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教陛下
第40章 教陛下
其他人说出这句话,李承民或许不会信,但周策所说,他不得不信。
威武候府如今与白王关系密切,甚至有传闻威武候常去白王府上做客。
若真想要谋反,又岂会如此明目张胆?
“你就当真信这威武候?”
周策不紧不慢的为自己倒满一杯酒,将自己猜测逐渐说出。
“威武候与白王交好,其中目的无非就是想要攀上白王这棵大树,毕竟这是一方之主。”
“倘若涉及到谋反一说,威武候绝对会跑得比兔子还快。”
一听这话,李承民不由被逗笑了。
在整个大虞,敢如此形容威武侯的人可是不多。
“周策,倘若白王要谋反,周先生觉得会从何处入手?”
“自然是朝中大小官员,其次是京城的巡防营,禁军一类。”
李承民兴趣涌现,当即好奇询问道:“为何?”
“很简单,我若是白王,在拉拢朝中官员拥有足够把握时,自然要收买京城中的巡防营与禁军一类,由此在谋反之时便能与这些人里应外合。”
“但这根本不可能,当今圣上不可能会想不到这一点。”
周策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朝着身侧听得入神的李火看了一眼。
似乎,这李火当真听得明白一样。
李承民忍不住拍掌叫好,缓缓道:“周先生才能不入朝为官实属可惜。”
“先生所对北境前朝余孽的事情我已提交给陛下,陛下也采纳了此意见,接下来应该很快就会对前朝余孽动手。”
“若是此事成了,我一定上奏陛下,好好嘉奖于你。”
周策笑着摆手拒绝,“我只是一介平民,嘉奖就不必了。”
“只是为国分忧而已。”
李承民欣赏的看着这位周先生,眼中满意更深,同时也更加确定这位周先生就是他一直所想要寻找的国师!
目光不留痕迹的朝着雅间的墙壁看去。
“不知父皇听闻这些后,又有什么往的感想?”
目光收回,李承民带着笑意起身,双手捧着酒杯。
“周先生,我敬你一杯。”
“李大人,客气了。”
周策高举酒杯回礼,喝完酒后,眸子一转,他主动询问道:“李大人,你觉得当今大虞如何?”
李承民微感意外,没想到周策会突然问起这个问题。
稍作沉思后,他沉声而道:“今大虞百姓生活还算不错,除去前朝余孽的骚扰之外,我感觉大虞比之前的任何一个朝代都还要更好。”
隔壁。
李显伦颇有兴趣,他倒是想要知晓在这位周先生的口中,如今的大虞是如何的?
身为大虞皇帝的李显伦自信将大虞管理得很是不错,正如自己儿子所说的那般,绝对超过大虞之前的任何一个朝代。
此时,周策闻言笑了笑,看不出喜怒哀乐。
这让李承民有所不解的皱了皱眉,问道:“怎么,难道大虞不如其他朝代?”
“倒也不是,我只是觉得大虞不应该与其他朝代所相比,不能以其他朝代为对比的对象,否则与原地踏步又有多大区别?”
“既然想要实现天下大同,那么所做之法就应该利于百姓,利于大虞,而非利于个人,利于当朝官员。”
“我觉得当今圣上应该微服出巡,了解这世间百态才对。”
“唯有如此,才能知晓大虞百姓需要什么,而他这位陛下又该如何去做。”
李承民愣在原地,等到反应过来时,这才注意到身上内衬已经湿透。
李炎也从痴迷中醒来,惊起一身冷汗。
这是在教当今圣上做事吗?
咕噜。
李炎心有余悸的朝着一侧雅间看去,不知自己这位皇爷爷是什么一副脸色。
李承民不由抬起衣袖,将额头冷汗擦拭一番后才低声提醒道:“周先生,谈论当今圣上这种事还是少说比较好。”
可谁想周策是一副毫不在意的模样。
“我又未曾说错,身为大虞一国之君,自然不能只听从朝堂百官之言,更多的还是要实地去考察,才能知晓大虞百姓所需要什么。”
“而且,还必须穿着便服,以常人身份前去,如此,我想这位陛下能体会到诸多不一样的事情。”
隔壁雅间。
李海这位公公已吓得满头大汗,忌惮的朝着一侧的圣上看去。
李显伦面上不见丝毫情绪变化,只是静静的站在原地,听着隔壁的谈论。
雅间中的气氛瞬间变得诡异起来。
直至好一会儿后,李显伦一声冷笑,脸上倒是看不出丝毫怒火痕迹。
“这周策,倒是挺有意思的,微服私访,这个提议倒是不错。”
话落,他朝着一侧的李海看去。
“李海,你觉得这个提议如何?”
“陛下乃是大虞国君,若是去往民间,老奴担心……”
李海低下头,不敢再说下去。
李显伦却是知晓李海话中意思,毫不在意的笑了笑。
“朕就要如此做,只有如此才能知晓朕的百姓需要什么,才能知晓这大虞的天下需要什么。”
“李海,此事就交给你去安排,朕会离开京城三个月,三个月中,朕会游走这大虞。”
“当然,此事必须安排在前朝余孽的事情之后。”
李海立马应下。
李显伦随即负手来到窗前,透过缝隙看向楼下热闹的街道,人来人往。
他本以为大虞在他的治理之下已经足够好,可如今看起来似乎还不够。
周策是以百姓为基础,一切皆以百姓开始。
“李海,你觉得让这周策为我大虞国师,可行吗?”
李海微怔,直接陷入了沉默当中。
李显伦微微蹙眉,这还是第一次见到李海会沉默这么久。
“不敢回答?”
“不是,只是老奴觉得,周策做我大虞国师过于年轻,恐怕朝中百官不服。”
“也是。”
李显伦接着失笑摇头,他险些就有了让周策现在做国师的打算。
“再且听听他们还准备谈些什么吧,朕对这周策倒是越来越有兴趣了。”
自语说完,李显伦又是来到墙壁处,贴着墙,静静听着隔壁传来的谈话声。
而隔壁的几人也终于再次开始了谈论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