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七年之期
第八十章 教皇国
小
大
其实就在弗兰茨四处搞事儿的时候,梅特涅首相也没闲着,不过他依然是按照历史的轨迹滑向了意大利地区。
中意大利地区帕尔马、卢卡、摩德纳、托斯卡纳四国都在实际上受到奥地利的控制,只是名义上的独立国家。
尤其是随着铁路的建设和亚平宁商业同盟的建立,这些地区与奥地利帝国的联系不断加强已经在实际上成了奥地利市场的一部分。
至于整个意大利半岛最强大的撒丁王国也和奥地利帝国进行了多次联姻,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后者影响,至少表面上是臣服的。
两西西里王国费迪南多二世则是由于国内不停地叛乱,再加上对死亡深深地恐惧直接从极端自由派变成了极端保守派。
保守到闭关锁国的程度,没错那位曾经建立意大利半岛上第一条铁路、第一家近代航运公司、铺设第一条电报线路的国王。
费迪南多二世甚至一度由于恐惧革命者从海上登陆,而切断了对外贸易的航线,最终导致了国内大饥荒和商业的衰落。
两西西里王国距离奥地利本土太远,再加上这种神经病的统治方式自然不是梅特涅的菜,他瞄准的是教皇国。
如果说沙皇俄国是列强识字率的下水道,那么教皇国就是非列强国家中识字率的无底洞。
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财力,国家的运行不靠政府也不靠法律,而是看教皇和教士们的心情。
当时教皇国司铎的权力很大,可以随心所欲地在任何时候进入堂区(类似于社区)内的任何一间房子,裁定教会圣训是否得到了遵守。
他们既是警察局长,又是法官,同时还兼负着检察官的义务。此外他们还掌握着军队和立法权,以及代行圣座敕令和审判异端的职能。
简而言之司铎在自己的教区内就是神,而所做的事情可能让后世那些非洲仁君都显得“贤明”了很多。
整个教皇国330万人口中有超过三百万人都属于长期饥饿的状态,人们过着中世纪般的生活,夜晚几乎不存在公共照明。仟韆仦哾
穷人们的房子是由泥土和石块砌成,棚顶则用稻草覆盖,即便是贵族和教士居住的豪华宫殿也是被臭气所覆盖,因为他们同样没有卫生系统。
道路两侧随处可见成堆的秽物,以及在二楼窗边悬挂着的桶。
有相当多的人用不起铁器,很多人衣不蔽体,甚至有的家庭只有一条裤子。可怕的贫穷不只让现代人无法相信,就连常驻在教皇国的外交官也很难相信。
鲁道夫·冯·吕佐夫奥地利驻罗马大使在他的日记中写道。
“这让我很难相信,我在最接近上帝的地方见到了最亵渎的玩意儿
人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而不自知,荒谬、愚昧都不足以形容我看到的一切.
在前往罗马的路上我遇到了一个很可爱的孩子,他或者她看起来对我的猫很感兴趣。
由于那个孩子面容姣好,眼睛很漂亮,声音也很动听,但没有穿上衣,头发又很长,所以我无从判断其性别。
作为一个传统的维也纳人,我很喜欢孩子,所以我将我的猫赠送给了那个可爱的小家伙儿,还送了他或她一件衬衫,以及一个银币,希望他或她能有快乐的一天。
过了大概一刻钟的时间,我发现刚才那个孩子忘了拿猫粮,我可不希望萨斯瓦先生(猫的名字)离开他心爱的小鱼干,于是乎又折返回去。
然而我看到的是一个肮脏的女人正在穿着我送出去的那件白衬衫,而一旁的木架子上是血淋漓的萨斯瓦先生。
我愤怒地从盒子中取出我的单发手枪,想要让眼前这个肮脏的女人给萨斯瓦先生偿命。
可当我看到一旁两个小孩子感激又期待的目光时,我选择回到马车上飞也似地离开”
教皇国的贫穷、落后、愚昧可见一斑,当枢机主教们乘坐奢华无比的马车穿过大街小巷时,无数的乞丐正在城市中穿梭。
他们在每一个街角、每一座广场、每一尊纪念碑和每一处教堂门口乞讨,他们就像教会描述的无边伟力一般无处不在.
