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窃国贼
第392章窃国贼
“混账,简直混账!”
安太玄迈步进入御书房,脸上怒气冲冲。
旁边的一众内侍见状皆是低头,一个个不敢喘气。
安太玄在殿中踱步,神色阴沉难看。
“朕拿国库的银钱去搞民生建设,他们倒是不反对。朕想要加点商税以充国库,一个个倒是跳出来了!”
安太玄怒道:“说什么此事不妥,弊大于利,当朕不知道他们的想法”
朝堂上的百官大员、王公贵族,哪一个背后的家族不是在做生意
加商税,那就是在放他们的血,自然是有人会站出来极力反对。
安太玄道:“说这不行,那不行,到底还是偏心自己的家族势力,若是他们有那个心思为国为民,全力支持的话。地方世家大族带头,这点商税能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谁又敢在下面使幺蛾子”
“一个个倒是舍不得出血,坐着金山银山一毛不拔!那是朕的钱!百姓的钱!”
安太玄怒不可遏,如果不是实在不好在朝堂上和百官撕破脸皮,他刚才就指着那些人的鼻子骂了。
想要新政变法,一旦有政策涉及某些人的利益,就有人出来反对,让安太玄十分不爽。
安太玄想起了陆正,忍不住道:“他倒是说得对,这才是一群窃国贼!”
众内侍闻言心中惊骇,一个个都想戳聋自己的耳朵,不想再听到这些不该听的话。
安太玄骂了一通,又坐到榻上,脸上余怒未消。
他还没想着直接削弱某些人,只是打压一下商人,就有那么多人反对,如何能变法使国富民强。
安太玄幽幽道:“一个地方乡绅累积的家业,连一千个农户都拿不那么多钱,那些钱财是怎么来的,当真觉得朕愚蠢不清楚连地方小小的乡绅都如此,世家大族更甚……”
不久前,安太玄还看过安靖从洪州开阳县和桐县带回来的一些资料。
其中有地方百姓的详细调查情况,让他看得为之心惊。
窥一斑而知全貌,不知道整个安国有多少大户在吸百姓和朝廷的血。
那些钱财要是能收上来,安国早就国富民强,国库不愁银钱。
然而那些人吃下去的,想让他们吐出来可不容易。
“天街踏尽公卿骨,朕也想干啊……”
安太玄神态变幻,眼中闪烁一丝凶戾之色。
旁边的一众内侍只感到脊背发凉。
“陛下还请息怒。”
一旁的忠良忍不住开口道。
要是安太玄真拿朝堂上王公大臣开刀,事态可不好控制。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声音。
“父皇,儿臣请见!”
安太玄听到是安靖过来,开口道:“进来吧!”
安靖进入御书房,又行礼请安,然后道:“今天朝会之事,儿臣有所耳闻,所以过来见见父皇……”
安太玄淡淡道:“你怎么看”
安靖开口道:“他们不同意加商税,是显而易见的事情,此事也不用急。如今施行新政需要人力物力,国库缺钱,既然有的人不愿意放血,那直接杀猪吧。”
“太安城就有不少富商,真要调查他们,背后没一个是干净的。”
“到时候抓一些,杀一些,敲打一些,再把一些产业直接抄了,一部分收为国有……”
“朝中那些大臣,可以慢慢斗,总有人会识时务的。”
安太玄冷着个脸,微微点头道:“可以,你着人去办吧。”
“对了。”安太玄顿了顿,又好奇道,“听说你的学府已经开办了还招来不少人”
安靖微笑道:“的确招了一些人才,不过还远不到能用的时候。”
“这样啊……”安太玄不禁道,“好好让人办学,你建的这个新学府,有些人颇有微词。”
安靖闻言道:“让他们去说吧,儿臣知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越是反对,不证明事情的正确性吗”
安太玄闻言忍不住一笑,幽幽道:“所言极是,那些混账……”
想到某些事情,安太玄就忍不住生气。
安靖不禁道:“气大伤身,还请父皇莫要如此……况且也不值得因他们如此。”
安太玄深吸一口气,“朕以前觉得,他们办事还算尽职尽责,但现在看来,一个个私心大于公心,怎能让朕不生气”
“都是读圣贤书的,一个个怎么成了这般模样”
“都是些拿着圣贤书,给自己谋取利益的伪君子、真小人……”
“要是孔孟圣人还在世,这天底下不知道有多少儒生会被逐出儒门呢!”
