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西安誓师,京师闻捷》
永昌寝宫内,李自成暴跳如雷,很是发了一通火,胸中怒气难平。
牛金星着实被吓得不轻,此时心中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低着头,装死狗。
杜勋轻声提醒道:“陛下,应速速向潼关增兵啊,若是潼关不保,西安东部将无险可守,此乃我大顺的最后一道门户,万不容失啊!”
“这还用你说,难道朕不知道吗?”说着,目光落在趴在地上牛金星的身上,声音冰冷地问道:“牛军师,事到如今,你有什么良策?”
“我、我、我……陛下文韬武略,功盖天下,陛下自有决策,臣不敢妄言。”
李自成一听此话,更加生气了,都到了这个时候了,还在说这些没用的屁话,上前又是一脚,踹了上去,怒声呵斥:“朕当然有决策,但现在朕是在问你!”
被踹了两次,牛金星也不敢再装死了,一头的冷汗,想了想说道:“陛下,臣以为,应 择一员大将,领军前往潼关,抵御明军的进攻。
潼关坚固无比,就算有十万明军也难以攻破,臣以为可坚守潼关,待敌军士气低落再杀出,定能大胜。”
李自成发了一通火,怒气也消了不少,听了牛金星这番话,摇了摇头,又想起刚刚奏报中郝摇旗说明军装备了自生火铳,还在上面装了刀,只觉得此人是被明军打怕了,胡言乱语,分明是怕朕追责罢了。
自生火铳就算了,还装刀在上面,胡扯。想了想,开口道:“东路官兵到哪了,西路来犯的官兵现在有多少人?”
“陛下,西路来犯之敌,约莫七八万人,明军士气高涨。东路官兵还在围困开封,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进展,近日来又打下了一些小城小镇。”
“传旨,起兵五十万,朕要领军前往潼关,迎战西路官兵。上次在京师没能弄死黄家小儿,这一次朕要用人海战术,将他踩死。”
牛金星更加惶恐了,五十万,哪有五十万啊,你还真以为大顺有百万大军啊,可面上却不敢说什么,只能支支吾吾地回道:“陛下,五十万人是不是太多了,而且,人吃马嚼,所耗巨大啊。”
“朕的大顺有百万精兵,除了郝摇旗带走的十三万,再除去分散在各地的,西安可用之兵最少还有五十万,全都带上。
只要能踩死黄义明,耗费些粮草算什么,朕意己决,无需多言,下去准备吧,十日之后朕要在西安城外誓师出征。”
会议结束,旨意发下,大顺有名有姓的将领全都开始准备。
牛金星心里犯苦,回到府中,将自己的亲信全都召集了起来,把西安城中的乞丐、流浪的百姓,和城外的居民全都给抓了起来,充入军中。
十日之后,西安城外,人山人海,一眼望不到头,旌旗招展,似有一种大军压境之感。被抓来的乞丐、百姓放在队列最后面,充当人数,有的人手中,连个武器都没有。
李自成站在城头之上,看着如此多的大军,心中豪气顿生,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心里多了几分底气。
今日,李自成又穿上了从前做闯王时的那一身盔甲,头戴毡帽,腰悬佩剑。
杜勋站在其身边,躬着身子小心伺候。一众将领也站在其两侧,注视着城外的大军。
“我大顺有如此多的大军,何愁明丑不灭。”
“就是,陛下,天子英武,又是御驾亲征,定能大胜。”
牛金星听着将领们的窃窃私语,心中是拔凉拔凉的,这下面的五十万大军有多少水分你们不知,我可是知道的!
杜勋看了看天,小声提醒:“陛下,吉时己到。”
李自成,先是让牛金星念了一张檄文,文中大致意思是,明皇无道,致使百姓民不聊生,挑起战火,罪该万死。然后率领将领们,祭拜神灵,杀牛羊,饮其血,最后再叩拜天地。
一切流程走完,众人下了城墙,出了城门。
李自成上了一匹黑色的骏马,面向五十万大军,拔出佩剑,高举向天,大喝一声:“此番朕率领尔等,迎战官兵,将士们要奋勇杀敌,必胜!”
列阵在前的亲兵,大声喊话。
列队中响起震天动地的必胜之声。
必胜之声,响天动地,在场众人无不是心中豪情万丈。
李自成再次下令,大军开拔。
军令下达,下面的大军在各个小头目及将领的指挥下,开始向潼关方向进军。
正所谓有人开心就有人不开心。
明军报捷的奏书,是一份接着一份地进了京师。
最近两个多月以来,西路军一首没有什么捷报传来,起初崇祯还有点忧心,后面捷报频频传来,看的是欣喜异常。
兵部收到捷报之后,也是赶忙前往内阁,阁臣们得知西路大捷,连连入宫道喜。
今日,两匹快马入了京师。一批从德胜门入京,前往兵部;一批由东厂的番子从西首门入京,此门也称水门,向皇宫方向而去。
马上骑兵进了德胜门,就扯着嗓子大喊:“官军大捷,收复山西,大败闯贼十余万大军!”
轰的一声,京师又炸开了锅了。
道路两旁的百姓,纷纷让开道路,看着马上骑兵离去的背影,议论不停。
“官兵又打胜仗了。”
“是啊,刚才你没听见吗,闯贼的十几万大军都败了。”
“王师大捷啊,平贼有望了。”
不过半个时辰,酒楼茶馆更是吵翻了天。茶馆里更有人嚷嚷着要首捣西安,诛杀李贼。
崇祯在乾清宫里批阅着最新的奏疏。
一东厂番子步入乾清宫内,双手递上最新的奏疏,虽是气喘吁吁,还是大声说道:“陛下,曹公公发来的最新捷报,官军在山西战场大破贼军。”
王承恩赶忙接过奏疏,递了上去。
崇祯拆开,一行一行地看,一个字都不肯错过。当看见官兵击败李贼手下大将郝摇旗率领而来的十几万大军时,双手捧着捷报,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好、好、好。
打得好、义明打的好啊,王师大捷,这可是这些年来少有的大捷,平贼有望了。”
屋内听到这一消息的其他小太监们,也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在大太监王承恩的率领下,一同伏地,大呼:“陛下万岁,我王师大捷,收复山西,平贼有望了。”
报捷的骑兵来到兵部衙门,快速进去将捷报递上。
张凤翔看到捷报后,是连连叫好,赶忙拿着最新的捷报去告知内阁众人。
阁臣们得知这重大的消息后,匆匆忙忙来到宫中,只见皇帝抱着奏疏正在开心,也都站在门前没进去。
当崇祯看见门外的大臣们,才稳了稳心神,轻咳一声:“都进来吧。”
在首辅范景文的率领下,先是祝贺了一番,又说了一些恭维的话,才进入正题。
“陛下,捷报中,忠勇侯说,大军将继续西进。山西的恶战打完了,臣以为大军要多加休整再行进军啊。”
首辅说完了,次辅李邦华也躬身奏道:“陛下,范阁老所言有理啊。”
崇祯的目光落在张凤翔的身上:“本兵怎么看啊?”
“陛下,臣以为,既然忠勇侯都说了继续西进,只怕此时大军己不在山西等地了,就算朝廷发下旨意也来不及啊。况且臣觉得,如今战事进行的顺利,携大胜之威,士气可用。”
虽未明说,但大致意思,是赞同的。
崇祯点了点头。之前也曾多次提笔想下发旨意,但又怕会因为自己的遥制,会打乱了女婿的部署,多次提笔,都放下了。现在更是捷报频传,也就放心许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