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实战

第215章 实战

孙志伟过来后,也没打断任冬梅,任由齐苗苗被训斥了半晌,才趁着她说话的间隙把纸盒和水递了过来。

“苗苗,冬梅同志,里面是巧克力,你们都吃一点吧。”

“我们是编外人员,这里中午没准备我们的午饭。”

“等会会议结束,我们还要回去才能有饭吃,估计是赶不上点了,你们今天消耗很大,都吃点甜食补充点体力吧。”

“冬梅同志,这个就交给你,由你来分配。注意,水不要多太喝,等会会议中途不方便出来。”

任冬梅没有扭捏,大大方方的接过,等几个姑娘都谢了孙志伟,她才打开盒子开始分配巧克力。

一盒巧克力分量不少,小姑娘们一人两块还剩一半,任冬梅想把剩下的还给孙志伟,被他拒绝了。

“留着吧,一人多分两块,都捏成小块放在口袋里,中途如果坚持不住,就偷偷的塞一小块到嘴里。”

任冬梅对分巧克力没意见,都是小姑娘,哪有不爱甜食的,但是对孙志伟说的法子她觉得有待商榷。

“这,这可是国际会议。”

“一年开十几二十回,都是来要钱的,小心点就行,不必太在意。”

“而且我们在角落里,也没人关注,摄像机照相机也不对着我们,咱们只要注意点就没事。”

等几人吃完,时间也过去了半小时,马上会议就要继续开始,孙志伟他们开始准备入场。

忽然,组长龚晓云急匆匆的找了过来。

“各位同志,刚才临时又来了两国新成员,我们翻译不够,你们几人现在谁能顶上。”

几个姑娘一时间都有点慌张,都没有说话,组长这才看向孙志伟:“志伟,你来说。”

孙志伟稍一思索就回答道:“组长,我可以顶上一个位置。”

“几位女同志翻译练习成绩都很好,但另一个位置我还是建议先让任冬梅同志上,她年龄大些,性格稳重,临场应变能力也强一些。”

他选任冬梅也不是随便选,几个小姑娘其实也在暗中竞争,后世常说5个姑娘8个群,也是有现实依据的。

她们5个姑娘里面,只有年龄最大的任冬梅性格最好,平常都让着其他4个女孩。

但她又外柔内刚,遇到问题总能第一个站出来,其他几个女孩都还服她管。所以,只有选任冬梅才不会让她们几个闹矛盾。

龚组长对他们的情况不算熟悉,但她听说过孙志伟的事情,所以对孙志伟还是比较认可。

于是,她转向任冬梅问道:“任冬梅同志,你能不能上”

任冬梅哪知道孙志伟会提到她的名字,正不知道怎么回话呢,就听到了组长的问话。

此时也没什么好犹豫的了,她定了定心神严肃的回答道:“能。”

“那就这么定了,这是两国的资料和人员信息,你们两个现在就看熟,我带你们去两国的队伍那。”

龚组长把手里的两份资料分别递给两人,继续叮嘱着。

“还记得我们的条例吧,一定要遵照执行。不能回答的问题不回答,不能答应的事情不答应,有问题事后请示汇报。”

“是。”“明白。”

很快,孙志伟和任冬梅被带到两个新的代表团面前。

在龚组长介绍了两人的名字后就离开了,任冬梅和孙志伟主动上前介绍自己,很快两人就跟各自的代表团成员熟悉了起来。

等会议重新开始,他们随着新的代表团从正门入场。

正门处有记者拍照,‘咔擦咔擦’声响个不停,闪光灯也不停的在闪烁。

第一次面对这种情况的任冬梅,一开始还有点慌张,但很快就镇定下来,随着代表团进入会场。

孙志伟在后面看到后暗暗点头,这次他还真没有选错人。

后半场会议又开了1个半小时,两个新代表团都有发言。

孙志伟和任冬梅作为代表团的翻译,表现不错,全程没有卡顿,翻译也没有出问题,算是交上了一份上等答卷。

会议结束后,从会议厅出来,新的正式翻译已经赶到,孙志伟和任冬梅顺利交接后才离开。

外面,4个小姑娘都等在那里,看到他们出来,一下子就涌了过来,吓的孙志伟赶紧后退,把任冬梅让到身前。

小姑娘们抓住任冬梅的胳膊后,都被他夸张的动作和表情逗的笑弯了腰,孙志伟只能摇摇头,招呼她们一声,出门回单位。

回来后他们几人在食堂吃了午饭,略微休息后继续下午的练习。

练习中途的休息时间,孙志伟和任冬梅认真的介绍了会议时遇到的问题,这次他们两人收获最大,自然也不吝分享经验给几个小姑娘。

晚上吃完晚饭后,龚组长特意过来表扬了两人,之后,他们6人则继续在小会议室边看录像边练习同声传译。

7点半刚过没多久,他们正在认真训练的时候,突然间,地动山摇,整个房间都晃动起来,头顶的吊扇摆的跟秋千似的。

小姑娘们都吓的尖叫起来,孙志伟则一声爆喝:“钻桌子

被他的大声惊住的小姑娘们这才反应过来,赶紧钻到桌子

孙志伟却冲到前面,把柜子上的电视机搬到地面,然后才就近钻到一张桌子

地震持续了几十秒才结束,孙志伟又赶紧招呼她们跑出大楼,防止有余震发生。

等他们跑出来后,发现楼外面现在也是闹哄哄的,一大群人站在外面的空地和草坪上。

孙志伟先看看周围的人,并没有发现受伤严重的人,再看看四周的房屋,也没有垮塌的情况发生。

他这才确定,京城肯定不是震中,再想想现在的日期,他终于想起来前世记忆里,关于这次地震的情况。

东bh市地震,里氏7.3级,震中烈度9度。

他能记住这次地震的信息却是因为,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唯一一次成功提前预测,并提前组织撤离,大规模降低了灾害损失的一次地震。

这种震级烈度,又在人口稠密的工业区,如果不是提前预报提前撤离,那伤亡简直不敢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