教皇格列高利十六世并不是一个受人爱戴的统治者,他的无能和愚蠢也在加深着国家的危机。
教皇格列高利十六世生于意大利北部伦巴第的一个地方贵族家庭,长着高耸的鼻子,嘴唇下弯,呈现着一副永远不变的皱眉表情,最可怕的是长在脸上的肿瘤让他只能深居简出。
教皇格列高利十六世以苦行僧自居,然而相继建立贴现银行,罗马银行,圣灵银行及储蓄所等金融机构,还建立圣水公司,任命企业家管理教会内部事务对于金钱的渴望远超其前辈们。
不过由于经营不善教皇国只能不停借款来度过眼前的危机,到了1846年债务总额已经达到3600万兹提罗金币之多(1兹提罗金币=0.4英镑)。
其中仅仅是法国的洛希尔银行就出借了近2000万法郎,欠奥地利帝国的债务更是超过了五千万弗罗林。
格列高利十六世为了偿还债务将各地的税卡,以及酒类、食盐、鱼类、蔗糖、棉布的买卖特权抵押给了商人。
这就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分化,“黑色贵族”掌握着一切,而数百万的民众则忍受着贫穷和饥饿。
黑色贵族是指教皇的后裔和红衣主教的亲属们,另有说法是因为僧侣们身穿黑衣所以被称为黑色贵族。
如此的统治之下,再加上民族主义的思想传播,起义是难免的。
起初的教皇国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任博洛尼亚主教的马斯泰·费雷(后来的庇护九世)并没有对起义者的评价是:
“佩鲁贾、弗里诺、斯波莱托和特尔尼所有的乱民不过500之数”
“没有制服、没有领导、没有胆识、这群人没有本事吓唬任何人!”
然后那所谓的五百乱民便在博洛尼亚城下大败教皇国一万两千人的大军,并且队伍随之迅速壮大,冲入城镇杀死神职人员,到处抢劫圣库。
马斯泰·费雷弃城而逃,但他不认为是自己输了,而是癫痫症发作导致他无法御驾亲征致使士气崩溃,并向教廷申请再次挂帅。
教廷高层觉得其甚是勇武,决定再给他一次机会。
结果在伊莫拉地区再次遭遇惨败,教皇国三万大军被一击而溃。格列高利十六世不得不连夜派人去法兰西和奥地利搬救兵。
1831年七月王朝刚刚推翻波旁王朝的统治,路易·菲利普无暇东顾,于是乎只派了两百五十名士兵拱卫圣座。
气得格列高利十六世差点中风,好在圣座首席国务卿鲁伊吉·兰布鲁斯齐尼力排众议请来了奥地利人。
而无论是当时的皇帝弗朗茨二世,还是首相梅特涅都觉得这是个好机会。
于是乎奥地利军队进入教皇国领地平叛,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之前教皇声称要联合全世界天主教徒才能对抗的叛军,在博洛尼亚被奥地利军队轻易击溃。
不过叛乱虽然平定,但是根源问题始终没有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历史上的1835年弗朗茨二世离世之时奥地利帝国每年用在教皇国的军费已经高达数百万之巨。
在那位“意大利人皇帝”逝去之后,没有人支持的梅特涅自然只能削减开支,维持教皇统治为目的苟延残喘。
不过此时的历史已经改变,随着1834年奥地利帝国加入德意志关税同盟,再加上之后弗兰茨的干预,让其经济实力远超历史同期。
梅特涅并不笨,他知道时代正在悄然改变,那些没能及时作出改变的政府都将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比如拿破仑战争之后成功复辟的波旁王朝,就在不知不觉中被他的国民再次推翻了。
教皇国和伦巴第,以及威尼西亚接壤,又与中意大利的小邦国联系密切,它的稳定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奥地利在意大利地区的统治。
梅特涅决心强化教皇国的统治,但是他也曾去过教皇国,更见过教皇本人,所以他认为改革是必需的。
