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天子郊外十里
潘贵骑在马上,位置稍稍靠后。
他不像武敏那样震惊,也不像安宁那样兴奋。
这位锦衣卫头子,面无喜色,眉头紧锁,眼神锐利地扫视着人群。
他看到的,是民心。
是叶云这两个字所代表的巨大力量。
这种发自肺腑的拥戴,是多少金银财宝都换不来的。
王爷这一趟,不仅是打了胜仗,更是收拢了整个西北的民心军心。
这可比单纯的战功,更有价值。
他甚至能想象,当这消息传回洛城,那些朝堂上的大人物们,脸色会是何等精彩。
这泼天的威望,既是护身符,亦可能成为催命符。
关键,就看王爷回京后如何应对了。
边军将领们早已迎出关外,为首的老将军董勇激动得胡须都在颤抖,上前行礼的声音都带着哽咽。
“末将参见靖西王!恭迎王爷凯旋!”
“王爷此行,荡平突厥,解我大宁百年边患,功在社稷,利在千秋啊!”
“玉门关几万军民,感念王爷恩德!”
叶云翻身下马,扶起董勇。
“老将军言重了,此乃陛下洪福,将士用命,叶云不敢居功。”
简单的客套,却让周围的欢呼声更加热烈。
叶云的威望,在踏入玉门关的这一刻,达到了顶峰。
与此同时,数千里之外的大宁都城,洛城。
皇宫深处,御书房内气氛庄重。
刚刚结束的朝会,商议了诸多繁杂国事。
此刻,留下的皆是心腹重臣。
宣帝靠坐在龙椅上,略显疲惫的脸上却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
他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谈起了即将凯旋归来的叶云。
“叶卿此番,功盖世啊!”
“平定突厥百年之患,拓土千里,扬我国威!”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舆图前,目光灼灼地看着西北方向。
“传朕旨意,命礼部!”
“准备最高规格的凯旋仪式!”
“朕要亲自出城十里相迎!”
宣帝大手一挥,语气斩钉截铁。
“所有随叶卿出征的有功将士,必须重赏!大赏!”
此言一出,御书房内陡然一静。
几位重臣面面相觑,眼中皆是掩饰不住的惊愕。
天子亲迎十里?
这等殊荣,历朝历代,都屈指可数。
更何况,是对一个如此年轻,且已封无可封的异姓王?
短暂的沉寂后,镇北大将军武牧率先出列。
“陛下,万万不可!”
武牧躬身行礼,语气坚决。
“靖西王功勋卓着,天下共知,理应封赏。”
“然其年岁尚轻,已是王爵之尊。”
“陛下若再亲迎十里,恐将其置于烈火之上。”
“功高盖主,自古乃人臣大忌。”
“如此抬举,于国于己,皆非幸事!”
武牧的话掷地有声,仿佛每一个字都敲在众人心头。
他虽是大皇子一派,此刻却并非为派系之争,而是出于一个老将对朝局稳定的担忧。
几乎在武牧话音落下的同时,户部尚书周鼎也站了出来。
这位二皇子的外公,向来与武牧政见不合,此刻却罕见地站在了同一立场。
“陛下,武将军所言甚是。”
“靖西王年轻有为,前途无量,正该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陛下厚爱,恐引朝野非议,滋生骄纵之心。”
“更恐让其他功臣心生不平。”
“为靖西王计,为朝廷稳固计,还请陛下三思!”
两位在朝堂上分量极重的柱石,竟异口同声地反对。
这让原本就震惊的其余几位大臣,更是大气都不敢出。
宣帝脸上的兴奋渐渐冷却,眉头微不可查地皱起。
他扫视着武牧和周鼎,又看了看其他噤若寒蝉的臣子。
御书房内,只剩下沉重的呼吸声。
君心难测,此刻更是如深渊般难以揣度。
“叶云此番,立下的是百年罕见之奇功。”
宣帝的目光扫过武牧与周鼎,沉声道:“朕率领群臣,亲迎十里,这是他应得的荣耀,也是我大宁彰显国威的应有之义。”
“至于如何避免他日后功高震主,成为势大难制的权臣……”
宣帝顿了顿,眼神变得幽深难测。
“朕,自有考量和安排。”
“尔等,无需为此担心。”
这话说得轻描淡写,却带着泰山压顶般的分量。
皇帝已经做出了决定,并且暗示他有后手,有制衡的手段。
武牧与周鼎心中同时一凛。
他们听出了皇帝话语中的决心,更听出了那份深藏不露的帝王心术。
再劝下去,便是质疑圣意,甚至可能引火烧身。
两人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与退缩。
君威难测,圣意已决。
武牧那刚硬的脊梁微微弯下。
周鼎也将头埋得更低。
两人异口同声,声音干涩,透着几分无力。
“臣等遵旨。”
“臣等愚钝,陛下圣明。”
丞相张启年站在角落,不动声色地看着武牧和周鼎两人吃了瘪,躬着身子退回原位。
那副憋屈又不敢言的模样,与平日里朝堂上针锋相对的劲头判若两人。
这位须发皆白的老丞相,在心中轻轻叹了口气。
想当初,他也很看好叶云那年轻人的才干与见识,还在陛
谁能想到,这才多久,这年轻人竟真的捅破了天,立下了这等泼天大功,连陛下都激动得要亲自出城十里相迎。
天子亲迎,何等荣耀,又是何等危险的信号。
武牧和周鼎那两个老家伙,虽然各有私心,但刚才那番话,确实是老成谋国之言,并非全无道理。
功高盖主,自古就是悬在能臣头顶的一把利刃。
叶云如此年轻,便已封王,再得此殊荣,无异于将他架在火上烤。
可陛下……
张启年抬眼,望向龙椅上那位乾坤独断的帝王。
陛下心意已决,更是直言已有“考量和安排”。
这“考量和安排”又是什么呢?
张启年眼帘微垂,心思急转。
是进一步的恩宠?
还是强势制衡?
以陛下的一贯手腕,恐怕后者居多。
是打算用公主下嫁的联姻来笼络?
亦或是,要将叶云放在更显赫,也更招风的位置上?
这位靖西王,可真是个异数。
他的出现,打破了朝堂原本就暗流汹涌的平衡。
大皇子和二皇子之间的争斗本就日趋激烈,如今叶云携灭国之威归来,声望如日中天。
他这颗分量十足的棋子,又会倒向哪一边?
或者说,他会不会自成一股势力?
张启年仿佛已经预见到,待叶云回到洛城,这平静了没多久的朝局,定会再起无数波澜。
而且,这次的风浪,恐怕会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