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 章 回家
何雨梁放下手中的行李,蹲下身子把小女孩抱起来就:“你是小雨水吧,大哥离家的时候,你还在咱妈的肚子里呢!”
说着何雨梁单手抱着何雨水,另一只手从兜里摸出一颗糖递给了小雨水说:“叫声大哥,这糖就给你吃。”
小雨水见到糖果,眼睛都亮了,忙甜甜的喊了声“大哥”就接过糖果剥开包装纸,把糖塞进了嘴里,幸福得眯起了小眼睛。
吕素心对小雨水说:“丫头,快下来,你大哥赶了那么远的路回家,一定很累了,让他先进屋歇歇。”
小雨水用双手紧紧的抱着何雨梁的脖子,就是不下地,这大哥这么好,能给她糖吃,她才不愿离开大哥呢!
何雨梁笑着说:“娘,不碍事,小雨水才多重。”说着弯腰去拎行李,秦淮茹很有力的上前抢先拎起行李袋子。
只是她没料到那硕大行李袋的分量,一只手竟是没提起来,自己还差点一个趔趄。
何雨梁忙说:“有点重,还是我自己来吧。”说完拎起行李和吕素心一起进了屋子。
进了屋子,何雨梁刚坐下,秦淮茹就端来了凉白开,何雨梁正好口渴,一口气喝了大半。
他对小雨水就:“雨水,先下地,哥有礼物带给你哦!”水雨水听有礼物给自己,忙溜下地,迫不及待的等着大哥给自己礼物。
何雨梁打开行李袋子,一样样的往外拿东西,给雨水的礼物是个布娃娃,小丫头接过去抱在怀里,喜欢的不得了。
袋子里都是何雨梁给家人们带的东西,吃的用的一大堆,他对母亲吕素心说:“娘,这些东西您看着办吧!”
吕素心看着儿子拿出来摆在桌上的东西,什么布料啊,糖果,烟酒,罐头等等,一张八仙桌都放不下。
她招呼秦淮茹一起把这些东西收拾好,对何雨梁说:“你个臭小子,要回家也不提前说一声,你先坐着歇歇,娘去把你的房子收拾收拾。”
说完就拉秦淮茹一起去给何雨梁收拾房间去了,小雨水则是依偎在她大哥身边,开启了十万个为什么。
何雨梁打量了一下家里,和他离家那年差别不大,只是墙上多了几处还没褪色的喜字,看来柱子结婚也没多久。
家里有两个妇女在,房间本就经常打扫的,何雨梁的屋子一直空着,吕素心两人稍一整理就可以住了。
何雨梁正和雨水你一句我一句的进行问答游戏,吕素心进来说:“梁子,你一路劳累,要不先擦洗一下睡会儿,中午吃饭娘再叫你?”
何雨梁坐了几天的车,虽说天气还不算热,但他也觉得身上有点粘,就笑着说:“行,我先去洗洗!”
好在当年修房就有浴室,何雨梁不用尴尬的在井边洗,等他洗好换了身军装出来时,秦淮茹已经不见了。
小雨水见大哥洗过出来,又跑过来粘着他,何雨梁把她抱起来说:“大哥要去躺一会,你要跟我一起吗?”
何雨水眨巴着大眼睛说:“要的。”于是何雨梁对吕素心说:“娘,我还真有点乏,就先去休息一会儿。”
吕素心让儿子赶紧去休息,自己就去厨房忙活起来,今天大儿子回家,一定要吃点好的。
刚才吕素心就是把秦淮茹打发出去买菜了,她给了秦淮茹二十万新币,让她尽管买些好菜,别怕花钱!
何雨梁躺在自己房里的炕上,身边还有个小雨水,两人没说几句话,小雨水倒是先睡着了,不一会何雨梁也进入了梦乡。
睡梦中的何雨梁是被小雨水叫醒的,她摇着何雨梁说:“大哥醒醒,吃饭啦!”
何雨梁多年当兵养成的习惯,让他一下就醒了过来,见妹妹还在摇他,就抱过来在脸上香了一口说:“好的,大哥这就起,咱们一起去吃饭。”
中午吕素心做了顿炸酱面,她寻思中午先对付一下,晚上等何大清回来,再让他掌勺,做顿好的全家庆祝一下。
何雨梁也有点饿了,风卷残云般的吃了第一碗,吕素心马上又给他添了一碗,两碗面下肚,再喝了碗面汤,何雨梁觉得整个人都舒坦了!
吃完饭,何雨梁才问起家里这些年的情况,吕素心说:“自从你离家之后,咱家就没怎么和外人来往。”
“你走了没多久,雨水就出世了,再后来,鬼子投降了,那时候老百姓都以为苦日子终于熬出头,好日子就要来了。”
“谁知道白党一来,大伙的日子过得还是那样,这白党真不是东西,弄出来的金元券可把大伙害惨了。”
“你爹一直在娄氏钢铁厂上班,柱子也实在不是读书的料,十二岁时你爹给他找了个师傅,去津门鸿宾楼学手艺。”
“去年夏天柱子师傳从津门回了四九城,进了丰泽园上班,这不柱子也跟着回来了!”
“柱子回来后,我和你爹就商量了一下,把柱子年龄改大了两岁,让他和淮茹把婚事给办了。”
“幸亏你当年走的时候再三交待,手里只存现大洋和黄金,不然咱家也会被掏空,听说95号院的阎老西就被坑了不少。”
何雨梁听吕素心说起95号院就问:“娘,咱家在那个院的房子怎么样了?”
吕素心说:“我和你爹十天半月的就去一次,经常住个一两天,房子当然是好好的。”
何雨梁又问:“咱家没在那边长住,那个院里有没有人闹幺蛾子?”
吕素心说:“那倒没有,只有两年前老贾在厂里出事没了,还是你爹和易中海一起帮着发送出去的。”
何雨梁问道:“老贾没了,那贾张氏还有人能管看她?”
吕素心说:“易中海收了贾东旭做徒弟,是瞌头敬茶的那种,还在院里摆过席的,有了这层关系,易中海说两句贾张氏还能听进去点。”
何雨梁点点头又问:“柱子现在几点回家!”吕素心说:“他现在还是学徒,每天回来都快九点了!”
“柱子师傅对他很不错,听柱子说他师傅已经让他上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