梅特涅想要以他的想法来改造教皇国,让有能力的人主导政府,而这在格里高利十六世看来完全是大逆不道。
结果就是钱没少花,但是收效甚微,人们更加困苦,起义、暴动此起彼伏。每年花费上千万弗罗林,但是教皇却并不领情,甚至有倒向法兰西的趋势。
这时候弗兰茨进行了一些干预(前文讲过,但是太久这里简单叙述一遍)。
弗兰茨给梅特涅的建议是把这当成一笔交易,因为格列高利十六世是个生意人。
奥地利帝国就算再怎么无私奉献,在对方看来也是应该的。毕竟格列高利十六世是教会,而奥地利帝国是天主教国家。
所以派兵之前先派人去教廷要出兵费用,如此一来就能大大缓和两国之间关系。
结果之后教廷方面对奥地利帝国的态度有了明显改观,不但疏远了法兰西,还多给了奥地利帝国两个枢机主教的位置。
不过这样治标不治本,奥地利帝国每年还是需要大量的军事拨款,才能维持住教会的统治。
而这样做的同时,还成为了众矢之的,民众把奥地利帝国当成那些黑色贵族的帮凶,本国人民和贵族觉得这种支援完全是一种浪费。
列强们更是纷纷指责奥地利帝国干预教皇国内部事务,意图对教宗不利。意大利的民族主义者更是将奥地利列为了头号大敌。
其他地区的革命者也都纷纷将奥地利帝国列为头号反动势力,甚至一度比俄国的名声还差。
弗兰茨并不赞同卖头援美那种事情,所以很早就建议梅特涅由剿改治。对于距离奥地利较近的费拉拉和博洛尼亚可以考虑直接派兵进驻,理由便是方便持续镇压。
这项提议还真得到了教皇厅的许可,在教皇国高层看来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安全比什么都重要,奥地利帝国军队长期驻扎不但能减少叛乱,还能省去每次到维也纳搬救兵的费用。
随后奥地利方面又提出要帮教皇国治理,毕竟这些发生叛乱的地区可能还有危险分子的存在。
那些人曾经残杀过教廷官员,为了避免惨剧的发生,奥地利帝国可以帮忙治理,并且帮忙收税。
教廷高层一听立刻表示了支持,一方面他们确实担心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则是能不劳而获自然没有理由拒绝。
不过格列高利十六世并不是傻子,但好在他是一个可以谈判的领袖。
最后奥地利帝国在保证每年向教皇私库捐赠五十万弗罗林之后,格列高利十六世终于同意将费拉拉和博洛尼亚地区交给前者代为管理。
不过格列高利十六世坚决反对在教皇国的土地上修建铁路,所以奥地利的铁路只能修到费拉拉边境。
然后奥地利帝国的“腐败”统治便赢得了当地民众的一致好评,教皇国几百年如一日地愚民教育并没有白费。
奥地利一方只要稍微给民众一点好处,后者就会感激涕零、五体投地。实际上奥地利的商人们依然把持着绝大多数重要行业,但当地人的要求仅仅是吃饱饭而已。
在这个农业飞速发展的时代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所以两相对比之下,当地人很快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奥地利的信仰比罗马的信仰更加虔诚,因为在前者的治理下土地可以产出更多的粮食。
这种自我洗脑的意识,在统治者看来是十分优秀的品质。而为了完成老皇帝夙愿,梅特涅也在稳步地推进着奥地利治理区的面积。
然而纸是包不住火的,有人察觉到了奥地利帝国的意图,并告知了圣座。格列高利十六世当即下令索回拉文那、安科纳等地,不过很快战乱再起他又不得不将奥地利的军队请回来。
而后的数年时间内叛乱始终没有停歇,以至于到现在傻子都看得出是梅特涅捣的鬼。
然而此时首相大人自以为高明的计策实际上是在玩火,列强们的反对先不说,光是教皇国高层就不可能一直任由奥地利这样蚕食。
此时所取得一切成就都是建立在格列高利十六世这个贪财且昏庸的统治者之下所取得的,若是换成一位能力强一些的教皇,那么奥地利必将受阻,甚至不得不将其放弃。
然而弗兰茨不知道的是即将登场的这位新教皇,可以说是将人嫌狗厌这个词演绎到了极致。
