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老江的部署
东北大地上人民军与日军在刺骨的寒风中激烈交战,南方的大地上也不宁静。
随着少帅率领十万东北军一路沿着铁路南下荆襄,国府与南方联军之间原本相持的天平被打破,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去,他们都将目光放在了即将决战的湘南省,甚至于忽视了此时此刻的东北大地上,还有一支军队正在顽强的与侵略者做抗争。
龙国 荆襄省首辅 江城 国府荆襄行营所在地
砰!
“娘希匹!”
“这个人民军,隔几天就往外发一个大捷!又是收复四平,又是击毙日军中将,现在又在报纸上刊登了大胜日本空军的消息!
他在东北打的倒是痛快,但是有没有把我这个国府大统领放在眼里?我看消灭了日本人这个人民军是不是要将枪口对准我了!”
“还有这些媒体人,写的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宣传部的那般饭桶是干什么吃的!”
国府现在的大统领江关正阴沉着脸将今早送来的头版报纸砸在了自己的办公桌上,从他那有些涨红的脸色来看应该是气得不轻。
“总裁,谁又惹得您老人家生气了?”
听到办公室内的动静,何少一立马推开了房门走了进来。
“还不是那个人民军!整天和日本人作对,他那边打的倒是爽快了,风光了,国内的媒体倒是把我个狠批了一顿!说我不顾国家安危,执意发动内战!
把我编排成了千古罪人,亡国之君!”
看着江关正那气急败坏的样子,何少一好言好语的劝慰道:“总裁!这些报纸媒体哪里知道如今国事艰难?都不过是不合实际的瞎写罢了,您又何必放在心上?”
“唉!这天底下又有多少人能够明白我的良苦用心?日寇虽然侵占东北,但也不过是疥癣之疾,这南方数十万的叛军才是我们国府的心腹大患呀!
我们要是把部队全派到东北、华北,这些军阀头头们召集军队攻击我们,我们到时候将会陷入两线作战之中,那是要亡国灭种的!
这些记者文人懂什么!”
何少一的话算是让江关正的心情缓和了不少,但他嘴中还在不依不饶的数落着这些记者文人,显然对于他们将自己这位国府大统领在报纸上痛骂一番的行为耿耿于怀。
“算了!不说这个了!少卿他们现在到哪里了?”
江关正缓了缓心情又问起了最近东北军南下的事情。
“少帅他们应该已经到岳阳了!”何少一回复道。
“嗯!我这个小兄弟还是很听话的嘛!不过还是要提醒他们一句,让他们尽快南下湘南与刘彘的第1集团军汇合!然后配合第2、第3集团军,从豫章、苍梧、湘南,三个方向攻击,另外让薛越的第4集团军西进夔州打进川蜀!
此战关乎我党国生死,请各部务必拿出当年军校弘扬的亲爱精诚之精神,奋勇作战早日平定南方叛军!”不再生气的江关正又犯起了老毛病开始微操起来。
对于这一点作为他的军政部长何少一早就司空见惯,他点头应下道:
“是!校长高见!有了少帅的这十万兵马加入,湘南的李、白二人已经是冢中枯骨无法再掀起什么风浪了。倒是华北方面,校长是不是在调整一下?”
“嗯?华北怎么了?要调整什么?现在宋哲(元)不是管的蛮好的嘛?”江关正不明所以得看向何少一不明白他为什么这样问。
何少一顿了顿,随后还是把自己最新从戴老板的特务处中得到的最新情报告知给了光头:
“特务处最近从日本本土得到了一份重要情报,现在的日本国内非常不太平!”
“嗯?怎么回事?难道是对于满洲问题有了分歧?”
“不!校长!这个不寻常在于日军还在继续扩大征兵,截止到昨天日军在本土又完成了一个师团的复员工作,我们的人预计这次复员扩军的数量最少为三个师团!”
“嗯?日本人为什么还在扩军?难道他们认为满洲的两个师团处理不了人民军?还是说他们想要的更多?”江关正看着何少一问道。
“这个....属下不知!但是属下清楚,如果对方是为了图谋满洲消灭人民军的话,那倒也还好。就怕.......”何少一话没有说完直勾勾的看着江关正。
就怕什么,江关正心里也门清。日军扩军的目的不就两个,一拿到满洲消灭人民军,二嘛,自然是要的更多,比如说南下长城一线,甚至更过分越过长城拿下华北!
对于这个猜想光头那是在心中一万个不愿意相信,他抬起手摆了摆对着何少一说道:“我们与日本有合约在先,他们不会南下的,你放心!”
“校长!不怕万一就怕一万!日本人的狼子野心,我们确实应该注意一点了!”何少一见江关正有些不上心,心里有些着急,连语气都快了几分。
光头转念一想也是,日本人那是把信义扔到粪坑里的国家,他的所有话都有可能被推翻,反悔。他可以接受借助日军的手整编东北军,但是不代表他能接受日军把手伸到华北来!
于是乎,光头想了想又吩咐道:
“你说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样吧,少卿不是在华北还留守了四个国防旅吗?增派齐鲁地区的第二十师、第二十二师北上平津一线增强长城沿线的防守。”
“这....是!”
原本何少一还想说区区两个杂牌师加起来才一万人,这些人部署到华北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和没部署一样,但是想到这应该已经是光头的底线,最后他还是叹了口气接下了这个命令。
“好了!这里没什么事你就回去吧,军委会还有些事务需要我来处理!”
光头有些美滋滋的说道,仿佛对于刚刚的部署很满意。原因就是他借了巩固华北为由又从第三路军中抽调了两个师的兵力出来,不仅增强了华北的防御还同时削弱了齐鲁的韩复渠,可谓一举两得。
而且他还十分有尺寸,没有调动韩的主力,而是抽调了两个杂牌师,凭借着军委会的名义,韩不敢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