中,粉雕玉琢。

“忆如?”李白抱住孙女,心头一暖。

杜甫感叹:“太白兄,竟能三世同堂,真叫人羡慕。”

李白仰天大笑:“杜子美,且等看我孙女也舞一手青莲剑,看她日后是不是也能诗能剑!”

裴旻立于不远,缓声道:“笑归笑,剑不能停。诸位——今日练剑,三倍时长!”

李白放下酒壶,起身:“裴兄说得好。儿孙绕膝不及家国之重。来!”

“——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