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能既被保守派讨厌,又被自由派讨厌,既被贫民讨厌,又被富人讨厌,甚至就连他本人也十分厌恶自己。
(本章完)
中意大利地区帕尔马、卢卡、摩德纳、托斯卡纳四国都在实际上受到奥地利的控制,只是名义上的独立国家。
尤其是随着铁路的建设和亚平宁商业同盟的建立,这些地区与奥地利帝国的联系不断加强已经在实际上成了奥地利市场的一部分。
至于整个意大利半岛最强大的撒丁王国也和奥地利帝国进行了多次联姻,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后者影响,至少表面上是臣服的。
两西西里王国费迪南多二世则是由于国内不停地叛乱,再加上对死亡深深地恐惧直接从极端自由派变成了极端保守派。
保守到闭关锁国的程度,没错那位曾经建立意大利半岛上第一条铁路、第一家近代航运公司、铺设第一条电报线路的国王。
费迪南多二世甚至一度由于恐惧革命者从海上登陆,而切断了对外贸易的航线,最终导致了国内大饥荒和商业的衰落。
两西西里王国距离奥地利本土太远,再加上这种神经病的统治方式自然不是梅特涅的菜,他瞄准的是教皇国。
如果说沙皇俄国是列强识字率的下水道,那么教皇国就是非列强国家中识字率的无底洞。
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财力,国家的运行不靠政府也不靠法律,而是看教皇和教士们的心情。
当时教皇国司铎的权力很大,可以随心所欲地在任何时候进入堂区(类似于社区)内的任何一间房子,裁定教会圣训是否得到了遵守。
他们既是警察局长,又是法官,同时还兼负着检察官的义务。此外他们还掌握着军队和立法权,以及代行圣座敕令和审判异端的职能。
简而言之司铎在自己的教区内就是神,而所做的事情可能让后世那些非洲仁君都显得“贤明”了很多。
整个教皇国330万人口中有超过三百万人都属于长期饥饿的状态,人们过着中世纪般的生活,夜晚几乎不存在公共照明。仟韆仦哾
穷人们的房子是由泥土和石块砌成,棚顶则用稻草覆盖,即便是贵族和教士居住的豪华宫殿也是被臭气所覆盖,因为他们同样没有卫生系统。
道路两侧随处可见成堆的秽物,以及在二楼窗边悬挂着的桶。
有相当多的人用不起铁器,很多人衣不蔽体,甚至有的家庭只有一条裤子。可怕的贫穷不只让现代人无法相信,就连常驻在教皇国的外交官也很难相信。
鲁道夫·冯·吕佐夫奥地利驻罗马大使在他的日记中写道。
“这让我很难相信,我在最接近上帝的地方见到了最亵渎的玩意儿
人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而不自知,荒谬、愚昧都不足以形容我看到的一切.
在前往罗马的路上我遇到了一个很可爱的孩子,他或者她看起来对我的猫很感兴趣。
由于那个孩子面容姣好,眼睛很漂亮,声音也很动听,但没有穿上衣,头发又很长,所以我无从判断其性别。
作为一个传统的维也纳人,我很喜欢孩子,所以我将我的猫赠送给了那个可爱的小家伙儿,还送了他或她一件衬衫,以及一个银币,希望他或她能有快乐的一天。
过了大概一刻钟的时间,我发现刚才那个孩子忘了拿猫粮,我可不希望萨斯瓦先生(猫的名字)离开他心爱的小鱼干,于是乎又折返回去。
然而我看到的是一个肮脏的女人正在穿着我送出去的那件白衬衫,而一旁的木架子上是血淋漓的萨斯瓦先生。
我愤怒地从盒子中取出我的单发手枪,想要让眼前这个肮脏的女人给萨斯瓦先生偿命。
可当我看到一旁两个小孩子感激又期待的目光时,我选择回到马车上飞也似地离开”
教皇国的贫穷、落后、愚昧可见一斑,当枢机主教们乘坐奢华无比的马车穿过大街小巷时,无数的乞丐正在城市中穿梭。
他们在每一个街角、每一座广场、每一尊纪念碑和每一处教堂门口乞讨,他们就像教会描述的无边伟力一般无处不在.
