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归来》上市

金小云其实不怎么想见到傅平,本来想着周日再见就好了。

但是金心妍说了傅平帮了低血糖的她,这要是不登门也太失礼了。

金小云就收拾出来一包红糖,还有一菜篮子的鸡蛋,准备等会去送给傅平。

金小云叮嘱女儿:“你下次出门一定要记得带糖啊,感觉不舒服了,提前塞颗糖到嘴里,也别走动了。这样多危险啊,今天幸好遇到了你傅叔。”

金心妍看着养母在拿东西,抱住了自家的养母,把脑袋搁在了金小云的肩头。

“妈,你说你怎么这么好啊,要是别人晕倒了被人救了,肯定是要训斥,觉得浪费钱了。”

“你是我女儿,我不对你好,对谁好啊?”

金心妍是个很会说话的人,金小云也习惯了女儿的甜言蜜语,深吸一口气,压住了飞快的心跳,“咱们走吧。”

两人去了隔壁院子,因为用的是救命恩人这个旗号,也没人多问什么,一大妈反而说道,“是应该感谢人家傅平同志,妍妍以后要注意点啊。这身体可真够不好的。”

傅平所在院子的一大妈人不错,虽然喜欢打听别人家的事情,但是还是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的。

金心妍笑着说道:“我记住了。”

·

傅平见着两人,连忙让人进来,窗户已经打开了,这会儿连门也打开了,“你们坐,我还没打水,也没办法招待你们。”

傅平的单位食堂也是管饭的,傅平自然也不打算开火,准备和金家一样,去锅炉房花钱买开水。

“没事。”金心妍笑眯眯地说道,“我们也都不渴,在家喝了水过来的。”

“我们一会儿就走了,今天的事情谢谢你,妍妍身体不好,十几岁了以后就有低血糖的毛病。”金小云把鸡蛋和糖放在了八仙桌上。

傅平可不敢收这些东西,他又没真的帮金心妍。

傅平从身上拿出了钱和票,递给了金小云,“小云,我没救你女儿, 是妍妍在巷子口的时候这样说的,这个钱你拿着。”

金小云一愣,看向了金心妍。

金心妍把凳子挪到了妈妈身边,顺手还把傅平的钱和票接了过来,“妈,我要是不这样说,那就不方便和傅叔打交道了,现在这样的话,你们早晨时间紧,肯定很多话都没说完,现在正好说啊。”

金小云有些窘迫,“你这孩子……”

“其实说一说我孩子的情况也可以。”傅平说道,“早晨说了我前妻的事情,和她分开了,我还是很感激她给我生得两个孩子的。”

“对啊,”金心妍笑眯眯地说道,“妈,你还不知道吧,傅叔的儿子上过报纸,是帮着冯文芷回家的那个大学生。”

这消息金小云确实还不知道,傅平连忙把报纸拿了过来,“需要我给你念一念吗?”

傅平小声解释说:“我以前确实没上过多少学,但是我孩子教我认识了不少字。”

“妍妍教过我,我认识字。”

金小云看着报纸,只扫过标题,就知道傅明彦的情况了,“你儿子是真有出息。”

傅平又拿出了一本书,连带今天买的《人民文学》放在了金小云的膝盖上。

“他不光是做了报纸上所说的两件事,他还有一个笔名,笔名叫做问潭,这本书是他的作品,加上今天刊登在《人民文学》的新文章,他一共有三个作品,你们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一看。”

“一般而言,养儿子要给儿子准备彩礼,给他很多的经济支持,我儿子很有出息,我都不用给他什么经济支持,靠着他自己的本事,他赚了不少钱,甚至我的这份工作,都有他的功劳。”

金心妍伸手把《双面人生》这本书牢牢抓住,自从傅平说了傅明彦的笔名是问潭,她脑子都已经嗡嗡的,后面的话都有点听不进去。

因为涉及到母亲,金心妍还是硬生生停了下去。

如果傅明彦是问潭,那绝对不会缺钱,他真的是一个很高产的作者。

《双面人生》这本书,金心妍本来是同学借着给她看的,因为太过于喜欢,找母亲要钱买了一本,后来刊载有问潭作品的《人民文学》《十月》,她都买了。

在金心妍的心中,这个作者问潭应该是个历经风霜的老太太,经历了很多的事,她有一种天然的睿智,同时心思又极其悲天悯人。

万万没想到,一个大学生,大一新生居然就写下了那么多的好作品。

“真的假的!”金心妍没等着母亲说话,就忍不住说道:“傅叔,你的儿子就是问潭?”

“这里有一份《北大校刊》。”傅平拿出了《北大校刊》,“这里面有他们学校的独家专访。”

金小云忍不住说道:“妍妍很喜欢问潭的作品。我还鼓励让她写信给作者,她说作者肯定会收到很多信,没那么多的精力回信,所以就没写。”

“他确实收到了很多读者来信。”傅平说道,“现在都在他丈人的家中放着,等到搬新家了,设置了一个单独的储藏间,来储存那些读者来信。”

金心妍把最新一期的《人民文学》放在膝盖上,心中焦急想看里面的内容,却还是得听着两人说话。

·

金心妍没有去看《人民文学》,而帽儿胡同的林奶奶正在听关奶奶讲问潭的新书。

正在文工团里跳舞的丹丹被领导喊到了办公室里,她的妈妈冯婉玉也到了办公室里。领导轻轻拿起了茶杯,用杯盖拂去了上面的茶沫告诉她们,“陆焉适出事了。”

故事从这一幕出发,揭露了一个70年代发生的悲惨爱情故事。

陆焉适因思念妻子和孩子,在一次农场转迁途中逃跑。他想和妻女团聚,但是女儿丹丹以父亲的行为为耻,她想方设法阻止母亲和父亲相见,举报父亲,最后夫妻两人近在咫尺,却相隔天涯。

在漫长的分离中,陆焉适靠思念度日,满心都是对妻子冯婉玉的爱和对家庭团聚的渴望。

平反回家,等待他的只有一地的破碎,女儿的文工团之梦到底没有实现,只是一个普通的职工,妻子冯婉玉在冲击里封锁心灵,已经什么都不记得了。

冯婉玉守着过去的回忆,而陆焉适守着只记得过去的妻子,甚至不能以陆焉适的身份陪着她。冯婉玉每天记得是去车站等待心上人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