想及此,安太玄忍不住嗤笑一声,满是轻蔑之意。
奈何治国不能不用人,如今情况也只能捏着鼻子面对。
……
洪州,开阳县。
几匹高头快马在城外的县道疾驰。
为首的马背上坐着一位白衣男子,气质高贵出尘,正是从洪州城而来的刺史安定远。
几人入了开阳县城,马儿也放缓了速度。
县城街道铺着青石板,平坦宽阔,干净整洁。
有路人来来往往,显得十分热闹。
安定远坐在马上,打量四周忍不住嘀咕道:“县道修得比州道还好,这城里的街道看起来也比洪州城顺眼,啧啧啧,倒是管理得很好嘛,难怪姑姑让我过来一趟……”
有小吏在街上巡逻,见到安定远几人的马匹占了大半街道,不禁皱了皱眉。
小吏连忙招呼道:“那几个骑马的,别并排!都靠右行!没看见道上有线嘛,外来的”
安定远几人低头一看,发现街道中间确实有一条不怎么明显的线,来往的路人都是靠右行。
安定远摆了摆手,示意随从遵守规矩。
他说怎么觉着有路人看他们的眼光不对,还以为是被人认了出来,合着是瞧他们不懂规矩。
安定远看向小吏,询问道:“我们是从洪州城来,不知县衙在何处”
小吏闻言说了个方向,然后继续巡逻,没有在意安定远几人什么身份。
他做好份内之事就行,其它事情管不着。
县衙之中,李元悠然惬意地坐在那里喝着香茶。
轰轰烈烈搞了近半年的政策,开阳县在他李元,哦还有一众官吏百姓的努力下,已经彻底改头换面,再也不是以前那个破落县了!
现在的李元已经无事一身轻松,在享受着清闲时光。
他现在在开阳县的名声,那已经是一人之下,随便出去走走,都能受到诸多百姓的追捧尊敬,这可是以前没有过的待遇。
至于名声在他上面的那个人,自然是陆正了。
没有陆正,他可做不出来这么多政绩。
再加上李元的造势,哪怕陆正离开开阳县这么久,大家都还念着陆正的好。
“也不知道陆正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啊……”
李元不免有些想念一些人,陆正走了,萧山和自己的儿子也不知在何处游历。
他还想跟他们分享一下自己这段时间的政绩呢!
就在这时,有官差从外面匆匆而来。
官差低声道:“大人,有人到访,是洪州衙门的官儿,带来了文书。”
李元闻言精神一震,难不成是来表彰他的
“快快快有请!”
李元连忙起身相迎。
不一会儿,安定远几人见到了李元。
李元忍不住打量几人,是没见过的新面孔。
安定远也不废话,亮出身份牌子,“我乃洪州刺史安定远,你就是开阳县县令,李元”
李元闻言一惊,连忙躬身道:“上官驾临,有失远迎!失礼之处,还望……”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会是这位皇族子弟亲自过来。
不久前李元还听说这一位还拜了陆正为先生,但不知真假。
安定远摆手道:“莫要客套,进去坐着聊!”
李元忙不迭道:“刺史大人里面请!”
一行人快步走入一处客厅,有官差迅速奉来茶水。
安定远坐了下去,悠悠道:“本官一路过来途径几县,发现你们开阳县建设得很不错嘛!”
李元正襟危坐,堆笑道:“都是托几位上司大人,下官才能放开手脚,官民一心建设开阳县。”
安定远淡淡道:“莫要拍什么马屁,这和我没什么关系。今天找你是有要事!”
李元不禁道:“大人请言,下官一定尽心竭力办事!”
安定远将一份文书抛给李元,“朝廷欲施新政,不过有很多难处。所以你这里成了一处试验点,好好干吧!”
李元不禁打开文书一看,眼眸闪烁异色,这其中的一些政策,不是之前陆正提过的嘛……
当时他们都认为这些政策施行起来有难度。
他之前搞改革和建设,那是大家都有好处。
修修路,搞搞农业水利、教育什么的,的还是衙门抄家得来的钱,不会有人反对。
而这些新政,那就是要向县内所有的乡绅大户动刀子了。
“这……”
李元忍不住道,“大人从何处得来这些新政”
安定远笑着道:“明知故问你好好表现吧。长公主殿下让我过来看看你这个人,你们县的萧山已经重新入朝为官,你的儿子李昭也留在了太安城读书。至于你,把这里的事情办好,就是对朝廷最大的忠心,忠臣良臣自然大有前途。”
李元闻言不禁热血上涌,感觉又来了干劲。