教皇格列高利十六世并不是一个受人爱戴的统治者,他的无能和愚蠢也在加深着国家的危机。
教皇格列高利十六世生于意大利北部伦巴第的一个地方贵族家庭,长着高耸的鼻子,嘴唇下弯,呈现着一副永远不变的皱眉表情,最可怕的是长在脸上的肿瘤让他只能深居简出。
教皇格列高利十六世以苦行僧自居,然而相继建立贴现银行,罗马银行,圣灵银行及储蓄所等金融机构,还建立圣水公司,任命企业家管理教会内部事务对于金钱的渴望远超其前辈们。
不过由于经营不善教皇国只能不停借款来度过眼前的危机,到了1846年债务总额已经达到3600万兹提罗金币之多(1兹提罗金币=0.4英镑)。
其中仅仅是法国的洛希尔银行就出借了近2000万法郎,欠奥地利帝国的债务更是超过了五千万弗罗林。
格列高利十六世为了偿还债务将各地的税卡,以及酒类、食盐、鱼类、蔗糖、棉布的买卖特权抵押给了商人。
这就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分化,“黑色贵族”掌握着一切,而数百万的民众则忍受着贫穷和饥饿。
黑色贵族是指教皇的后裔和红衣主教的亲属们,另有说法是因为僧侣们身穿黑衣所以被称为黑色贵族。
如此的统治之下,再加上民族主义的思想传播,起义是难免的。
起初的教皇国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任博洛尼亚主教的马斯泰·费雷(后来的庇护九世)并没有对起义者的评价是:
“佩鲁贾、弗里诺、斯波莱托和特尔尼所有的乱民不过500之数”
“没有制服、没有领导、没有胆识、这群人没有本事吓唬任何人!”
然后那所谓的五百乱民便在博洛尼亚城下大败教皇国一万两千人的大军,并且队伍随之迅速壮大,冲入城镇杀死神职人员,到处抢劫圣库。
马斯泰·费雷弃城而逃,但他不认为是自己输了,而是癫痫症发作导致他无法御驾亲征致使士气崩溃,并向教廷申请再次挂帅。
教廷高层觉得其甚是勇武,决定再给他一次机会。
结果在伊莫拉地区再次遭遇惨败,教皇国三万大军被一击而溃。格列高利十六世不得不连夜派人去法兰西和奥地利搬救兵。
1831年七月王朝刚刚推翻波旁王朝的统治,路易·菲利普无暇东顾,于是乎只派了两百五十名士兵拱卫圣座。
气得格列高利十六世差点中风,好在圣座首席国务卿鲁伊吉·兰布鲁斯齐尼力排众议请来了奥地利人。
而无论是当时的皇帝弗朗茨二世,还是首相梅特涅都觉得这是个好机会。
于是乎奥地利军队进入教皇国领地平叛,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之前教皇声称要联合全世界天主教徒才能对抗的叛军,在博洛尼亚被奥地利军队轻易击溃。
不过叛乱虽然平定,但是根源问题始终没有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历史上的1835年弗朗茨二世离世之时奥地利帝国每年用在教皇国的军费已经高达数百万之巨。
在那位“意大利人皇帝”逝去之后,没有人支持的梅特涅自然只能削减开支,维持教皇统治为目的苟延残喘。
不过此时的历史已经改变,随着1834年奥地利帝国加入德意志关税同盟,再加上之后弗兰茨的干预,让其经济实力远超历史同期。
梅特涅并不笨,他知道时代正在悄然改变,那些没能及时作出改变的政府都将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比如拿破仑战争之后成功复辟的波旁王朝,就在不知不觉中被他的国民再次推翻了。
教皇国和伦巴第,以及威尼西亚接壤,又与中意大利的小邦国联系密切,它的稳定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奥地利在意大利地区的统治。
梅特涅决心强化教皇国的统治,但是他也曾去过教皇国,更见过教皇本人,所以他认为改革是必需的。
梅特涅想要以他的想法来改造教皇国,让有能力的人主导政府,而这在格里高利十六世看来完全是大逆不道。
结果就是钱没少花,但是收效甚微,人们更加困苦,起义、暴动此起彼伏。每年花费上千万弗罗林,但是教皇却并不领情,甚至有倒向法兰西的趋势。
这时候弗兰茨进行了一些干预(前文讲过,但是太久这里简单叙述一遍)。
弗兰茨给梅特涅的建议是把这当成一笔交易,因为格列高利十六世是个生意人。
奥地利帝国就算再怎么无私奉献,在对方看来也是应该的。毕竟格列高利十六世是教会,而奥地利帝国是天主教国家。
所以派兵之前先派人去教廷要出兵费用,如此一来就能大大缓和两国之间关系。
结果之后教廷方面对奥地利帝国的态度有了明显改观,不但疏远了法兰西,还多给了奥地利帝国两个枢机主教的位置。
不过这样治标不治本,奥地利帝国每年还是需要大量的军事拨款,才能维持住教会的统治。
而这样做的同时,还成为了众矢之的,民众把奥地利帝国当成那些黑色贵族的帮凶,本国人民和贵族觉得这种支援完全是一种浪费。
列强们更是纷纷指责奥地利帝国干预教皇国内部事务,意图对教宗不利。意大利的民族主义者更是将奥地利列为了头号大敌。
其他地区的革命者也都纷纷将奥地利帝国列为头号反动势力,甚至一度比俄国的名声还差。
弗兰茨并不赞同卖头援美那种事情,所以很早就建议梅特涅由剿改治。对于距离奥地利较近的费拉拉和博洛尼亚可以考虑直接派兵进驻,理由便是方便持续镇压。
这项提议还真得到了教皇厅的许可,在教皇国高层看来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安全比什么都重要,奥地利帝国军队长期驻扎不但能减少叛乱,还能省去每次到维也纳搬救兵的费用。
随后奥地利方面又提出要帮教皇国治理,毕竟这些发生叛乱的地区可能还有危险分子的存在。
那些人曾经残杀过教廷官员,为了避免惨剧的发生,奥地利帝国可以帮忙治理,并且帮忙收税。
教廷高层一听立刻表示了支持,一方面他们确实担心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则是能不劳而获自然没有理由拒绝。
不过格列高利十六世并不是傻子,但好在他是一个可以谈判的领袖。
最后奥地利帝国在保证每年向教皇私库捐赠五十万弗罗林之后,格列高利十六世终于同意将费拉拉和博洛尼亚地区交给前者代为管理。
不过格列高利十六世坚决反对在教皇国的土地上修建铁路,所以奥地利的铁路只能修到费拉拉边境。
然后奥地利帝国的“腐败”统治便赢得了当地民众的一致好评,教皇国几百年如一日地愚民教育并没有白费。
奥地利一方只要稍微给民众一点好处,后者就会感激涕零、五体投地。实际上奥地利的商人们依然把持着绝大多数重要行业,但当地人的要求仅仅是吃饱饭而已。
在这个农业飞速发展的时代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所以两相对比之下,当地人很快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奥地利的信仰比罗马的信仰更加虔诚,因为在前者的治理下土地可以产出更多的粮食。
这种自我洗脑的意识,在统治者看来是十分优秀的品质。而为了完成老皇帝夙愿,梅特涅也在稳步地推进着奥地利治理区的面积。
然而纸是包不住火的,有人察觉到了奥地利帝国的意图,并告知了圣座。格列高利十六世当即下令索回拉文那、安科纳等地,不过很快战乱再起他又不得不将奥地利的军队请回来。
而后的数年时间内叛乱始终没有停歇,以至于到现在傻子都看得出是梅特涅捣的鬼。
然而此时首相大人自以为高明的计策实际上是在玩火,列强们的反对先不说,光是教皇国高层就不可能一直任由奥地利这样蚕食。
此时所取得一切成就都是建立在格列高利十六世这个贪财且昏庸的统治者之下所取得的,若是换成一位能力强一些的教皇,那么奥地利必将受阻,甚至不得不将其放弃。
然而弗兰茨不知道的是即将登场的这位新教皇,可以说是将人嫌狗厌这个词演绎到了极致。
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能既被保守派讨厌,又被自由派讨厌,既被贫民讨厌,又被富人讨厌,甚至就连他本人也十分厌恶自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